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否就事论事,将情绪关进笼子里?

每个人或许只有一个故乡,家却可以无处不在。亲人在的地方是家,心安定的地方也是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Zurich: View from Hardbrücke - The "Hardbrücke" in Zürich is a great place to go. As it goes from north east to south west, you can often enjoy sunsets from there, if the weather is supportive. http://canzler.photograph/

目前非常流行一句话,将权力关进笼子里,意指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将统治者驯服,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何时才能实现,我没有信心。现实生活中,往往我们自己就深陷于一个牢笼中,却全然不知,这个牢笼就是情绪。

最近,一个儿时的朋友非常苦恼,他因为房产与母亲陷于冷战之中。父亲去世后留下的房产按照法律的规定由妻子和子女共同分享。朋友和母亲各占父亲房产的一部分,现在母亲要求他放弃产权,将房产划归在自己的名下。原则上他很愿意成全母亲的愿望,但是这些年来,他亲眼见到老母亲被各种保健品和理财产品忽悠,家底几乎被骗光了,如果把房子转交到她的手上,再被各路人马扫荡一把,他担心母亲连最后这个窝都保不住。所以他没有按老母亲的要求签字。老母亲对他的行为非常失望,她痛斥儿子不孝,哭诉自己命不好,人还没死儿子就开始觊觎她的房产。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老母亲陷入了自己的情绪中。儿子不签字不等于不孝。既然法律赋予了子女对房产的权力,那么父母就无法强迫他们放弃这一权力。孝顺是道义上的要求,与子女是否放弃手中的房产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老母亲的要求既不符合法律,也有悖于情理。而她的这种胡搅蛮缠更加剧了儿子的担心,他更不敢轻易将房子交给母亲,甚至还不敢说明不放弃的真正原因,结果老母亲不但无法如愿,还被自己的情绪蒙蔽,以至于母子二人反目为仇,走上了法庭。两败俱伤,谁之过?

对家庭琐事的处理如此情绪化也就罢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就公共议题展开公开辩论时也都非常情绪化,好像人人都是易燃易爆品。一言不合就拍桌子,爆粗口,退群。

几年前在北京转机,顺道去了趟圆明园遗址。时值隆冬季节,游客很少,一个母亲正站在断瓦残垣前给女儿讲述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的悲惨历史,讲到末尾这位母亲慷慨激昂地说道,这些流着狼血的物种们别看他们今天摇身变成了文明人,其实不过是披着人皮的豺狼,他们当年的行径与禽兽无异,幸好我们中国今天已经足够强大,令他们胆寒。

看着这位鸡血满满的母亲,我忍不住走上前去说,您讲的这一段是教科书,关于这段历史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当年的义和团围攻教堂,杀死传教士,外国列强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阻止,并镇压肇事者,无果。德国公使克林德因此率士兵出外寻衅,打死约20义和拳民。后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这酿成开战的导火线。在轻信一份伪造的情报后,慈禧向西方各国(计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派兵围攻北京大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的确八国联军在中国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然而,许多中国人也参与了其中,尤其是清军和义和拳民被击溃后作鸟兽散,不少败兵游勇同样烧杀奸淫,无所不为。北京郊区的老百姓甚至伙同八国联军血洗了圆明园。

我还没有讲完,这位母亲便打断我的话说,哪个版本不都说明八国联军无恶不作,这有什么关系?我耐心解释了一下讨论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区别,特别指出对于我们没有亲历的历史事件应该多听听不同的意见,而不是急于宣泄情感。她对我的话嗤之以鼻,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发泄情绪,对这种举世公认的禽兽行为没有什么好争议的。话毕便拉着女儿扬长而去。

一场还没有开始的讨论就已经夭折了。北风呼呼吹上脸来,我晃了晃头想整理一下思路,想找出我们二人不欢而散的原因。

讨论中,我希望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解读,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相。我们这一代只听到了一种声音,可以欣然接受,但是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处在了新的时代,他们有可能也有权力倾听更多的声音,并且努力学习如何从扑簌迷离的外表上甄别各种版本的真假。这位母亲则认定教科书版本是唯一的真相,一旦听到不同的意见立即变脸。

当我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时,我们更愿意听从情绪的召唤,特别是当事关国家兴亡,民族大业时,原本就炙热的爱国心立马升温,整个人都被燃烧起来,瞬时变成了瞎子和聋子,既看不见事情的真相,也听不进不同的声音。就像这位母亲浑身的每个细胞都注满了家仇国恨,而这些情绪构筑了坚硬的铜墙铁壁,把她关进了自己情绪的牢笼,但她却自认为非常清醒。所以和这样的人是无法讨论问题的。

疫情期间,多少朋友圈因为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不同而撕裂,多少同事、朋友、甚至家人也因此反目,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在这些撕裂和反目中,有多少人认真听取过彼此的观点,真正思考过不同观点的起因和支持他们的证据,确定自己只是反对对方的观点,而不是因为反对而反对。对于一个追求“你死我活”传统文化的民族而言,讨论是奢侈的,斗争才是人人习惯并崇尚的方式。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驯服自己的情绪,把心中的魔鬼关进牢笼,摒弃斗争意识,我们才能开始真正的理性讨论,也才有可能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的梦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