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宝玉的出场已经作了太多的铺垫,好吧,宝玉也该出场了: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如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这一段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写宝玉的穿着打扮,这是红楼梦的特长,无人可及,真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人说过三代而知吃,五代才知穿。红楼梦的作者不是经过几代人的耳濡目染,是绝对写不出这等文辞。他能写得出,又怎能让后人明白呢?无奈只好望洋兴叹!
第二个层次就是直接描写宝玉的非凡不俗: 中秋之月,春晓之花,桃瓣,秋波,等等,多么令人神往呀!
第三个层次就是写黛玉的感觉,她觉得眼熟,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好像黛玉是专为宝玉而来,而宝玉是专为黛玉而生。
这短短一个两玉相见,就成为红楼梦一书的中心主题。但要知道中国古已有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就性别他们是相吸的,就性格他们却是相斥的。正因为欲罢不能,他们才能够演译出如此令人一朝入梦终生不醒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