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怨声载道的“小四分流”

今天跟了一个帖,等过一会儿看,居然好多跟帖。我好像闯祸了。那个关于一半不能上高中的事情,我看了就觉得奇怪。就怪那种文体,好像叫“虾尿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这种新闻绝对不是我想出来的。我哪有这种创造力。不着边际的。

我倒是可以说说我知道的。因为下面看到了一个词,“分流”。我想也可能是新加坡传过去的。那就是新加坡施行了40年的“小四分流”。臭名昭著,怨声载道。

分流,是英文的 Streaming Syetem翻译成的华语。当初产生的时候,也是好心。因为各个种族,各家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中小学的考试结果参差不齐。某些群体,怎么学,总是考不及格,很伤学生的自尊心。为了公平又不能给不同肤色或者经济不同的人出不同的考卷。怎么办呢?有人提出“固打制”,别奇怪,就是英文的Quota。现在马拉西亚还在用。这是明显带有种族色彩的。新加坡不能这么干,所以分流制就产生了。

一开始时小学三年级就分流了。到我们那个年代,变成小四分流。考试,成绩好的上快班,学的东西多,考不好的就上慢班,学的内容少。但是,每个人都能及格,期末成绩单拿回家。皆大欢喜。新加坡因为是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所以英语为通用语。小学主课四门,英语,数学,科学,母语。分流后,按成绩分成EM1,EM2和EM3。E就是英语,M是母语,Mother Tongue。我英语过关了,被分到EM1,英语和华语都是主课。EM2呢,母语算副课。EM3的学生,母语干脆不作要求,算选修课。所以在香港学英语,只会英语的是有钱人。而 在新加坡可能相反。在我们那个年代(20年前),只会英语不会华文的,那是成绩差的,没有机会学华语(或者其他母语)。

新加坡是精英治国,大约是15%的人控制着这个国家的管理层,有点像中国的党员治国。时间久了,这个小四分流的阴暗面就出来了。四年级,孩子还没玩够,还没开窍,却一考定终身。有些孩子成熟晚,被你小四一分流,一辈子就这么定了。或者那次考试没有发挥好呢?刚好生病了呢?

到了中学,再一次被分流。这次是A水准,O水准,N水准。你在美国可能不懂,如果你是英式教育体系内的,就知道我在说什么。新加坡没有高中。只有中学,四年制。完了以后,大约15%的人进入“初院”,JC,Junior College。我是华侨初院的。相当于大学预科。两年后考大学。那个比例我不太清楚,但不会低于10%,也不会高于20%。而对于绝大部分中学毕业的,O水准,进不了JC,就去“抛力”,Poly。相当于中专或者大专,三年制。出来就工作了。而成绩最差的大约15%,进入ITE,职业学校。毕业当然也是工作。这样,不管你成绩好坏,都能学到一样技能,有碗饭吃。当然前途是不同的,工资水准也不同。

那么中学毕业大部分人不能上大学了吗?也不是,大学的门还是敞开的,就是门不够宽。我那个时候新加坡只有两所大学,NUS,NTU,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如果你在“抛力”成绩好,Top 5%,你可以上大学。而且学分可以转,而且大学生三年。这样,和那些当年上JC的同龄毕业。人家是2年加4年,你是3年加3年。很多人自摸生路,抛力毕业后,到国外上大学。有点儿像美国的Community College转大学。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有些人就是大器晚成,比如Jack Ma。如果被这些分流制度卡死,那也很可惜的。新加坡的小四分流制度,大概在2024年中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