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101期

 

483)     战略反思

斯大林惋惜的,是罗斯福的去世。不管怎样,在西方政客中他是个可以打交道的人。《租借法案》作为一种使接受者不太尴尬的灵活援助方式,是十足英明的方案。

它大幅度改变了战争进程。这点上罗斯福是了不起的。虽然他后来克扣掉一些对苏联的援助;虽然他还瞒着我们这边,搞了什么“合金”。资产阶级政客与人交往,始终是要留一手的。

其实那“合金”或者“曼哈顿工程”,在早期,苏联就得到间谍史上著名的克劳斯·富克斯谍报。呵,即使在德黑兰苏联大使馆,罗斯福下榻的房间里,克格勃的窃听“甲虫”也一直在运转。这位总统的思路,我们了解……尽管如此,跟罗斯福还是可以达成交易的。相比之下,他的继任者却是那样的不可信任。

斯大林元帅牢牢记得,4年前希特勒入侵苏联那一刻,1941年6月24日晚,杜鲁门参议员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的著名演说:

“如果德国人获胜,我们就帮助俄国人。如果俄国人获胜,我们就帮助德国人。让他们互相残杀吧。”

就是这个人,现在成了美国总统。

斯大林后悔的是:不该过早结束太平洋战争。以至于现在容许他们对欧洲战局如此精打细算。

真是太精明了。他们以强化抗击和提前打败日本、换取中国远征军参战欧洲、进而开辟“第三战场”的借口,减少了500万吨25亿美元的对苏援助!并在继续减少!

他们现在每一个计划、每一步盘算,都精心考虑着安排战后世界格局~毫无疑问那将是对苏联不利、很不利的格局。没想到,当初对华北提供的那么一点运输方便,竟演化成这般效果。小小蝴蝶,搅起了空气的涡流……没有了日本拖累,苏联价值竟然降低了?

新格局下,该怎样铺排苏联的世界战略?

……东普鲁士和波兰近在眼前啦。红军需要喘一口气。没有资本主义的卡车送来弹药,我们步伐不得不放慢一点。

我们要自力更生,弥补这一轮的消耗。

当天~1945年6月22日,意外地爆发了华沙起义。

近在咫尺的苏军,据说因为后勤跟不上等问题,难以采取支援行动。却被西方指责为“忍心观望”。

塔斯社反唇相讥:“某些指责别人‘见死不救’的政客们,今天终于品尝了克扣东线汽车、橡胶和其他物资的恶果。”

 

484)     学费必付

匈牙利。巴拉顿湖畔,瑙吉考尼饶。

史迪威将军按照美国方式,实行了部队轮换制度。久战疲惫的华军刘伯承山地兵团得到休息。在后方装备、训练完毕的机械化大军,开进了匈牙利平原。在这里,并非首次参战的中国坦克兵,却尝试了什么叫真正的装甲战……搏杀之激烈和残酷,他们前所未遇。

开着“谢尔曼”坦克和狼獾歼击车的中国第52装甲军,在第一天与德国E集团军群的“虎豹们”的激烈对抗中,竟打成7比1的战损。关麟征军长心疼得直掉眼泪。

同等装备的华北联军许光达装甲师也当天就报销了1个坦克营,师长彻夜不眠,写检讨请求处分。

可惋惜的还有:出狱不久、求战心切的叶挺将军,在担负左翼进攻时,发现了敌“统帅堂师”防线上有10公里宽的缺口。前线指挥官犹豫不定,不知是否敌人设下的陷阱。

在出师不利、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为求得扭转战局的关键机会,打红了眼的叶挺司令不顾部下阻拦,亲自乘车,前往观察判断~以决定是否由此穿插敌后。尚未找到欧洲战场实地感觉的叶挺,还保留着北伐时期养成的“身先士卒”习惯。他没有听从助手劝告,也没带掩护车辆。行进间,还频频起身张望。

他太想在战斗中洗刷过去的耻辱了。路过一片黑松林,他在装甲车顶举着望远镜,向部队发出“停止前进”命令之时,一个埋伏在树丛里的德军“铁拳”狙击手,扣动了扳机。

多瑙河边,又一颗熠熠将星陨落。

 

485)     巴拉顿湖

为战争付出的学费,使中国远征军受益匪浅。随后作战落差逐渐缩小。一星期后,许光达装甲师已能创造在运动中一次歼敌1个装甲连的战例。第2期派来的国军邱清泉装甲师,也在奔袭中打掉德军1个步兵师级指挥部。

匈牙利会战,德军投入42万人,盟军巴尔干战区投入93万人。其中,中国远征军88万人。

华军“南欧”集群此时编成3个装甲军。各拥有800余辆坦克、自行火炮。部队首长分别是关麟征、杜聿明、陈赓。

典型的装甲师编制为:

3个装甲营,每营54辆中型坦克;1个反坦克营,54辆M-10歼击车;1个自走炮营,48辆“传教士”105mm自行火炮;1个防空炮营,36门M-15、16型车载防空火炮;装甲侦察营还有54辆新型的M-24“霞飞”式轻坦克。

每师装甲履带车辆总数360辆。

而每个军,则辖有两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步师。

每师还拥有1800辆通用卡车、吉普车。以及牵引火炮团、轻装甲车(灰狗)分队等。除了缺少远程重炮,其余按史迪威要求:全部等同于美式装甲师标准。

……匈牙利会战,耗时近月。到6月中旬,德国最后油料来源地~巴拉顿湖边小镇瑙吉考尼饶被占领。

相差无几,罗马尼亚油田也落入苏军之手。德国本土剩下全部6处大型人工合成燃料基地,都遭到毁灭性轰炸。由此一度令人胆寒的德国装甲集群,迅速蜕变为一支纯步兵队伍。

能飞的德国飞机寥寥无几,盟军获得了德国领空制空权。

 

486)     将军请客

维也纳。旧霍夫堡宫,盟军南欧集群司令部。

“你们下一个对手,是希特勒刚刚晋升、新鲜出炉的舍尔纳元帅。他年轻时曾和隆美尔竞争过同一枚勋章。现在他号称杀人不眨眼。”说罢史迪威指向地图上的布拉格:“根据情报,这里德军有80万人。哦?别担心,他们是乌合之众。很多人刚穿上军服。他们没有飞机。坦克没燃料,只能作固定炮垒!来吧,用我们最新编成的装甲集群~2500辆战车的铁流,去解放这个欧洲工业城!”

做完战斗动员后,总司令~乔在露天,同两万名中国士兵共进午餐。这是巴尔干战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盛宴。虽然食物挺一般,但人数众多,气氛极热烈。食品有烧火腿、鸡肉、青豆荚、蔬果沙拉、米饭面条等。主菜是中国式的大锅红烧肉~这是乔特意关照的。红烧肉用大桶装满,由吉普车送往各连队餐台。

山西口音的史迪威,用麦克风致辞:“本来哩,俄想请大家吃顿饺子。俄也爱吃哩!但它太耗费人工!俄这里没几个人会包它们。时间么也来不及哩,只好放弃这传统特色食品啦。遗憾!”

总司令副官~多恩准将悄悄透露:这一餐,是将军自己掏腰包请客,花光了6个月的薪水。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国会宣布:约瑟夫·华伦·史迪威将军,和艾森豪威尔、尼米兹、哈尔西、阿诺德等将军一起,于今日批准晋升。成为继莱希、马歇尔、麦克阿瑟、金等四人之后,第2批美国五星上将。

乔,这位“美国陆军最有才华、最有胆识和毅力的野战将领”终于攀登了他一生无怨无悔、为之竭力、为之献身的军事生涯的光辉顶点。

两万名远征军将士在就餐广场欢呼、欢腾。但新的五星上将严格禁止了他们“对天鸣枪庆贺”的热切要求,并明确提示:“记住!你们的子弹是宝贵的,长期都会如此。枪口只能对准敌人。而敌人,只能是外来侵略者!”

将士们只好埋怨五星上将:对晋升秘而不宣,使他们来不及准备横幅、鞭炮、锣鼓来庆祝。

史迪威与士兵们互致敬礼,恳切自白:“说心里话,我衷心地、衷心地~感谢你们。勋章该由你们佩戴。光荣属于你们!没有你们几年来的坚韧、勇气和鲜血,就不会有什么五星上将。”

 

487)     兵分两路

捷克。波希米亚丘陵。史迪威军群~前进司令部。

由于敌我形势瞬息万变,又一轮作战会议在紧急举行。

7月初,中国远征军一部,已推进到布拉格城下。但为时略晚~科涅夫元帅带领的苏联红军,对布拉格完成了半月形包围。留给中国人的,只剩下西面。听完战场态势介绍,接替叶挺前来指挥该兵团的林彪将军,提出了新方案~兵分两路:

一路,以装甲机械化主力3个军继续向北穿插,直逼布拉格背后的下西里西亚工业区;以断敌退路,相机攻入德国境内城市~德累斯顿,从南翼威胁柏林。

因此,完全可以把围歼舍尔纳集团的战绩~留给苏军!

另一路,以轻装甲部队和伞兵为主,向西疾进。攻克奥地利的林茨和萨尔茨堡,直指慕尼黑。同时切断通往瑞士的通道。这一带是德军组织山地防御战的最后挣扎之地,戈培尔至今还在广播里吹嘘那儿的“国防堡垒”和上百万的“人民冲锋队”。

有人反对。认为:放弃布拉格,会使华军“失去抓到1个德国元帅的机会”。但没几个人支持这种追求形式主义的意见。

史迪威五星将军指明了方针:

“歼灭有生力量,远比俘获高级将领更重要。”

林彪则补充:“如今已到战争末期,抢功的事情会层出不穷。我们的原则是:抓大放小,抢实不抢名。”

提议获得通过。于是中国伞兵在欧战末期,又实施了一轮空降。

……此时,在不远的西线~法兰克福的泰勒少将,正指挥美国第101空降师,实施缓慢的地面推进。

听说南线在准备又一轮空降,他给中国伞兵纵队发电报,对30岁的李天佑司令员表示“妒嫉和祝福”。

李天佑复电说,这次行动的识别口令是:“马克斯韦尔~泰勒!”以此表达对部队老首长的怀念。

泰勒回电认为不妥。理由是“发音不便,影响作战!”他谦逊地建议:改为更有纪念意义的“纳兰~铁岭!”因为从汉语角度,这对作战更有利。但他还是高兴了好几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