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石霜山性空禅师,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如人在千尺井中,不假寸绳,出得此人,即答汝西来意。”
僧曰:“近日湖南畅和尚出世,亦为人东语西话。”
师唤沙弥,“拽出这死尸著。”
沙弥即仰山。山后问耽源:“如何出得井中人?”
源曰:“咄!惩汉,谁在井中?”
山复问沩山。
沩召慧寂,山应诺。
沩曰:“出也。”
山住后,常举前语谓众曰:“我在耽源处得名,沩山处得地。”
我问世人:“你是什么?”
大家都会说:“这算什么问题, 我当然是人了。”
我问佛弟子们: “你们修行为什么?”
大家都会说:“明心见性, 开悟成佛。”
我说:“咄!惩汉, 汝在井中。”
酒不醉人人自醉, 境不困人人自困。仰山最开始是跟耽源,后来跟了沩山。沩召慧寂,山应诺。一应诺就错了,我们以前看过太多这样的公案。而沩山的一句“出也”,仰山就打通了任督二脉。你之所以被困住,是因为你的心中有井有我,自困愁城。你如果了明了了空性,明了了不相妨,就算是千尺深井,也困不住你。
我不需要长生, 因为本没有生死。我不需要开悟, 因为本没有迷惑。我不需要解脱, 因为本没有烦恼。我不需要清静, 因为本没有污浊。我不需要出, 因为本没有入。我不需要去, 因为本没有来。我什么也不需要, 因为本自俱足, 一切圆满。 雪峰禅师说:“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大安禅师曰:“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要寸绳做什么?这个就是佛, 常定, 本来面目, 大圆满。
有一年端午,我写过一首【行香子】,送给大家。
闭目凝神,冲破天轮。
恍然间,生死幽门。
奈何桥尾,幻相难分。
有孟婆汤,裟婆界,鬼婆村。
徘徊几许,过往烟尘。
看世人,坐困城深。
晚霞朝露,来去无痕。
叹杏花落,梅花谢,泪花浑。
瑞州五峰常观禅师,
僧问:“如何是五峰境?”
师曰:“险。”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曰:“塞。”
僧辞,师曰:“甚么处去?”
曰:“台山去。”
师竖起一指曰:“若见文殊了,却来这里与汝相见,”
僧无语。
常观禅师这一段非常有意思,前两问都只答了一个字,这算是后来一字禅的前身吧。你问五峰境,就自入险地。你问镜中人,就困住了。
师问僧:“甚么处来?”
曰:“庄上来。”
师曰:“汝还见牛么?”
曰:“见。”
师曰:“见左角,见右角?”
僧无语。师代曰:“见无左右。”
仰山别云:“还辨左右么?”
从这两桩公案来看,常观禅师也已经得地了, 什么地?佛之果地。“见无左右”,说得多精辟啊。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在五台么?呵呵,他若在五台,就是一个俗汉。文殊既然不在五台,又如何能见呢?
又僧辞,师曰:“汝诸方去,莫谤老僧在这里。”
曰:“某甲不道和尚在这里。”
师曰:“汝道老僧在甚么处?”
僧竖起一指。师曰:“早是谤老僧也。”
哈哈哈,其实,老和尚说第一句的时候,就可以学石头直接“嘘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