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上班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在背景放音乐,可是,音乐听多了,也会有审美疲劳的,也不能看太吸引人的东西,比如,新电影,会影响上班效率。所以,复习一下看过的电影、电视,不太分神,又不太无聊,成了一个解决方案。
就这样,又把“围城”看了一遍。
我第一次看“围城”,大约是三十年前,一个原是北大文科毕业的朋友,特到从新州跑到纽约的唐人街去租来的。当时一天就看完了十集,属于囫囵吞枣。这次复习虽然属于漫不经心,倒是感想较多。
首先,有出城的想法,不代表城是一个陷阱,说餐馆外面的想进去,餐馆里面的人想出来,也是成立的。
同样进出餐馆,有人品尝到美味,有人吃了一肚子气。这与厨师有关,与菜谱有关。
方鸿渐有幸运的地方,用意外之财,出国转了一圈。可是,方鸿渐又是不幸的,追不到意中人(唐晓芙),不得以求其次(孙小姐),
可是,对方还不满意,虎落平阳被犬欺。
众多的评论把“围城”当成一部讽刺小说,但到底讽刺了谁,方鸿渐拿了假文凭,所以,厄运连连?可是,比起同去三闾大学的李梅亭,三闾大学里用克莱登大学文凭做教授的韩学愈,方鸿渐是正面人物。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此书是讽刺中国的知识界,大学贤愚不辨,聘假文凭的做系主任;女博士(苏文纨)不识人,嫁了愚腐的诗人(曹元朗);留洋的人没有给中国带回有价值的新观念,方鸿渐只能讲讲梅毒。
这大概是因为钱锺书先生是出国学文科的关系。而且,因为钱锺书对中国传统学的太多,所以,虽然留学,却又觉得西方文科没什么好学的,如果说西方的知识对钱锺书有什么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翻译水平上。
我在“围城”基本上没有读到哪一段,会觉得这是没出国的人绝对写不出来的,开篇除外。开篇的时候,鲍小姐这个形象,没有留学经历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如果不把方鸿渐当成讽刺对象,而是看成周边的朋友,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悲剧的根源。
方鸿渐不重视文凭,而相信自己有真才实学,有才走遍天下,他不知道,社会是多么得肤浅,大学是多么得弱智。
因为他没有文凭,所以他不敢接受苏文纨抛过来的绣球,而想找一个文凭不高但漂亮的高中女生。
可是,他不明白,长相其实是女人真正的文凭,她表姐说她手中有一把男朋友,有“真文凭“的唐晓芙,看不上拿“假文凭”的方鸿渐,也就不意外了。
方鸿渐事业上受挫,也是因为没有拿出文凭来,本来,三闾大学的高校长是准备给他正教授的,后来发现他没有文凭,就降为副教授。方鸿渐觉得升迁无望,只好离开。
方鸿渐本来找个工作,做个小职员,过平常的日子,在太平年代,完全可以的。只是他生不逢时,在战乱的年代里,工作不稳定,经常失业。
而选择这条路,留学经历其实是负资产。没有留学经历,能够低声下气过一辈子。有了留学经历,方鸿渐又不甘心,他无法忍受孙柔嘉的管束,婚姻也就走到了尽头。
读到这里,有读者会说,赵辛楣是拿到真学位的,又怎样呢?
赵辛楣虽然不入苏小姐的法眼,可是,社会倒是没有亏待他,三闾大学给了他正教授的待遇。他是因为与三闾大学第一美女闹出绯闻,才不得不离职的。
其实,第一美女是愿意与赵辛楣在一起的,只是赵辛楣畏首畏尾,选择一走了之。
后来,苏文纨婚后,才醒悟到赵辛楣,才是自己应该嫁的人,又对赵辛楣献殷勤。赵辛楣其貌不扬,显然是文凭在起作用。
没文凭的人想文凭,有文凭的人不想放弃,这世界,哪里有什么围城。对于有本事的人来说,处处是城门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