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除了知青,还有十几个当地人。有4个原先是生产队长,选举时被选下了,大队为了照顾,就安排到林场来。另外几个是照顾对象,比如那位和二毛一起进来的有残疾证的退伍军人。
二毛在生产队一天只能挣6.5工分(壮劳力每天10个工分),到林场一年多后就被评上满分10个工分。一来,二毛这一年身体长得壮实多了,林场那些挑担子体力活早已不在话下,二来,知青们干活明显比二毛懒,场长本想在他们里面拔一个表彰一下作为典型,但实在找不到,于是就把同龄人二毛拔上来,树立典型让知青们学习。场长对知青们说: 二毛和你们一样在城里长大,人家能够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你们为什么不行?
农忙季节,林场上工时间晚,歇工时间早。早上二毛穿着鞋子在上工的路上走向林场的时候,生产队的人早已在泥田里忙碌一早上了。二毛笑着看着他们,心中不禁冒出某种难以言表的优越。
不过,当二毛听见那群知青谈论以后如何回城的时候,心中便出现一种自卑。对呀,我也不该属于农村,我也应该生活在城里。
二毛虚龄18的时候,母亲何桂花的儿时姐妹夏三姑就上门说亲了。说了几个,何桂花和赵俊卿觉得不满意。何桂花对夏三姑说: 姐你对我们家二毛不上心呀。看我家二毛长得又高又俊,你怎么也说个般配的呀。
夏三姑:妹呀,我早就跟你提过。你家四个儿子,就这么几间老房子还是孩他外婆家的。又高又俊有啥用呀?比不上人家有几间屋实惠。
于是,为了儿子们以后的婚事,赵俊卿开始考虑扩建房子。 顺便提一下,二毛挣10个工分,赵俊卿8个工分(好多农活他不在行,另外体力也差点),加上三毛暑假和农忙假的工分,赵俊卿家属于长款户(每年生产队结算收入盈余的)。 虽然年底分红分不到多少钱,但赵俊卿家至少扭转了当初坐吃山空的局面。所以,赵俊卿觉得可以动一动那100多块钱了。
刚刚和生产队长说了这事就被泼了冷水。 赵俊卿住丈母娘家在当地是极少的。这和上门女婿还不一样,上门女婿虽然自己不改姓,但子女要跟妈妈姓。 这个生产队,除赵俊卿一家外,所有的男人都姓何。
生产队长对赵俊卿说: 小姑爷,这宅基地虽然我可以批,但需要大伙同意才好,因为这地是何家的祖传宅基地。
赵俊卿明白,一声不吭就回家了。二毛知道了很气愤,说新社会怎么还这样?再说我们是下放工人,找上面说理去。 估计赵俊卿上次找干部解决二毛林场工作的事让二毛觉得上级一定会支持他们。
赵俊卿训斥了二毛,说:瞎胡闹,再新的社会也不能强占别人家祖传宅基地!
三毛在5里路外的一所学校里读初中。那时候,四五个大队才有一所小学有初中班。小学5年级毕业后,一大半的孩子就回家务农了,谁能上初中得需什么“贫下中农”推荐。 三毛是下放工人子弟,比一般贫下中农后代优先,顺利上了初中。
三毛听到宅基地这件事,就给赵俊卿出了个主意。赵俊卿老家那个生产队赵家大屋与丈母娘家这个生产队有一处地是相连的。如果能够申请在那里建房,以后干脆就归回赵家。
这个建议让赵俊卿很兴奋。说实话,虽然平时村里人对他都很客气,姑爷姑爷的叫,但赵俊卿还是觉得他们没有将他当自己人。去年何家三大爷下葬,在那里帮忙的赵俊卿就被人好言劝退: 小姑爷您还是坐着歇一歇,陪那些姑爷老表亲戚们说会话,这活还是交给本家族的人干吧。 赵俊卿忽然醒过来: 自己不是何家人。
三毛给赵俊卿这样建议是想以后能够不和二毛住一起。如果二毛要新房,自己就住外婆家老房。二毛住老房,自己就住新的。 不知怎地,三毛自小就与二毛不对付,其实二毛对弟弟们还不错,五毛就和他很亲。
这次赵俊卿直接找到大队。大队干部其实已经知道赵俊卿申请宅基地被生产队长否决的事,还以为赵俊卿为这事来告状,没想到赵俊卿申请那块地,立刻就批了,还说后面那块坡地也给你,你可以把那里当菜地用。
当时建房费用不高。砖是土坯砖,只需要请人吃两顿有肉菜的饭,村里人一起帮忙就搞定了,不需要付工钱。木头檩条也就5块钱一根,椽子按理很贵,因为用量大。但后来当地人发明了用河里的芦苇杆用塑料绳绑起来做。只要你说明用芦苇杆当建筑材料也不是弄回家烧火,大队就可以批。 剩下来就是瓦,,附近就有家窑厂,几片瓦才一分钱。 赵俊卿盘算了一下,加上瓦匠工资,三件大瓦房100元钱差不多。
这种三件大瓦房可以算成当地一家或两兄弟的标配了。说是三间,其实面积很大。3米5左右开间,8米进深。 如果是两兄弟用,中间为公共客厅,边上两间隔成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当然,除了正房还需要一些辅助设施,比如厕所猪圈等等,都在房子两边或后院搭建。
三毛在建房项目上投入了极大的热忱。 放学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那里帮忙整理宅基。 赵俊卿看着后面那块划给他的坡地,对三毛说: 以后,前排住两兄弟,后排还可以住两兄弟。我和你妈妈在西头弄两间矮屋,东边弄个院墙和大门,就和过去的地主大院差不多了。
三毛没吭声,心想:绝不跟二毛住一起。
新屋建成了,不能让它空着。为此,晚上赵俊卿带着三毛四毛住过来。新房离老房其实也就300多米,一日三餐全家还是在老房子里,晚饭后,赵俊卿才带着三毛兄弟倆过去。那里也有灶台,赵俊卿早上会给三毛四毛煮锅稀粥,让他们吃完直接上学。
三毛喜欢那里,那里靠近一条可以开拖拉机和汽车的大路。三毛的同学每天早上过来叫三毛上学,放学也会在三毛家玩一会才走,这让三毛感到很快乐。
二毛自然知道这房子与他的婚事有关,但他并不高兴。二毛越来越强烈的认为,不能就这样一辈子呆在农村,城市才真正属于自己。尤其当他看到新来的女知青张凤莲,更加坚定了自己这个信念。
张凤莲并不是很漂亮,以前二毛在城里见过更漂亮的姑娘。但站在农场的棉花地,虽然张凤莲也和当地人一样戴着草帽,但某种气质让二毛觉得简直不能和田间劳作的那些农村姑娘相比较。二毛想: 我该和张凤莲一样的女孩子过城里的生活。
林场场长以前是某生产队队长,他对这些年轻人管理还是比较有经验的。他知道,这些学生娃所谓过来接受再教育,其实就是在这里混几年。劳动方面懒惰一点没关系,但不能出事。当时最容易出事的就是年起人谈恋爱。
知青互相谈恋爱还好一些,就怕与当地人谈恋爱。当时的政策是,不管什么理由,只要当地男的和女知青发生了关系,就按“破坏上山下乡”罪判七年徒刑。
所以场长时不时将林场的当地年轻人叫在一起给他们敲警钟:不要头脑发昏,他们和你们不是一类人!七年徒刑,加上一辈子阶级敌人,你们看着办。
二毛对这一点很清晰,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是乡下人,不能想着与女知青谈恋爱这种吃天鹅肉的好事。其实,张凤莲对他的吸引并不是个人魅力吸引,而是城市对乡村的吸引。张凤莲对于他,只是未来老婆形象的模板而已。
当夏三姑再度过来提亲,而赵俊卿何桂花都对那姑娘很满意的时候,二毛决断回复:现在不想考虑恋爱和婚姻的事情。
何桂花: 二毛,在农村这年龄说亲已经不小了。。。。
二毛脸上显出少有的冷峻:三年之内,绝不考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