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八年首次到访西雅图,花了两天的时间把城中几个主要景点串了下来,对这座城市气质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特点,这里和我长期工作生活过的奥斯汀、波士顿风格迥然不同。
首先用一句话来概括总体印象:适合长期定居,不适合短期旅游。
温度适宜,我来的这一周昼夜温度始终保持在十度到二十五度之间,在正值大暑节气的七月显得如此难能,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避暑胜地。雨量充沛,飞机降落时我透过舷窗就已经发现上面晴空如碧,下面薄云笼罩,雨点在湖面海面上洒下万点金芒。
即便在一个晴天里,很多时候也无法做到整日阳光灿烂,起码有半天的天空是阴沉的。这种环境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天气对一个人心情的影响,我很快就发现自己上午的情绪比下午要低落一些:上午的心情就像是小调谱出来的曲子,不管音高音低,都保留一份晦暗的底色;等下午看到太阳一出来,心情也豁然开朗,切换成了明亮的大调。温度和降水决定了这里超高植被覆盖率,以松树和杉树为主,故而被誉为“常青之城”。这一点又进而决定了极佳的空气质量。
西海岸城市通常开埠时间偏晚,所以市区规划得更好,建筑看起来较新,街道相对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更为便利发达,到现在大型施工现场依然随处可见。这样带来的一大缺点就是辨识度低,整个市区找不到什么太具历史感的建筑,摩天大楼这种东西哪儿都能建,没看头,观感上更接近天朝一二线城市。
地势上就山向海,纵向街道都是朝着太平洋的方向倾斜而下,有几分旧金山的味道。
建筑风格更像达拉斯、休斯顿,走的是现代化商业城市的路线。不过体量更小,没有得州龙头那般动不动就无比豪迈的双向十车道。
民风更加自由化,但又不似加州那般激进。巴士门一打开,我刚迈出下车的第一步,就立刻闻到了市区空气里散发着的淡淡大麻味,一抬眼又看到了商铺橱窗上去年平权运动留下的斑驳涂鸦,瞬间回想起去年看到的群众革命新闻,嘴角立刻上扬…
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两位爷在街边当着小娃娃的面大剌剌地装麻点火,完全不在意影响…
左翼基地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市区里教堂不多,跟五步一楼十步一塔、充满浓厚天主教氛围的巴尔的摩形成鲜明对比。
圣约翰大教堂是城中为数不多的宏伟宗教建筑,只不过跟旁边林立的摩天大厦一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当我看到一根巨大的塔吊跨臂从教堂上方的天空横穿而过时,觉得这仿佛象征着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统宗教文化的式微。
凡事有一失必有一得。民风的开放和宗教的衰落赋予了这座城市极大的包容度,这是一座非常适合艺术家生活和创作的城市,自然就成了当代流行文化的一座重镇。
此番到访的多个景点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奥林匹亚雕塑公园、奇胡利玻璃艺术园等无一不在印证我的这种推论,彰显着这个城市的年轻与活力。只不过头上有纽约和洛杉矶这两座大山压着,很难成为真正的潮流引领者。
当代流行文化的盛行反过来又会影响建筑景观的设计,像公共图书馆这种建成不久的城市新地标,在风格上也会尽量追求先锋感,以求与整个城市的气质相统一。
接下来简单点评一下城中的几个热门景点。
当所有人都跟你说一个城市的招牌景点是个农贸市场的时候,你心里就应该立刻明白,这地方实在不能算是个旅游城市…
因为城市本身没什么历史,所以主要景点也都是现代化的建筑和游乐设施。摩天轮、游船、水族馆、观景高楼、艺术博物馆,这些个东西哪个大城市没有?博物馆里的好多画作还是从东海岸搬运过来的,尤其是美国本土画家的作品,那我又何必跑到你这里来看呢?
稍微称得上特色的估计就是依海而建的派克公共市场。至于这个景点为啥能红,我也没想明白。说白了它就是一个农贸市场混搭小商品城外加小吃一条街的商业综合体,可就这依然可以吸引来多如牛毛的游客。首先这个市场的顾客定位我就没想明白:你说面向外地游客的吧,我买了这些个新鲜本地食材也带不回去;你说面向当地居民吧,居家过日子,有谁愿意跑到人挤人的景区来买高价菜?到头来很容易变成了赔钱赚吆喝,每天看着店里人来人往,其实愿意掏钱的没几个…当然有不少忙都忙不过来、数钱数到手软的店铺,但更多的小摊上商贩只是百无聊赖地在那里守着。看着他们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农贸市场外的小吃街上连着有几家从早到晚排着长队的网红店:美国奶酪店、法国点心铺、俄国馅饼铺、第一家星巴克咖啡铺。Mac&Cheese吃起来太腻,马卡龙分量小价格贵不实惠,所以我直接跳过。你让我这种出国前压根没喝过星巴克的人,非要装出对它家有多深的情感,那实在太假了…花一个小时只为拍张手握咖啡杯的照,对我来说除了装X以外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所以在门口简单拍照打卡后就匆匆闪人。到头来我只买了几个俄国馅饼,招牌的牛肉馅、三文鱼馅、肉桂坚果巧克力馅都尝了一下,名不虚传。因为朋友的建议,三文鱼馅的我一次还买了俩,结果吃了以后才发现其实酥脆的牛肉馅和甜口馅更符合我的口味偏好。牛肉饼的皮吃起来有几分像中式烧饼,馅的话还稍微残留一丝牛肉的腥味。
口香糖墙这种反映先锋思潮的网红景点复制起来其实极容易,只不过因为这里是第一家,所以就出了名。其本质跟天朝寺庙里烂俗的同心锁墙没啥区别,还不能求姻缘…(当然,已经被逼到没辙了的我,还是对着墙象征性的求了一下~一个离谱的人对着一面离谱的墙许了一个离谱的愿,你说这愿望有没有可能靠谱?就算是求来了,估计也多半是一段如墙上粘着的口香糖般不牢靠的露水姻缘)。
作为现代工业文明产物的另一个地标景点太空针同样同质化严重。像东方之珠、小蛮腰这样的后起之秀一出现,它的建筑地位和旅游价值立刻急剧下降。不过这个建筑还是有带给人启示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建造过程。从打桩奠基到建成完工,用时三百七十天,承载了“美国速度”的旧日荣光。这样的建造效率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全拜冷战的时代大背景所赐。太空针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举世瞩目的明星工程。美国需要通过它来向全世界尤其是对手苏联展示自己的国家实力。事关国家的面子,所以就连总统高官也会亲自跑来视察项目进度。由此可见美国新一轮基建要想实现再次伟大的目标还真离不开来自赶超者老二中国的同辈压力。
我是一个崇尚古典主义、追求历史感、甚至有些厚古薄今的人,所以对西雅图这种现代、先锋、工业化的新潮建筑风格接受度很一般。
要说城里最喜爱的一个景点,我会选外地游客不大关注的奥林匹亚雕塑公园。因为它免费,景观设计实现了自然和人工的完美融合,同时反映了本地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在公园里随便找把椅子对着湛蓝的海湾坐半晌,内心会收获一份难得的宁静。
最后来谈一谈饮食。
我出游时在就餐地点的选择上走的是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流配合地理历史文化出发的考据流。先在各大点评网站上评论人数排名前十的餐馆榜单中找出交集作为备选项,再根据当地特色敲定最后要去的地方。社交网络上爆红的高档网红餐厅我是从来不碰的,通常会锁定价格亲民的中低档。
因为此次旅行招待我的朋友厨艺高超,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吃家宴,外食的机会很少。仅有的几次外出聚餐又要照顾同伴的饮食习惯,到头来自己做主在外面挑餐馆就吃了一顿,所以在选择上就更加审慎和纠结。
按照数据分析的结果,我最应该去意大利餐馆the pink door,因为它在不止一个榜单上收获了最多的顾客评价。招牌菜是以餐馆名字命名的意式海鲜汤,Cioppino Pink Door。在海滨城市吃海鲜,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因为我不吃蛤贝且觉得主打碳水的意餐性价比低,所以最终选择放弃。
记得以前在某本书上看过,西雅图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与日裔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于是我最终选择了一家同样吃海鲜的寿司店Japonessa。这家店的特色是混搭拉美风的日料,这个噱头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点了一份靠天收的好运七寿司(由厨师决定给你上什么)和一份评价最高的超级坏男孩寿司卷。菜上上来一看一尝,我立马就明白所谓的拉美风寿司是怎么个玩法了。其实他家的寿司本身用料很普通,跟别的店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寿司上面整点墨西哥腌辣椒或墨西哥辣酱,“拉美味”就有了。这样的改良违背了日料追求食材原味的本意,有些不伦不类,但却迎合了老美平时吃惯了的重口味。难怪蟹肉泥盖顶、天妇罗填中的油炸寿司,会成为本店最受欢迎的单品。总体来说没让我失望,味道可口,价格公道,位置便利(离市区各大景点都不远),就是服务怠慢了点儿。
综合来看,来西雅图玩,不必在市区投入太多时间。紧点一天,慢点两天,便已足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周边的几个国家公园,是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