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实施原则公布

昨夜,多伦多冷月无声,寂寥之下,看了很多博客,想到自己也开通一个,权当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会上透露,人社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的改革方案。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些原则分别指的是什么?接下来具体怎么改?权威专家有解答

【小步调整——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

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也就是说,政策实施后,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

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弹性实施——个人会有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金维刚: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这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

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分类推进——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将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

金维刚: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统筹兼顾——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协同推进】

金维刚: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这也意味着,推进很难,很麻烦。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其实七八年前就开始讨论,但是到现在也才出台实施原则,说明阻力很大,但是又不得不做,形势所迫。

而具体实施细则估计还得一年半载,保不齐一拖又是几年。

其实,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三者是孪生兄弟,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的自然反应,(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的显著提升),而延迟退休是前两者的必然要求,是迟早要来的。在量化宽松的背景下,货币不断贬值,资产价格高企,通货膨胀压力巨大。未来养老问题十分严峻,影响广泛而深远。

关于人口出生和老龄化问题,参看博客: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802/202101/35316.html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802/202102/1563.html

附:1.过往5年人口出生。虽然又二胎放开的补种因素,但是2019年出生数已经明显下降。

中国也存在着战后婴儿潮,加上居民寿命提升,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显现,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5亿,占比超过18%。伴随着第一波人口高峰(62年到76年出生)挺进60岁,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

2020年人口出生数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公布,但是从公安系统的统计数据。2020年相较2019年少出生15%左右,意味着2020年出生人口在1200到1300万之间,出生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是历史低位,绝对额只有62-76年间人口出生数的一半左右。人口出生和老龄化迅速来到。

2. 1987年以来人口出生数。

从1987年的出生2500万一路跌到1997年2000万,平稳度过第二个人口高峰(即1962年到1976年第一次人口高峰人群进入生育期),从1998年开始逐步进入第二个人口高峰的尾巴,加上担心中的第三个人口高峰逐步顶上来(即1982年后出生的那一波开始进入育龄),但是时间很短,到2002年出生人口就快速下跌到1640万,随着生育年龄分布更广泛,第三次人口高峰非常平缓。大学扩招,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极大地延迟了生育年龄,削平了生育高峰。

经过长达十多年徘徊,从1984到1996这十多年积累的育龄妇女逐步迈过主力生育年龄,一胎的压力大大减小,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迫在眉睫。但是1.来得晚了一些。2.效果比预期的低很多。2015年末中国政府决定全面放开二孩,2016年出生人口升至1786万,但2017年1725万,2018年就开始大幅下滑,全年仅出生1523万,2019年进一步下滑到1465万,2020年更是断崖式下降,低于1300万。

95后进入生育年龄后,生育意愿低,且育龄妇女少。95后出生人口本来就少,其中性别比就非常畸形,每年出生的女性只占46%左右。

3.中国人口2018年金字塔。存量人口的主力人群分布在45到55(对应1963年到1974年出生高峰),以及25到29(对应1987前后出生的第二高峰),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显著上移。而且表中,40岁以下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意味着1.未来男光棍会很多。2.育龄妇女实际上更少。加上生育意愿下降,总和生育率很低,未来十年的出生数都会很少,未来十年可能只出生1.2亿人口。

4.过去十几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大陆开始实行严厉的计划生育制度,由于长期以来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产前鉴定胎儿性别然后选择性终止妊娠十分流行,人为了扭曲了原本正常的男女各半的自然状态。1982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100),到80年代中后期,大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远远高出正常范围,每年男女出生比例都高于110,且逐年攀升,2000年接近118,于2004年达到峰值121,之后8年都在119附近。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处罚力度,社会也在调整进步,人口出生性别比才缓慢下降,但仍然远高于正常范围的水平。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00后男女性别比达119,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女性别比达110,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根据公安部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按户籍人口数量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男女比例仍然高达111。)

5.未来65岁以上人口占比预测。

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可能达到4亿,占总人口30%。届时,人口总量可能少于13.5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