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子路篇第四:樊迟请学稼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3.4子路篇第四:樊迟请学稼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

樊迟想学种庄稼。夫子说:“我不如农民”。学种菜,夫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出去后,夫子说:“樊迟真是个凡夫啊!国君喜好礼法,百姓不敢不恭敬;国君喜好道义,百姓不敢不服从。国君喜好诚信,百姓不敢不诚实。如果这样,四方百姓都会拖儿带女投奔而来,还用你亲自去种地?

短评:

孔子年代地广人稀,人多了,能征更多的兵,收更多的粮食,国家就更强大。所以那个时候是人越多越好。这里孔子讲的三好,好礼,好义,好信,是国君治国安邦的法宝。国君能做到,黎民会越来越多,还怕没有人种地吗?樊迟问孔子的问题,说明他没有弄懂自己的老师。不是孔子歧视农民,而是当时礼崩乐坏,孔子需要他的学生一起推行仁道,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和社会秩序,消弭涂炭生灵的战争。所以孔子对樊迟的问题是非常失望的。

孤岛侠客 发表评论于
当时礼崩乐坏,孔子需要他的学生一起推行仁道,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和社会秩序,消弭涂炭生灵的战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