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是方块字的救星 刘振墉
我原来以为,方塊汉字必将走拚音化的道路,就像日本、韩国和越南一样。
我看到过中文打字机,一块五六十公分见方的字盘,里面放了两三千的铅字,打字员打字时,瞪着眼睛把字找到,然后双手协同动作才能将这个字打上去。操作者不仅要精神高度集中,双腕双臂都是强劳动,就这样累死累活地工作,一小时也打不到千字,跟英文打字机不可相比较。
最致命的是电报通讯,要将每个汉字先译成四个阿拉伯数字的电码,才能用电报机发出去,对方收到的是数字电码,还得由人工译回汉字,花费的时间要成倍增加。
进入二十世纪,先进国家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电气化,方塊汉字不能与之适应,必定阻碍中国的社会进步。先辈中的有识之士,就开始探索,怎样使汉字走向拚音化。记得在一九五四年,机缘巧合,我看到了一本杂志目录,上面有一本叫做“拉丁化新文字”(刊名可能记忆不准确),我订阅了一年。上海出版,32开,簿簿的一二十页,主编是倪海曙。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将中文,用拉丁字母拚音,组合成新的文字。受此影响,从此我确信,中国的汉字,非走拚音化这条路不可。
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发明了电脑,可以将中文直接输入到电脑里,旧的电码本和电报机,都进了博物馆。使快走到穷途末路的方塊汉字,得以继续传承,所以说,电脑是方块字的救星。不然的话,就要象甲骨文一样,卷缩在学院里,由老学究们去识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