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波士顿美术馆

The Sight, The Sounds, The People
Head Out On The Road With Me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电影《金翅雀》的开头,小男孩说他的妈妈总是在下班或者心情忧伤的时候去大都会博物馆坐着看画和散心,或许人在脆弱的时候更需要依靠精神的东西。艺术欣赏就是在美的认识瞬间,没有任何欲望,没有任何愿望和担心,人们纯粹地静观着艺术品,感受不到残忍的意志冲动所导致的痛苦,那是至福瞬间的体验(叔本华语)。

现代文明社会,博物馆已成一种生活方式,欧美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西方现代社会的审美体系以教堂-博物馆为基础构成,特点是公共开放。当艺术丧失公共展示的功能,也就不能达到社会教化的公共目的,从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波士顿有百所大学,许多文化起源于它的大学。波士顿美术馆就是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共同倡仪建立,浓厚的学府气息使波士顿美术馆更具文雅和书卷之气,收藏讲究作品的文明血统渊源,厚古薄今,眼光止于后期印象派,具有浓郁的新英格兰地区保守主义风格。波士顿美术馆发起筹建时间和大都会同样都是在1870年,并于美国建国百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拥有藏品四十五万件,收集从史前到现代的艺术品,是世界上最全面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全美排名第四。

波士顿美术馆的欧洲展厅收藏了从1550年到1700年,包括意大利早期、英国、法国、西班牙、北欧等绘画雕塑作品,咋一看很像卢浮宫的红色法国绘画厅。

高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和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前世的故乡,大溪地应该就是高更的原乡。逃离大溪地十年造就了高更,唤醒了高更艺术生命中最深处的激情,那些经典佳作在画家手下一一述说着那个蛮荒之岛的精神家园。高更生平最大幅经典作品《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简洁的画面配以浓郁的色彩和鲜艳明亮的色调,饱含哲理的名字,这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波士顿美术馆收藏了太多米勒的作品。深受法国农民喜爱的艺术家米勒以写实手法描绘乡村田园生活。他笔下的农民,没有表情,没有怨言,纯朴亲切,总是勤勤恳恳专心干活,为了简单的人生而持之以恒地工作。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米勒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梵高崇拜的米勒,其作品《播种者》梵高曾模仿创作过。其实,不同画家对同一题材的重复创作比比皆是,特别是宗教历史和社会题材。

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这幅莫奈巨作,与我们熟悉的莫奈风格大相径庭,画中女子依然是莫奈挚爱的卡米尔。十九世纪的西方美术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颇深,特别影响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如莫奈、梵高等。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期发展兴起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是描绘京都民间的生活和风景名胜,尤其以歌女艺妓、武士为主。莫奈对日本浮世绘版画非常赞赏,并从中受到启示,作品开始出现浮世绘的风格。

习惯了德加的芭蕾舞课,再来看看德加的赛马系列。

英国画家透纳作品《奴隶船》。透纳对海上水气弥漫的光线掌握有独到之处,黄昏色彩的光线尤其突出,有多幅作品描绘过海景的黄昏。

难得一见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他的画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用身体语言表达情绪,透入人心,比如焦燥、压抑或是恐惧等。他最为知名的作品是《呐喊》。

萨金特在美国名气很大,但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并不是太高,这或许与他那种华丽的贵族画风有关。他被誉为世界上最卓越的肖像画家之一,留下很多传世经典作品。这幅《The Daughters of Edward Darley Boit》是其代表佳作之一。萨金特曾为波士顿美术馆的圆形大厅和柱廊画壁画。

一幅伟大的作品,其实并不需要顶礼膜拜,站在那里安静地观看足矣。如果艺术和观众一同成长,那么博物馆必将成为居民的欢乐所在!

梵高,似乎还是梵高。梵高在两幅塞尚中间。

艺术审美对个体的教化,在于将外化知识变成内在知识,通过日常艺术审美的潜移默化,最终形成个体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逻辑思维。博物馆教学按照人的成长认知阶梯,小学低年级是直观器物并听讲解,高年级则以古典作品的观赏和回答提问为主,中学生接触的多为当代和现代艺术,观赏还需作现场笔记,大学生则大多围绕前卫的现代艺术随意进行讨论。每次在博物馆看到的大多如此。

波士顿美术馆附属一个美术学校,学生学习名画文物修复。

加国蓝枫 发表评论于
下次去波士顿时,我什么也不会带,除了笔者的这篇文章。我一定会去的…
hangzzh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ornfree' 的评论 : 谢谢访评!应该说波士顿美术馆的藏品好。
Bornfree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介绍!波士顿那个美术馆真的非常棒。您介绍的作品也很有代表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