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自吉祥果原创文章《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务实修行》

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务实修行

沐沐:师兄,我听妙印法师讲经提到,发菩提心并不是发菩提愿。不是众生无量誓愿度,而是净念相继,明心见性


吉祥果:愿菩提心,就是发愿。行菩提心,就是行持菩萨行。胜义菩提心,就是明心见性无为空性,俗谛菩提心,就是发四弘誓愿。胜义菩提心,需要世俗菩提心次第推进,才能证悟。胜义菩提心,是果地见,世俗菩提心,是因地见。又胜义菩提心既是果地见,但又超越因果缘起,非缘起法。过份高谈胜义菩提心,而否定世俗菩提心,对绝大多数修行人而言,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误人修行。譬如天天空谈火星如何,不如务实研究地球的飞行器,逐步实践登陆火星。所谓高高山顶见,深深海底行,即此理也。教界素来喜欢高谈阔论,但调子唱得太高,恐怕未必是好事。譬如《大乘密严经》云: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又《入楞伽经》云: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怀增上慢。这些佛经均是在说,要从有我执、我见的世俗菩提心起修,才是正路。甚至《维摩诘所说经》直接说,要从烦恼起修,不能脱离烦恼修行,比如《维摩诘所说经》云: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所以,佛教里面经常有一些要脱离烦恼、脱离世间的修行理念,这些见解的问题是很严重的。因此《坛经》中六祖强调:不离世间觉。因此《维摩诘所说经》说:不离烦恼得三菩提。当然,妙印法师见解比较圆满,我相信你一定是断章取义误会了法师的见解。吉祥早年,也喜欢折腾这些高大上的见地,你们今天能听到我谈这些很高的见地而毫不犯怵,就是因此。但随着佛理认知越来越成熟,我不但反感高谈阔论,而且越来越信奉积累福慧资粮、次第修行、高见低行。如果十年前,你们和我聊天,我一定张口闭口中观、空性、唯识、禅语机锋,但最近十年我老实了,我知道只有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修行,一步一个脚印,才有每一步你应该得到的那些实在的成就。所以,你们看到我现在谈的,都是非常具体非常细微非常精细的具体问题,致力于解决具体问题,你们很少听到我有任何大而化之粗枝大叶的高谈阔论。学佛的见解,不是为了让人觉得高不可攀,而是要让其找到一个可实践可操作的次第。我实实在在告诉绝大多数普通根性的佛教徒,绝大多数高大上的佛理,你这辈子根本用不上。对于绝大多数佛教徒而言,这辈子争取健康长寿,过得宽裕一点,去世了之后能做到往生净土,这已经是很高的成就了。你的修行能够保底,记住,能保住我说的这个底线的基础上,然后你再做一点利他的事业(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做一个初发心菩萨,这辈子已经是你很伟大的成就了。现在佛教很多人,研究佛教学问,不是为了经世致用,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实际自己的慧根又达不到。比如胜义菩提心,绝大多数普通佛教徒靠此生的资粮根本无法达到,这是事实,不是打击大家的修行积极性。所以,我希望你还是回头,要做菩萨,老老实实从四弘誓愿去做。因地修行,过多谈论果地见解,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和误会,就好像一个乞丐天天谈论王思聪,会产生一种似乎自己就是王思聪的错觉和幻觉,这不是什么好事。虽然我们自性是佛,但在没有证悟之前,我们更应该研究如何去证悟自性,而不是产生已经证悟自性的幻觉。因地之人,过多持有果地见解,就容易产生这种幻觉,最后清醒过来发现不过是南柯一梦,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比如有些密宗弟子,修习佛慢而不得法,最后造成严重后患的很多。

(吉祥果2021.05.2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