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31,32也有,黑人28,29也行。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黄人尤其黄男33及以下,除非有超强的EC,否则肯定是直接拒了。学习好是第一道门票。
入围以后能不能留下来,就不再看学习了,因为大家都不错,34,35又有什么本质区别。这时候就看有没有亮点了。大藤是要出各方面未来领导人才的,并不是只培养院士。实际上,院士只是很小甚至比较次要一点的方向。
那么学生怎么证明有潜力?
当然要是考到36,GPA,AP之类的也很牛,证明自己是学习的尖子,院士的苗子,当然这方面的名额肯定得给一个。但是也未必会是最希望的那个。而且更多的情况是,其它方面的名额呢?
所以如果34再想考一次,就得奔着36去。35的意义顶多就是最后填空的时候稍微多一点点机会。如果不太费时间,就试试。否则就得掂量一下,这个时间投入怎么合适。用中国高考的概念来套一下,就是美国高考的总成绩包括的项目比中国广大的多,计算起来也复杂的多。但是基本概念是相同的。哪一科能使总成绩增加最多就投时间多。
至于学CS。老中来的多数是走理工的道路,尤其是CS相关的。因为美国缺这方面的人。但是对于在美国生长的小中则未必然。实际上子承父业学理工的比例明显下降。对于一代穷移民,CS是非常可口的。但是对于从小生活没那么贫困,更没有身份压力的二代来说,多挣一点钱完全不够香。这也不是CS有多难学,几乎所有的小中想学就能行。包括很多白人也没问题。毕竟,数学,电脑这些都是白人发明创造出来的。关键是二代三代们不乐意。至于说国家未来云云,那就太非美国了。实际上,难道历史比CS容易吗?当然不是。甚至可以说是更难。因为社会需求小。但是拼着受穷也要学的人也不少。有点傻缺,对不对?然而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傻缺,也就没有今天的CS了。中国是不可能自己发展出来数学和电脑的。
国家和个人是同步的。所以说,学不学CS真没多大意义,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一代要帮助二代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擅长,而不是决定他们的方向。因为她们的起点是我们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