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家老是为自己的基础建设担忧,很多路桥都烂了,据估计对经济影响甚大,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一直在倡导投资,把美国的基建搞好【1】,也就是2.6万亿(美元),不多。不过,在美国有个笑话,十几年了,叫做“每个星期都是基建周”,不论你问谁,谁都会支持,但是十几年过了就是没下文,原因是一说到出钱,大家就不吭声了。拜登上台后来真的了,直接提出过2万亿的大基建计划【2】,不过资方和共和党并没有买账,原因还是那个总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谁出钱【3】。
2021年,随着拜登上台,美国对经济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民主党议员科贴丝(AOC)为代表的新党(极左激进派,progressives),已经抛弃了传统的小政府观念,不仅主张大政府,还倡导无限制赤字预算,坚信一个像美国这样的主权国家可以无限制地印钱干大事,这种主张甚至受到华尔街的支持【4】,这也是国内很多企业的愿望,拜登的“美国第一”实在是块大肥肉,放过不好意思。以前大撒币最大的顾忌是通胀,但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通胀就很难见到了,而且在2007-2008世界经济大危机后美国联储终于练成大功,意识到所谓“市场调节”是在报告里糊弄大家,教训第三世界的,咱美国只要高兴,利率是完全可以由党中央控制,对于资产暴涨,促进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联储则简单推卸掉:那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可惜民主党的这种认识上的飞跃,共和党并不站队,因为至少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共和党没有理由帮民主党的忙【5】。
美国基建真的这么惨吗?一个以前曾在奥巴马智囊团上班的经济学家(Jason Furman)把美国的基建状况与其他发达国家做了个比较【6】,发现美国并不差,从衡量基建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担来看,美国一点也不差,这类的分析都成为拜登一展宏图的愿望的绊脚石,因为军费好说,加上一个“中国”,那就加多少都行,但基建这玩意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还得有人买单,现在拜登当政,好了他风光,共和党干嘛凑热闹?因为共和党的统一反对,拜登不知道是要搞“两党同心协力”(bipartisanship),为将来收买选票打基础,还是担心基建法案受阻通不过,居然要让步,说让你们一步,不花那么多钱了,而且愿意搁置增加企业税议案【7,8】。一个原因是拜登不愿意印钱,不印钱就只能征税,主要是企业税,征税就得有一定的共和党支持,对资本征税可是共和党的底线,共和党挺着,拜登只能让步,可此举又受到激进派的攻击【9】。
美国的基建如果不是那么差,那美国人为什么还总是说“历届政府都失职,忽略了对基建的投资”?难道仅仅是破桥烂路吗【10】?
其实,大家都被忽悠了。
2008-2017年,正值中国大搞基建的年代,美国是世界上对基建投资仅次于中国的,看上去中国比美国多花了很多,但仔细看看就发现一个问题:美国的人均基建投资和中国基本上是一样的。
我把这个结论再用另一种方式说出来,美国不是没投资,而是全浪费了。
中国为什么有优越性?中国以前穷,一穷二白,建起来自然见到效果,但还有两个重要差别。一是制度,中国政府对土地征用的权力很大,对迁移户补偿低,中国美国差别很大【11】;二是中国的基建总的比美国计划的好【12】。基建是典型的投资大,回报低,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只要资本有其他机会,没人愿意惹这个麻烦。中国的做法是把基建决定权下放到基层,让他们决定什么项目最关键,最有用,对环境造成的回报最大,就是说最关键的是要看清什么基建能把附近土地的价值挖掘出来,土地有价值了,那么其他房产商和商家企业就会跟进,跟进就有商机,有经济活动就能产生价值,这种基建之外,基建带来的价值,才是基建投资能得益偿还,得以产生社会价值的原因【13】。
广州的钉子户【11】
当然了,美国也不是没试过,纽约市不久前翻修了一个地铁站,最后价钱要60亿【14】,纽约市通常把流动大的地铁站建成多元化人流中心,让商业在内扎根,可这代价也太大了,按照这个架势,万亿一会儿就没了。美国基建的难处很多,大家知道的一个就是成本高,街道维修每英里就没有低于百万(美元)的【15】,路面复杂的可能过四百万,据说美国要修的路长达4百万英里【16】,这可就为难了。
基建难,据调查,全世界不到三分之一的项目完工时实际支出能低于预算加一成,大型项目一般超期两成,超支高达八成【17】,2021年经济复苏后,全世界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如果美国此时开工,这预算就更加窘迫了。美国还有一个不愿意公开的秘密,美国基建投资的运作,也不像党媒所说的那样是“市场主导、公开投标、一切透明、实事求是”【18】,首先项目本身就是政客收买各方势力的最好机会,除了经济效益,是不是满足“群众要求”也是要看领导的,一个项目要加什么要减什么,都有利益的考虑,而中标的,往往是上报提议上最光鲜,价钱最低,也是最不靠谱的,预算估计毫无可靠性可言,然而,这还没完。
项目一旦下了决定,各方英雄马上纷纷出马,提出自己的建议(就是要求了),比如绕过我家,把我门前的街道翻新了,这时领导就得考虑,用什么收买什么人,用什么堵住谁的口,用什么避免谁闹事,一下子费用就上去了,而政府内部不但对专业毫无了解、把握,被外来的老大操纵,各部门还争权夺利互斗,最后连为什么被宰都不知道。美国人还有一种傲气,美国基建从来不到国外取经,别说中国,什么国家,包括欧洲也看不上,美国人甚至不愿意花时间批评别人。
然而最致命的,是美国的制度。二战后美国也大搞基建,举世闻名的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就是那时候建起来的,对纽约市有了解的人大概记得纽约市一度把握实权的老大摩斯(Robert Moses),把他放到中国苏联绝对是个好干部,他几乎用暴力把纽约市该拆的强行拆毁,按照他自己的方式重建纽约市,最后得罪了一群格林威治新村的有钱人,他们以民意、民愿和环境为理由把摩斯告上法庭,最后胜诉,从而堵住了摩斯的计划。1970年美国通过了一项保护环境的法律(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NEPA)),适用于城市环境,也就是说“公民”有权力反对政府基建对自己的侵害,国会随后增加了其他法律,高院也支持个人与政府争辩,争取利益的权力,自那以后,民间就开始给政府为难,尤其是有钱人,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不仅有的是钱,影响力也大,政府官员原来也不敢得罪,而且及其善于使用法律武器,一旦发现基建计划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或者与自己的意愿不合,就告上法庭,没完没了地闹,拖延,直到政府投降。这一现象,一年多前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的两位学者发表了一篇论文得以总结【18,19,20】,公民捣乱是美国基建费用失控的主要原因,而且越有钱,闹得越凶,除了诉讼费,政府还不得不增加各种项目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而穷人基本上无法与政府争执,在高压下往往成了受害者。两位学者还发现,大家通常觉得劳工、材料费用是主要的开支,其实不然,劳工、材料基本与通胀持平,正是因为这没完没了的“公民权力”,尤其是有钱人的权力,才把美国基建弄得出师未捷而身先死。
Developmen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in china.Ten years ago, this was a desolate river beach. Ten years later, this is the new world of Meixi Lake in Changsha.????????????Every city has experienced such changes. pic.twitter.com/2jzdIWVe3X
— Sharing travel (@lsjngs) June 9, 2021
谁都知道降低成本基建就有希望【23】,但这并不是拜登当局的算盘【24】,拜登根本没有考虑费用,拜登班子里这么多聪明人,大概他们只想到只要领袖敢想敢为,有大撒币的勇气,拿出“中国”吓唬大家,那么美国精神也就能无往而不胜,而且钱花出去了,总有人得益。
可再多个万亿,又有什么用呢?在领导的勇气之后,谁来买单呢?
【资料】
【2】拜登的MAGA
【3】美国基建投资的真正战场
【9】Will Joe Biden Work With Republicans? - The Atlantic(Biden’s Latest Challenge Could Be Insurmountable)
【13】近来中国基建过剩,机会也难以觅得。
在美国,修铁路的价格和欧洲差不多,但打隧道的价格则远高于欧洲,结果:
In a 2019 paper, Leah Brooks of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and Zachary D. Liscow of Yal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