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之谜
毕加索之谜
1955年法国电影导演Henri-Georges Clouzot拍摄了毕加索作画的音像,这是第一部关于毕加索的影视记录,几乎没有对白,更没有讲解。1小时18分的纪录被命名为“毕加索之谜”(le Mystère Picasso)。中文被我写成“毕加索之谜”,其实并不完全贴切。因为“毕加索之谜”法语对应的是(le Mystère de Picasso),但法语显然不是这样的。所以,“谜”指的并不仅仅是毕加索作为个体他自身具备的,更多的是毕加索,他的存在,这种存在辐射在周围世界中的不解与神奇。
比起普通艺术欣赏者,画家在观看一幅画作时,能够通过笔触寻迹创作者内在精神活动。Clouzot的这部纪录片就是让普通人具备画家那样的眼睛,一点一滴地看毕加索的笔触,看他的精神在笔尖、在尺寸有限的画布上行走。摄影室(也许是毕加索自己的画室)像煤矿一样的黑暗,除了画架顶端投射的灯光。时年已74的毕加索,光着膀子,浑身上下结实的肌肉在黑暗中闪着生之光芒。更让人难忘的是他的眼睛,清澈,眼神坚定,赤诚,像个孩子。就这样坐在画架前。拿起铅笔画线条。摄影机在画布对面,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画作的诞生”。笔触坚定又灵巧。似乎随意的两三笔,一头公牛挑起斗牛士就神形兼备了。这一点是有绘画功力与胡乱涂抹的分水岭。更别说他这三两笔在画布上定格的动感了。
这也算不上大师,更谈何天才!画布上,这儿一短直线,那儿一小三角,东一下,西一下,就像顽皮的孩子四处掘宝,也像淘气的小狗满屋子撒尿。渐渐地,当画布上满是三角、直线、圆等几何汇总,我能看见一张脸的正面,正面之上的侧面,圆眼睛,杏仁眼。“立体画现形了!”不,不,不,离完成还远着呢!碳素上来了,脸在渐渐地消失,几何被无尽的黑暗埋葬了。“多可惜了!已经非常非常棒的立体画了!”可惜吗?上颜料了,都是单色,没有传统绘画中细腻的色彩叠加与过渡。刚才的画面都消失了,逐渐显现出来的是热带丛林中的动物,三角脑袋的“长颈鹿”,玛雅风格的生灵。几何在动物身上再次显现。而这经历了几个轮回的画只在区区5分钟内完成。上色前,Clouzot提醒毕加索:“你只有2分钟上色。我手边有计时器的。” 毕加索瞪着那双毕加索眼睛,小学生一样,安然地,乖乖地接受这个“规矩”。
十几幅作品就在我们眼下诞生。每幅作品起笔非常简单,给观者一个一目了然的场景或故事。但你要以为这一目了然就是结果,那你就被自己的认知欺骗了,而不是被毕加索的笔欺骗。因为你并不了解他,你更加不懂得他。在他的笔所经之处,画在诞生,在成长,在改变,在消失,在改头换面,在再次经历另外的一切,在再次消失。。。最后我们看到的作品只是这个没有尽头旅程中的片刻小憩,是漫长巨著中的一个分号,是永恒轮回中的一个瞬间。。。
你以为你看到了结局,虽然对故事一无所知。当你想着“故事”这两字时你已经错了。因为故事要遵循事情的可能性,而毕加索脑子里的活动则什么都不遵循。在他的画笔下,我们看到的是艺术家的大脑通过线条色彩进行思维的庞大无尽的可能性。而这,是不可复制,无法模仿的。这,也是人类绘画艺术史上的第一次,是创世纪。
我以为我终于懂得了毕加索的天才!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二郎果然走过不少地方!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有年路过马拉加赶时间就没有进大师博物馆行礼如仪走程序,去逛了街市食肆,看了Alcazaba要塞和紧挨着的古罗马剧场遗址,典型的两种文明混搭,转车去了Mijas,白色小镇满街都是外籍侨民和游客。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完全同意。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美苏冷战初期,并不了解苏联国内情形的美国人,依然给他们在苏联的亲朋好友写信。这些信寄到苏联就成为了一封封死亡判决书。多少人因此而掉了脑袋。这一切,在美国的人当时是不知道的。没有回信,信还在源源不断地寄来。后来,他们中的不少人应该都知道了真相,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一封载着情谊之信却把爱着的人送上了断头台。而这样的事情,纵观人类历史,只有某些地域的共产党才干的出来。东西差异,在人作为人的层面上,是维度的差异。不知道阁下是否读过雨果的“Quatrevingt-treize”(93年)?从书中可以看到甚至预测到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可以流血,可以大革命,但很难发生上面“死亡判决书”之类的事情。
借用一下网友对你的称谓,“二郎”,是不是有着天眼的二郎神的二郎?:-)你那的宝贝可真多,要不你自己就是个超级搜索引擎?这个链接等我得空时再细看。虽几眼,那种“伟光正”就蹦到了我眼睛里,它们多么的荒诞、滑稽可笑,还那么的咄咄逼人。看来“战狼”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它爹它爷从来如此!还有,它的情报机构真是庞大绵密无孔不入,在这一点上,西方就是个二愣子。现在一样的是。007哪能跟它比。
土豆-禾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醒来”,醒不醒,或许都是各人的一种性格表现,而绝非大脑认知的表现。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大师最多只是党的同路人,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当涉及到党性原则大是大非问题时,他的艺术家不受羁绊的天性率真就暴露无遗了:-)说起来,他还是在内外政治环境宽松的法共,要是换到苏联东欧或是大师和他的同志为之呐喊解放的越棉寮那边的共产党,结果不说也猜得着。链接是当初中共拍砖法共,瞄一眼可知中西差别。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pdf/history_of_international/china/ac-20210406a.pdf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看来我昨天的话只说对了一半,毕加索到尾都没有醒来,牺牲时居然依然是一位共产党员。:-)跟他兄弟乔治?奥维尔比起来有点丢脸。不过,法共虽自1920创建一直都在,“像列宁一样暴动夺权”,它也许心生向往过,但宪法在那,况且民众基础太薄弱。现在一提法共,我的感觉那几乎就是过街老鼠。但在西欧,过街老鼠的命运也不差,并不会有什么“人人喊打”。每次选举,它还会出来晃一晃。
这段视频很有意思。但我不懂它为何会激怒纽约人?斯大林让画家给他画肖像,画家采用的都是“鸭子的视角”,因为要把身材矮小的斯大林画的伟岸,只能采用“鸭子的视角”。如果画到手,画面中必定只能出现一只手:要么一手叠在另一手上;要么是一只宽阔的大手在空中挥舞。因为斯大林的手小,两只手的型号还不同。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https://espionart.com/2014/02/28/stalin-by-picasso-or-portrait-of-a-woman-with-moustache/
斯大林去世,法国诗人阿拉贡请党内同志毕加索画画纪念,漫像风格的画作登在法共报纸头版引起党内大哗,大师受到指责觉得很冤枉。到了几十年后的新世纪,有位挪威艺术家又拿这件八卦旧事做文章,结果这次惹怒了纽约人:)
https://vimeo.com/254518570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历史我知道的不多。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家,他们最容易做梦也最容易醒来。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最先是从和平鸽画片知道大师,再后来知道他是法共老党员还得过斯大林和平奖,那年代西欧知识精英普遍左倾亲苏,后来东欧觉醒破了他们的迷思,如今世界又是一个轮回。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岂敢岂敢。爽气的波波看漏了,是“我以为我懂了”,是“我以为”,“我以为”呀! :-)
波城冬日 发表评论于
膜拜能看懂毕加索画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