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是特爱宠物的,连撸猫的手势都需要学习呢。而且没有猫可以踢。
“踢猫效应也称为踢狗效应(Kick the cat, kick the dog),是一种隐喻,描述在组织或是家庭中位阶较高的人,可能会借由责罚位阶较低的人来转移其挫折或不满,而位阶较低的人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将挫折发泄给位阶更低的人,因此产生了连锁反应。
举例来说,爸爸在公司被老板责骂,因此回家后骂小孩,小孩不开心,于是去踢猫。”
前几日,中航的老总,踢了一个宇航界的院士,是因为太气愤了,他认为有财富的人才是权威,“院士”应该唯唯诺诺,还敢说个不字!踢!
因为踢了知名人士而曝光。
看来他是个火爆脾气,骂个下属,家常便饭。有钱有势,家里摔个家饰,类似“踢猫效应”的行为估计司空见惯。
过去电影里,常有扎小人的刻骨铭心的恨!那个布小人就是泄愤工具。 当然这位老总,当时火冒三丈,来不及回家泄愤,也来不及抄起什么小的秘密减压球球,捏捏,在那样的饭局中。
一生的风光伟绩,就丧失在一个“踢”字。
人人都有一时冲动的时刻,人前永远笃定的状态,估计人后一定做足了减压的工作。长期,可能是瑜伽,音乐,读书,涵养,香薰。。。。 短期的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道具。一个对象。
那日阴雨绵绵,我在家里找到了我之前的日记,原来减压对于我来说,就是写点文字。征几个知音。
昨日晚上,我转发一个文友的简介给另一个文友,她却直言喜欢我的文字。
写出来就好。
生气了,踢一下垃圾桶,看生活中的垃圾倒出来,心中的郁闷也消失了。
这是我独创的“踢桶效应”。办公室动静大,整个“踢/弹笔效应”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