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诗步韵 的 一些 评论

关于和诗步韵 的 一些 评论

【说明一下,这里是笔者看到的一些关于步韵弊端的评论,不代表笔者的观点。笔者不反对高人步韵。大诗人元微之白乐天刘禹锡很多诗互相步韵。苏东坡步了所有的陶渊明的诗,他还让他弟弟苏辙和学生晁补之跟着他步】。

 

答萬季埜詩問-清-吳喬:

步韻最困人,如相毆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難照顧。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嚴滄浪已深斥之。而施愚山侍讀嘗曰:‘今人只解作韻,誰會作詩?’此言可畏。

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和韵最害人诗“

宋 杨亿:“君臣唱和赓载而成文,公卿宴集答赋而为礼,废之久矣,行之实难,非多士之盈庭,将斯文之坠地矣。

明 王世贞:“和韵联句,皆易为诗害而无大益。” 

清 李沂《秋星阁诗话》:
 “步韵尤今日通病,此例宋人作俑,前此未有也。观唐人唱和之什,不必同韵、同体,况步韵乎?
 今一诗成,步者纷纷,一韵屡见,如蔗粗重嚼,有何滋味?牵扯凑合,梏人才情,导人苟简,诖误后学,莫此为甚。诗既不佳,徒劳神思诗之不幸,一至于此,大可伤也。”

梅曾亮:“和韵犹削足适履,屈头便冠,此又一弊也。”

原玉一词的杜撰谬用及其成因探源 宗孝祖:
纵览当代大量酬答唱和的诗词,大多数为应景而作,青涩稚嫩,笔下空洞,多数又是急就之章,炫人耳目,且受韵辙题材的限制和原作意境的影响,为事而文,为文凑韵,整体水准不高,导致作品毫无新意;加之有的作者学养欠佳,“先天不足”,又不能潜心文史,急于求成,强行“制作”次韵奉和的诗词,不免堕入文字游戏,实为惋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