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毛泽东一直担心蒋介石报复。毕竟口说无凭,蒋介石并没有白纸黑字签下片言只语。但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声明中国局势已到“最后关头”,之后日军攻占平津,进攻保定,沧州,南口等地,8.13进攻上海,中日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地大规模展开,至此,毛泽东才彻底松一口气,如释重负,公开表示,“蒋介石这股祸水终于撞向日本那边去了。”张闻天也说,“抗战终于爆发了,蒋介石已无力危害我们。”但毛泽东张闻天说,“蒋介石对外虽然抗战,但对内依然像以往那样反动。”断言国民党抗战不会有好结果,不是在战争中一败涂地,便会中途妥协。
抗战初期,南京派出一个军政视察团到延安考察,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招待他们,强调拥护蒋委员长抗日,表示共赴国难,抗战到底的决心与诚意。毛泽东那时有两顶军帽,一顶是新制的国民革命军式的,也就是国民党军戴的军帽,另一顶是原来的红军帽,有红五角星帽徽的那种。当时每当与外来客人见面时候,毛便戴上国民革命军的帽子,而参加中共内部会议时候,则换戴红军帽。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中共召开洛川会议,讨论制定抗日方针,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张国焘朱德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林彪张浩罗荣桓等中共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各部首脑以及重要军政干部共23人出席会议。
会上由张闻天首先作报告提出抗战爆发以后中共的基本任务。张说中共以往的方针是推动国民党抗战,现在已经实现,就应该从根本上考虑中共在抗战中的任务。张认为,国民党的抗战只是片面的和军事性的。国民党的本质仍是反动的:它包办南京政权,抗战更会增强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反对民主化,不敢动员民众,反而多方压制,也不会放弃消灭中共的野心。而且蒋介石随时可以与日本妥协,调转枪口,对付中共。所以,国民党不是真的抗日,而是为了维持其反动政权的单纯军事抗战。由此,张认为中共的任务是既要与日本侵略势力作战,也要反对反动的南京统治。如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使沙皇政府失败的政策那样,采取一箭双雕的策略,使日本和蒋介石相继失败,最后胜利归于劳苦工农大众和中共。
毛泽东接着发言,表明支持张闻天的见解。毛对中共和八路军应采取的实际策略详加阐述,认为日本军事实力远胜中国,抗战不会侥幸胜利,必是持久战。中共唯有在持久战中采取正确策略,才能使中国人民获得胜利。毛警告大家说,不要为爱国主义所迷惑,不要到前线去充当英雄好汉,日本的飞机大炮远比蒋介石能给我们造成的危害大得多。所以八路军应该避实就虚,坚持游击战,不要与日军正面冲突,绕到日军后方去打游击,扩充实力,在敌后方建立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共和八路军要绝对维持独立自主,完全遵照中共中央军委会的指示行事。南京国民革命军事委员和各战区司令长官对八路军的任何命令,都要先报告延安,听候处断,凡不利于八路军的任何命令,要用各种借口,予以推脱。要严防国民党渗透到红军里来。中共发展起来的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切,必须根据延安的指示处理,自成体系。在国民党区域内的中共组织,仍然要保持地下组织特性,展开对国民党的政治批评。尤其要反对汉奸和妥协活动,以达到争取民众的目的。
之后是张国焘发言,反驳了张闻天所说的话,指出现在的抗日战争完全不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抗战是民族自卫战争,一次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列宁也没有同沙皇建立统一战线,因此才会主张沙皇失败。而中共现在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怎能提出使蒋介石失败的主张?!蒋介石如果失败了,中共也难逃失败厄运,中共既然与蒋介石合作,命运是联在一起的,应该同舟共济,推动他抗战到底,影响蒋介石在内政上实施若干改革和求得进步。抗战的策略应该是使得日本侵略失败,抗日的全体中国人,不分党派,都应该获得胜利。现在大家努力抗战,将来分享胜利果实,至于哪一个能在抗战竞赛中走在前面,看各自努力的程度而定,相信中共不会落后。
之后周恩来发言,针对毛泽东的意见表示不同看法。周说蒋介石既已抗战,就绝不会中途妥协。周恩来从蒋介石个人倔强性格和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分析,认为毛泽东的顾虑是不必要的。周强调中共应该积极抗战,以此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尤其要说话算话,过去“我们”一直说中共要与国民党精诚合作,共谋抗战胜利,现在不好在事实上言行不一。中共和八路军的独立自主,只能相对而言,不好公开违抗南京的命令。周不赞成八路军专打避实就虚的游击战,认为会被人认为抗战不力,他主张在有利情形之下,可以与日寇进行较大规模的运动战。即使蒙受相当损失,也是值得的,因为可以在全国人民面前,证明中共是努力抗战的。周恩来张国焘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赞成。张闻天毛泽东有点孤掌难鸣的尴尬。毛泽东看到情形不对,提议暂时休会,以便各同志多方考虑和互相商谈。会后毛泽东频频与重要将领接触谈话,周恩来没有参与,张国焘被排除在一边。之后复会,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删除了使蒋介石失败之类的话,强调中共力争全民抗战和抗战的胜利,反对汉奸妥协派,防止南京的妥协倾向。不再提中共绝对独立自主,而是强调中共八路军应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行事,八路军主要进行游击战,只有在极有利的条件下,才进行较大规模的运动战等等。显然这个纲领里融进了张国焘周恩来的部分意见。《十大纲领》获得一致通过,洛川会议貌似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取得了成功。然而不料不久王明从莫斯科飞了回来,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批判指责洛川会议的决策,又掀起一番波澜。(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