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精神”

仲夏暖阳熙照,清风送爽,从卡城出发,约一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久闻的网红北大才子董菜菜的农场。

微信上预约好时间,按时到达;这里做事按部就班,每段时间服务定量的客人采摘果菜。董菜菜的夫人王果果和他们的徒弟小李子,即刻领着我们来到暖棚里,里面正值的西红柿和刺黄瓜红綠黄交错生辉,琳琅满目,盛开怀抱迎接我们;我们一边采摘,一边口无遮拦,问东问西;王果果、小李子既是工作者,又是解说员,脸上堆满了加拿大乡村典型的微笑,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不一会儿,耳朵里充满了故事,手上提着瓜果、大叶菠菜、鸡蛋…,嘴巴里还不失时机地嚼尝着新鲜脆甜的黄瓜、西红柿;No complains(没毛病),参观、采摘、购物完毕,满载而归!

董菜菜这位北大地质硕士毕业的专业精英,六七年前移民抵加拿大时,正面临石油业不景气,原油价从一百多跌到二十多美元;在这行业发展就业难的大环境下,脑洞一开,敢想敢干,经营了一个农场,经过国內国外调研,引进大棚种菜设备、技术;夫妇俩赤手空拳从设计、物流、施工、种植,从花了一整年的时间盖建了加拿大第一座1000平方米双拱双模冬暖型日光温室暖棚开始,至今三四年过去,从无到有,经历难以描叙的艰辛,一步步迈向成功。

2021年开年,董菜菜在油管一部视频发表后半个多月內就收获了三十万的浏览量,随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圈粉无数。虽然其江湖地位与国内做类似内容的超级网红、尼克斯油管中文频道世界纪录保持者李子柒相比远远望尘莫及,所做的视频缺了些缤纷缭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装,少了些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恬静惬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却多了些农场创业日日夜夜、点点滴滴雨打风霜的地气;不炒作、不忽悠、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满身黑土、牛粪的他们迅速冉冉成为加拿大、北美乃至全球海外华人中当之无愧的网红,一股清流; 更难能的是,还得到了当地城里北大同学会和华人圈里的一帮忠实铁粉力挺,一但农场施工有事急需帮忙,董菜菜网上振臂一呼,多个家庭大小活雷锋会从百十公里外大都市驱车前来义务支援。要知道,加拿大农村地广人稀,这里可是有钱都难求到人来干活啊。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这收录于当今中国小学生人手一册的《新华字典》里的示范例句表面富丽堂皇的是人不分高低,前途一样光明,潜台词却似乎道出了千百年来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的残酷世俗。无可非议,天经地义,北大标杆出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式的建党、建国伟人,走出了魯迅、邓稼先、杨振宁、李彦宏、李克强…巨匠大师级,国之栋梁顶流,前些年北大莘莘学子中又偶尔冒出来了庙堂无作为,肉案谢春秋的屠夫陆步轩…,今天,笔墨无用武,锄头建宏图的董菜菜等离经背道,吸眼球的另类,到底北大人哪来的神奇、这样倍儿的牛?试着从网上“北大精神”这关键词中找找答案,蔡元培先生的育人理念核心是,兼容并包;胡适先生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新时代的是,爱国、独立、奋斗、创新;或许这也正儿八经的匹配了当今伟大祖国不待扬鞭自奋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金句,融会贯通了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当代三牛精神吧?

几百年过去,北美这片富饶土地上的农业,经欧洲拓荒者一代接一代积累传承,去弱留强,已成为高度现代化,自动化的经营模式;资金、农场规模大小成为生存、盈利的关键因素。据报道,美国的农业产值主要来自全国200万个大小家庭农场,小则几十,大则数千公顷; 60%以上的农场年销售额不到10万美元,只有4%的农场年销售额超过50万,2%的大规模农场占据了50%的农产品生产。要知道,仅一普通康拜因农具(联和播种收割机)配套就要近百万加币,养鸡场普普通通就是几万只投放量,像董菜菜类似三十公顷的微型农场,已逐步被兼并,淘汰。董菜菜一家白手起家,人工艰辛经营,还圈养了几百只母鸡产蛋微薄牟利,在夹缝中求存,在高寒的加拿大中西部拼出一条几乎不可想象的种菜新路。此时此刻,或许正是他们的真诚乐观,他们的“北大精神”,让人间敬佩,让大地动容吧。

天道酬勤,董菜菜本人所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生活就是一个坚持的过程…。”虔诚祈祷,衷心祝愿他的农场万里长征一步接一步,在当下科技信息新时代里,家庭幸福,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自己创业,必须点赞
欣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mithmaella' 的评论 : 請在 YouTube search 放大鏡 搜尋 董菜菜加拿大。
飞来寺 发表评论于
看过董菜菜的视频,他方向是对的,他说的冷棚暖棚种植在加拿大应该很有发展前途。中国人移民北美,去美国,肯定打工机会多得多;去加拿大,初步适应后,都会慢慢走向自己创业。董菜菜是个典型,也是一个榜样。
回首前尘 发表评论于
这个自强自立的好文,比无病生呻的贴子好太多了
smithmaella 发表评论于
好文,YouTube link?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