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元
中元烧香悼亲友
中元后,文城来玩玩。
弹剑酒歌话中元
中元属三元,先说三元。
三元节早在汉代就有。
先来说说上元节,也就是家家户户在一起吃汤圆的元宵节。
汉代朝廷崇拜的主神,是天帝“太一”。 现出土最早的创世神话《太一生水》中,太一为创世神,“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每年正月上辛夜都会在甘泉宫祭祀“太一”,这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皇帝的祭祀活动,肯定是要有排场的,每年正月十五日这一天,从黄昏开始,甘泉宫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上元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东汉佛教文化传入后,由于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每年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烧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都点灯供奉佛祖。
至于元宵节主食“汤圆”,那要等到宋代了。上元节这天,宋代人习惯吃叫“圆子”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汤圆。
再来说说中元节,它本来源自中国上古时代的自然信仰,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觐礼篇》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夏末秋初是即将收获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在这一天祭祀田地之神、感谢大地母亲的馈赠,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礼记·月令篇》说:“是月也(七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在收获的季节,天子还象征性地以新谷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后来,夏末秋初祭祖的活动,自上而下,从天子影响到诸侯,从诸侯影响到民间。
起初,祭祀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中元节明明是祭祀田地之神的节日,怎么后来变成了“鬼节”?
中元节这天,天子在感谢大地母亲馈赠的同时,还去祭祀一下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这是因为中国有着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的传统。早在周代,祭祖活动就已经形成定制。
在中国文化中,逝去的祖先只是意味着逝者的另一种存在形式,《韩诗外传》记载:“鬼者,归也。”《礼记·祭义》写道:“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鬼只是生命的回归,回归并不等于终结,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静和暗涌。
古人还认为,人的肉身才是阴气的聚集,人的精神却恰恰是阳气的律动,肉身叫“魄”(比如“体魄”一词),精神叫“魂”,魂属阳,魄属阴。灵魂脱离了阴森重浊的臭皮囊(魄),自然变得阳光灿烂、虎虎生风,“阴魂”其实恰恰是“阳魂”。于是,从宗教本能出发,中国人早就开始把死去的人“神化”,并作为祭祀敬拜的对象。
凶恶鬼,钟馗就不客气了。
(以上非原创,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