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存在性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咎到存在性的问题。你看,正儿八经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央组织部出资并发起的自2008年起到2018年无疾而终的千人计划浩浩大大,说没就没了,在互联网上已经遍寻不到多少踪迹了。当年的中组部长是李源潮,后来又是国家副主席。但李源潮真的当过中组部部长,当过国家副主席?现在的新闻里李源潮不见了,那千人计划似乎也就是没有发生过呐? 中国可以说没有发生过?那些大部分千人计划学者不是又回到美国,多数还在原职原位!?美国的人才似乎又一个不少而中国的人才似乎多到放不下。 但,但,大风大浪,潮起潮落,过后总是有些痕迹。雁过留声,爪过留痕。总有几个冤死鬼永远留在了彼岸,而至于滞留在彼岸的活死鬼,也有几个。因为千人计划滞留彼岸没有归海的确实有几个。但后来的青年计划和百万人计划确实害惨了不少没能力重归海的小虾小鱼了。而姜文华同学就是这一批的典型代表。先在2011年就入选苏州大学的青年学者计划,以副教授引进,应该是高工资待遇,至少比起国内的教授收入。然后又入选复旦大学的青年研究员序列,直至如今,可谓深陷这个中国的引智引才计划。 姜文华同学手刃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似乎网上有不少人同情和支持。但你如果是真正理解中国的人才计划的本来目标,就不会同情杀人者甚至埋怨一个政府的标准行政人员。中国的人才计划,设计的初衷就是引智,而不是又添了几千个吃饭的。中国一向不缺人才, 现在或者曾经不差钱,但赶超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一流科研确实还差一大截,所以要引智。 智,几年时间,应该可以消化甚至培养出年轻的替代者。所以归海的归海,但年轻的所谓海龟者,其实离开了可以成长的土壤,到一个拔苗助长的环境,反而不如土鳖来的更加适应环境和顺风顺水,所以有些可能处处碰壁,包括失去了人脉和更多本地人的资源,有些甚至为了解决个人问题回去发现自己反而失去了与国内皎皎者竞争本来就稀缺的女性配偶的条件(房子,票子,位子)。 姜文华同学的错误就是被这个引进人才的表面热闹所忽悠而没有看清引智的真面目。其实即使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又真的需要花三倍甚至十倍二十倍国内教授的价格长期雇佣?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高工资又想长期饭票,这个是不可能的。有几年高工资又能成功上岸(归海)才是这些年轻海龟的最佳途径,而复旦大学不乏这种成功案例,比如jiongmin yong, weian Zheng. 如果没有两把刷子,还是乖乖呆在海里自由自在过自己的小日子,不要去凑彼岸的貌似繁华似锦的热闹,否则曲终过后就是悲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