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真实林彪不近人情却威望崇高崇拜者很多

关注时事,热点杂谈。原创文学,面向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转载 真实林彪不近人情却威望崇高崇拜者很多
作者:桅杆

林彪是我军最具争议的战将之一。笔者希望通过一些事例,探寻一个真实的林彪。今天谈谈林彪的不近人情与崇高威望。

在战争年代,林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可以说是不近人情。战场上的林彪,机敏、刚毅、果断,善打巧仗,敢打硬仗。而现实生活中的林彪,不抽烟、不喝酒,不讲究吃、不讲究穿,不爱玩、不喜欢交际。平时除了看看书,主要就是思考问题,思考他的“重点主义”。在外人看来,林彪的生活非常乏味,身边的人形容他像个“苦行僧”,也有人说他像个“书呆子”。
吃的方面:从来都是两菜一汤,以蔬菜、豆腐为主。初到东北,管理员有时看他太累了,加个菜,林彪会说“以后别加了”;第二次再加,他也不说什么,但不吃,后来就再也不加了。战斗间隙,一些纵队司令、师长或政委到总部开会,喜欢抽空去看望看望林总。对这些一线指挥员的来访,林彪倒些炒黄豆,问问部队情况,交待一些事项,说话像发电报一样简练。然后就没话了,来访者起身走人,林彪也不送。
林彪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说,虽然见面中林彪有些“冷淡”,但来访者离开时都是高高兴兴的。林彪也从来不会留这些一线指挥员吃顿饭。实际上这些司令、师长或政委也不愿与林彪吃饭。按秘书季中权的话说:林彪吃得还不如警卫员吃得好。林彪唯一偏爱的是黄豆,尤其是炒黄豆,当菜吃,当零食吃,还用来招待客人。这个爱好可能是自小养成的:如今你去湖北黄冈的餐馆吃饭,老板首先会送上一盘炒黄豆。

林彪性格有些孤僻,喜怒不形于色。1946年11月下旬,林彪带着轻便指挥班子,在锦西考察战场。主席要求林彪在锦西“打大仗”,而此时,这位刚刚上任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是个真正的“光杆司令”,由于没有密码本,部队都联系不上,还打什么仗?正着急,从苏北和山东来的新四军3师和山东1师到了。这两支部队都是115师发展起来的,黄克诚、彭明治、梁兴初这些老部下,大家六七年没见了,都非常兴奋,左一声“林师长”、右一声“林师长”,恨不得上前拥抱一下。可林彪一句寒暄也没有,直接就问部队情况,部队的人数、装备、情绪等等。
其实林彪内心也应该很高兴:部队大发展了,这些部下也进步了,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了可以指挥的部队了,而且还是自己的老部队。能不高兴?但林彪的脸上看不出一丝兴奋的表情,也不问候问候这些老部下,似乎给人一张冷脸。好在这些人从红军时期就是老部下,熟悉林彪的性情,也没去想那么多。在战争年代,林彪和同事或下属基本上都是工作关系,有私交的也就刘亚楼等很少的几个人。

林彪很少发怒。据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林彪在战争年代的唯一一次发火,是四平撤退期间。当时由于东总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向敌人和盘托出民主联军的撤退计划等军事机密,致使部队在敌人的紧追之下一片混乱。到舒兰宿营地后,因安排疏忽,电台和机要人员没跟上来,林彪无法联系部队,非常着急。而应对此事负责的参谋李处长却在喝酒,林彪为此掀了桌子。作为东北的“一把手”,千头万绪,工作中难免遇到不顺心、不满意、甚至令人生气的事,但除了此次之外,再也没见过林彪发火。

林彪比较清高,是个眼里揉不下沙子的人。“舒兰发火”之后不久,林彪决定将李处长调离总部,调往第1纵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离开前,林彪亲自找李谈话,说让他去一纵任职的原因:“一是基层部队急需补充干部;二是1纵来自山东,你对这个部队情况比较熟悉;三是作为总部的参谋处长,熟悉作战情况。1纵又是北满我军主力纵队之一,调你去就是要加强部队的作战指挥。因此总部决定派你到第1纵队去工作。”
其实,两人内心里都清楚:王继芳叛变和舒兰喝酒两件事,林彪对李心存芥蒂。林彪虽然对这两件事很不满意,但并没有把李打入冷宫,而是根据其军事能力强的特点,安排到1纵这样的主力部队工作,并且担任重要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客观地说,这事对李的军事生涯并没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秘书季中权违反东北局“二七八团”规定结婚后,林彪对他的态度明显变得冷淡。季中权觉得有些对不起林彪,就主动要求调走,并自己联系了接收单位。林彪对季中权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工作也很顺手,一时又找不到接替的人,就做工作希望他留下。但季中权还是下决心要走,林彪也没阻拦。季中权走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一大堆工作需要处理。参谋长刘亚楼说“把他抓回来”,林彪说“要尊重他的意见”。林彪就是这样:眼里揉不下沙子,但也尊重他人,更不打击报复。

在战争年代,林彪的威望很高,无论是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进入东北的初期,因为不具备打大仗的条件,林彪一直主张并持续撤退。这曾引起一些质疑和牢骚怪话,怀疑林彪在后方时间待长了、不会打仗了,甚至说他是“撤退将军、逃跑将军”等。但随着东北战局和形势的演变,这些质疑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就这样一个不近人情、性格孤僻、清高自负的林彪,当年在东北的威望却非常高。有多高?我们来看看以下事例:
1946年6月16日,东北局改组,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可谓“一肩挑”。要知道,林彪当时只是中委,而总部同时任命的东北局四位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委中,彭、高和陈3位都是地位高于他的“核心局”委员。这种打破常规的任命,并且是在四平撤退不久、林彪受质疑最多的时候。可当时和后来,从没有听说过有人对这种安排不服气。从后来的工作实践看,三位副手都是全心全意协助林彪工作。除彭真在1年后回总部工作外,高、陈一直在东北工作,直到东北全境解放。这一方面说明组织原则性强,但不能不说林彪的威望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
四野悍将如云,有不少“两头冒尖”的将领。但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对林彪都服服帖帖,从来没有哪个将领对林彪不服气,更没有人在背后贬低林彪。一是因为跟着林彪打仗明明白白,总打胜仗;二是林彪不搞山头,只看能力,2纵司令刘震、3纵司令韩先楚、6纵司令洪学智等是四方面军的,5纵司令万毅是抗战时期从东北军投奔八路军的,都一样重用;三是林彪从来不与部下争功,打胜仗的功劳记在一线指挥员和部队身上,打败仗的责任自己主动承担。参谋长刘亚楼脾气大在东野很有名,外号“雷公”,哪个上级都敢顶,哪个纵队司令都敢骂。但据林彪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每次林彪要找参谋长,刘亚楼都是一路小跑去林彪的住处。

真实林彪:不近人情却威望崇高,崇拜者很多,朋友圈很小
当年,东北野战军有首著名的军歌,叫《林总的命令往下传》。这首歌有几个版本,笔者最喜欢的是这个版本:“军号响,红旗展,林总命令往下传,号召东北野战军,创造千百个尖刀连。要顽强,要勇敢,朝着敌人心脏钻,刺刀见红,敌人全部完了蛋。”看歌词就虎虎生风。很多四野的老人后来回忆说,这首歌当时在部队中唱得很响,大家发自内心地认为“跟着林彪能打胜仗”。由此可见林彪在基层官兵中的威望之高。

林彪在战争年代的威望完全是战场上打出来的。由于性格的原因,林彪的崇拜者不少,但他的“朋友圈”却很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