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疫情把人锁在家里不得动蛋,但是健身运动是必须要做的。
1. 打网球。打网球是我的第一运动。去年疫情暴发后球场关门,11月才开放,游泳池和室内活动至今未开。4个网球场轮流开2个,必须预约,每次只有1个半小时。难受的是打球时还被要求戴口罩,时不时有人在场外检查。更难受是球瘾发作倍感煎熬,虽然没有像鸦片瘾那样流泪发抖厌食抽筋,渴望打球的心情还是有的。新年第二天,开车半小时到河边县的公共球场去打球过把瘾。平时一有机会就去球场,赶在下雨前,聚在大雪后,人约黄昏时,只是不敢约球友。休息喝水时拍照视频自娱自乐,领导还给在中国的闺蜜现场直播请教球艺。今年澳网冠军又是小德,他得过新冠还能夺冠实在非常励志,说明病毒没那么可怕,中招后也能恢复正常。
2. 跑步。其实我是被赶鸭子上架开始跑步的。几十年来打网球,可以满场乱飞。去年疫情初期球场关门不能接触别人,球友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而散步的运动量不够,只好一个人闷头跑步,这是每天都能锻炼身体的最佳方式。开始时跑几步就觉心悸气喘,只得跑跑走走停停。很是奇怪,怎么会是这付德行。但不轻言放弃,渐进式加码,每两周多跑半英里,目标3英里。心平气和慢慢来,终于达到目标。大多数时间是在小区里跑,有时在爬山时试试跑上坡。那次迷失在山里,为了找同伴,跑上跑下居然把练出来的跑功都用上了。说明人是有许多潜力的,试一试新花样,或许会把潜力挖出来一点。当然,这把年纪就不要再想跑马拉松了,把它当作一个梦,白日做做。需要在锻炼身体和保护膝盖之间找到平衡,免得年龄再上一个台阶时,天天拿止痛药当饭吃。
3. 骑车。从前自行车是上班的必需品,现在成了下班后的休闲品 - 时代变了。家里的自行车以前是为了陪孩子玩才买的,现在则用来为自己消除寂寞寻找快乐 - 生活变了。现在的打气筒是手提式的还可以充电- 工具变了。村外有条20英里的自行车道,朋友说他每个周末都在那里骑车。我是疫情后才想起来,第一次骑车去探索,有小桥通到住宅小区。车道出了村子后就关了,远远望去有无家可归者的帐篷。这边桥下也有,在高速公路出口处的树林里,竟然有10几个睡帐篷的人。我们村算是比较小康,从没见过这种情况 – 社会变了。我站着说话不怕腰疼,平心而论,政府的疫情救济款足够维持吃住等基本生活,而且房租房贷可以暂时不交。还是有人愿意在冰冷的夜间露宿街头,也许有人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去年今年的变化实在太多,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敬畏 - 认知变了。只有回家那条上坡路没有变。好像我的车技也没变。
4. 看球。 在家看今年的美式橄榄球超级碗电视直播,由堪萨斯城酋长队 (Kansas City Chiefs)对坦帕湾海盗队(Buccaneers)。我既不会玩橄榄球,也不是超级球迷,但是每年必看超级碗,而且就这一场,平时从来不看橄榄球比赛。超级碗就像中国的春晚,至少一半美国人会看。往年常有朋友组织聚会,聊天看球听年轻人大喊大叫。今年在疫情中举行,有点不一样。观众席座满,但不都是真人。乡村歌星唱国歌,天才少女朗诵诗。中场休息有加拿大艺术家表演。超级碗也是商家必争之地,争奇斗艳的广告煞是好看,每30秒的广告要$550万。记得2016年超级碗时,我正好在牙买加自驾游,当时坐在海滩上,喝着啤酒看他们嗨。美国人喜欢橄榄球,有朋友疫情前每个周末都要开车4小时去看球赛,非常羡慕这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常与我一起散步的街坊组织一个云聚会,大家在网上喊喊口号。我是准备了啤酒可乐冰淇淋,还有垃圾食品,独享清净3小时。
5. 看电影。去露天汽车电影场看华裔执导屡获大奖的《无依之地 Nomad Land》,讲的是一群流浪者的故事。小镇的工厂倒闭后工人失业,主人公弗恩(Fern)工作没了丈夫死了,只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离开家乡,开着一辆面包车在广袤的中西部四处流浪。她白天在亚马逊仓库或快餐店做临时工,晚上睡在装着全部家当的车里。 她贫困孤独无依无靠,但也遇到了一些命运相似的流浪者,他们在影片中真人真演。有人工作了一辈子,退休时却仍然没处安身。有人得了癌症,不想受化疗之苦,宁愿用最后的时间出去看世界。有人儿子死了,出来流浪做志愿者,借以安抚心灵之痛。有人工作多年却发现从来没按自己的意愿活过,于是提早退休享受生活。电影情节沉重抑郁,但也看到流浪者们从相遇相识到相互安慰依靠,尽显人性光明向上的一面。她们没有沉沦放弃,想方设法自食其力。她们人穷志不穷,绝对不去乞讨。她们苦中作乐,享受大自然的恩施:泡泉水观日落看星星。 虽然弗恩的妹妹和朋友都邀请她住下来,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自由。我在影片上映第一天就去看,是因为有独自在中西部开车旅行睡在车上的经历,也曾经和一些流浪者聊过天,电影里有些地方甚至都认得出来。看了以后感叹万分:虽然同为天涯沦落人,她们是生活所迫无可奈何无家可归, 我是生活有乐有钱有闲有家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