血染的风采是邓小平烧的一把火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血染的风采是邓小平烧的一把火

 

中国共产党内的修正主义分子坚持顽固复辟资本主义的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篡权上台后烧的第一把火是:  彻底否定文革判四人邦死刑屠杀红卫兵造反派逼华国锋下台。第二把火就是访美投美为美教训越南,  同时达到在国内不再争论信资信社为邓小平树立血染的风采,  在国际上一些小国穷国不敢对中国说什么更不敢评述信社信资。第三把火举刀南下谁不改革不开放不听话就下台换人来当,  从而举出"特色"社会来。第四把火就是六四屠杀后扫清一切障碍大跑步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之后就赢来了这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不管黑猫白猫黑道白道乱摸着石头过河只要先富先发财先成资本家地主就是皇道。有邓小平的儿子女儿带头官倒谋利发家致富开道,  一切向钱看不管道德底线不管信仰投靠帝国,  一路走来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官面上成为经济第二后一路顺利走到现在。

在中国共产党以及新中国的历史上邓小平从来没有担任过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  从来没有担任过国家主席,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受到批判和斗争,失去一切职务。1969~1973年间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名为劳动,  实为带著秘书厨师保安司机住在国民党留下的将军楼,  喝喝茅胎酒打打桥牌。1972年8月3日,邓小平致信毛泽东,希望再为党和国家多做几年工作。1977年4月10日,致信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要求工作,并且宣示提出坚决拥护华主席的英明领袖。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1979年1月28日至2月6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访问美国,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也是新中国领导人跪拜美国的开始。虽然明着不担任主要职务,  但实际权力掌握在他手中,  正如现在都称邓小平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什么党主席、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当事人,  不随邓小平意时一夜之后就可以消失了。

邓小平这几把火把国内的敢想敢说敢造反的造反派们镇压了。  把国际上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吓倒了,  同时帮美国在越南的失利出了口气教训了越南,   还把国内对邓小平复辟资本主义的矛盾掩盖了,  让老百姓的注意力都去赞美"血染的风采"上了,  是个一举三得益的妙计。南巡讲话把各级干部镇住了,  不听话就换人,  拆社会主义的墙,  搞垮了所有的国营企业, 私吞了国有资产, 逼迫工人们下岗,  瓦解了工人阶级队伍,  解散人民公社,  让組织起来的农民又成为散沙般四处讨工的个体农民工。六四的发生让邓小平吓坏了,  造反派红卫兵又回来了,  于是就开枪镇压了。

单说《血染的风采》这一把火。邓小平的官方号称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起因是什么,  从一开始就没有说清楚。例如"抗美援朝战争"时就很明确,  东北遭到敌机狂轰滥炸,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反反复复开了无数次的会议,  讨论决策提出新中国的底线,  如果美国出兵登陆朝鲜半岛, 那么中国就要出兵。而这次"中越战争"之后四十多年过去了,  为什么连参战的活着回来的老兵想纪念一下要全部遭到公安阻挠。假如是邓小平的一个政绩恐怕早就大宣特宣了,  想当年吹捧邓小平拍了《血染的风采》电影,  而如今对越战争的"英雄"们的光环还有吗?

据有关媒体和博客博文报导:  1979年2月17日,中国官方广播电台向全球宣告:"越南政权三番四次挑起边界事端,严重地骚扰了中国边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因而中国被迫发动自卫反击战,对越南实行惩罚。"同一天,数十万解放军官兵从广西和云南开入越南境内。这场对双方都造成惨重损失的军事行动被中国官方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而越南官方则称之为"反中国扩张主义战争"。直到今天,关于这场战争的起因,伤亡情况,乃至胜负,都没有公认的结论。短短一个月的战争,中方伤亡人数达到2-3万人,并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约35亿人民币,导致当年(1979年)经济计划未能按时完成。据当年老兵记载:中国军队撤退时,无数越南男女军人,伪装成无武装的越南百姓,对解放军进行不间断的偷袭,导致中国军队分辨不出是普通百姓还是反击越军,造成大量误伤,这反而造成了越南百姓更加仇恨华人。这场战争加剧了越南对在越华裔的歧视,许多人被迫移民。他们之中很多人被迫成为难民逃难,部分逃难到香港,而最终移居到澳洲、欧洲或北美的其他华裔社区,其余大部分华裔回到中国大陆境内定居。大约八万汉族以及苗族被从越南北部强制驱离到越南南部。战后因受战争影响,加之黄文欢出走北京,越南共产党开始了对党内亲华派的清洗,估计共有20468名越共党员受牵连而被开除党籍。

这是邓小平犯下的又一笔血债。

haiwaiyouzi 发表评论于
大顶楼主的分析 ! 现在很多人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打“血染的风彩”这一仗,理由太免强了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