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生死业障是第一个课题(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打印 被阅读次数

 

https://3g.163.com/dy/article/G084C4B30511UT77.html

 

 

 

解决生死业障是第一个课题

 

 

2021-01-13 17:07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文:净界法师

乙一、华严时

我们看第一个,华严时。

一、华严时。坐菩提场,直说大法。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摄受界外根熟菩萨。小机绝分,不见不闻。佛陀出世以后,他老人家在菩提树下,说是见到月亮,然后就朗然开悟。开悟以后,佛陀并没有出定。佛陀是在三昧当中宣讲《华严经》,说“华严最初三七日”。那么《华严经》的时候是怎么个情况呢?是“坐菩提场,直说大法”,佛陀在成佛之场直接说大乘法门。那么这个时候佛陀现的是什么身呢?叫做千丈的卢舍那身。佛陀是把他的真身——真实的身,真实的相貌——经过长时间的无量劫的六波罗蜜的修学,把无量功德庄严的报身现出来。这种情况“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我们看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山顶有一种光明,太阳是从下面往上照,先照高山。那么他摄受的根机是谁呢?摄受已经超越三界以外的大乘根熟菩萨。这个时候,凡夫、二乘可以说是“不见不闻”。你看《华严经》,阿罗汉也在座,凡夫也在座,但是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有眼不见庐舍身,有耳不闻圆顿教”,完全没有得到受益。因为佛陀这个法宴是为那些已经准备好的人来宣说的,就是这个人已经没有障碍。

诸位!所以《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叫做凡夫的六度。因为我们修六度很痛苦的,我们有内在的烦恼业力来抗拒。就好像佛陀在《华严经》上说,凡夫修学,就像船要离开陆地,刚开始很辛苦,你要用力地划,因为地心引力会把你吸回来;等到你离开三界以后,你修行就没那么辛苦了,你拜佛也很轻松,修六度也是很自在。就是这个船已经怎么样?离开地心引力的范围。你只要做一件事:把风帆拉起来。这个船自然前进。所以,界外的菩萨修学六度那叫一帆风顺,他要修布施也很自在,修持戒也很自在。

所以《华严经》什么意思啊?这个“华”就是大乘的因地,以六度的妙花成就庄严无上的佛果;这个“严”就是果地的功德。所以古人说,不读《华严》不知佛之富贵。讲到十地菩萨的修学,他修布施那叫一个“一即一切”,他修布施具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功德。它的十地菩萨,初地什么功德,二地什么功德……所以说读《华严经》是大开眼界。但是,跟我们一点都没有关系,我们只能够随喜赞叹。你读《华严经》,从头到尾只有四个字,那叫“随喜赞叹”,因为你都做不到。但是,佛陀他也知道,他老人家来到人世间,时间很匆促,也只有四十九年,要做的事很多。所以,就像一个农夫,他有那么多田地,他肯定是把肥沃的田先种下去,因为这个肥沃的田他用力少、效果多。要是你是佛陀,你也一定是。这么多弟子,先把上根人给度了,肯定是这样子。佛陀度化众生,第一件事情,把那些已经初地以上的菩萨先摄受了,教他们怎么样增上,怎么从初地到二地、从二地到十地等等。那我们凡夫就在旁边随喜赞叹。

好,那跟我们凡夫有关的,就从后面的第二个开始了,就是渐教,就是渐初、渐中、渐后,也就是阿含、方等、般若。严格来说,阿含、方等、般若跟成就功德没有太大关系,只是破除障碍,这三个法门是破障。你要想成就功德,要么就修《华严》,要么就修《法华》。你要是圣人,就从《华严》进去直接修功德;而《法华经》,它必须要带有权法的修学,它要先破障,它把破障跟成就功德一起修。

 

乙二、阿含时

那么当然先修破障。我们看第一个破障,阿含时。

二、阿含时。示游鹿野,说四谛法。次照幽谷。但被界内钝根,令其转凡成圣。好,我们解释“阿含”这两个字。阿含就是无比殊胜,超越一切世间有漏之法。那么佛陀说阿含是什么情况呢?叫做“示游鹿野,说四谛法”。这个“示”是因为佛陀度完初地的法身菩萨以后,他必须要把他的报身收起来,现出丈六的比丘相,就是应化身。因为摄受凡夫,用那么大的报身他也没办法受用。说四谛、十二因缘,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就好像“次照幽谷”。太阳出来之前先照高山,照完以后,照到最低的幽谷,就是山下。他加被界内的钝根菩萨,就是我们这些烦恼又重、善根又浅薄的。干什么呢?做一件事——转凡成圣,了生脱死。所以,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第一个,什么是我们的障碍;第二个,怎么解决这个障碍。就讲两件事。

佛陀把《华严经》这种理想化的、佛陀的功德报身收起来以后,开始面对我们凡夫的身口意。我们凡夫最大的问题叫做生死业障,这个业力太麻烦,弄得我们非常被动:一修行,欸,有病痛;修得很好,结果死掉了;死掉以后,业力就把你带到其他地方去了。这个业力不处理,你修行就永远没办法上路。所以,解决生死业障是第一个课题。咱们先不谈什么功德庄严,这个都太遥远了。所以,佛陀在阿含经强调业力的不可思议。比方说,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怎么死的?被外道乱棒打死。为什么?因为神通难抵业力!比方说,释迦牟尼佛的家族是怎么灭的?被琉璃王灭掉的。佛陀三次用神通阻碍,没用!为什么?业力不可思议。乃至于佛陀本身,贵为佛陀,都有金枪马麦的余报。当然,佛陀的报身那是不得了,“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但是佛陀如果现出了因缘所生、感同众生法界的这个应化身,他也是有老病死的问题。一定说,过去生因为怎么样了,所以今天怎么样,也还是有这个余报。所以整个阿含经强调一个观念:“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业力不处理,你就是障碍重重。先强调这个观念,先把敌人找出来。

那怎么办呢?阿含经讲三个法门,叫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陀讲三帖药:第一个,观察因缘是无常的。说你现在福报很大,对不起,不决定!就像你做梦,你今生这个是好梦,你可能下一个就是一个不好的梦。所以生命是动态的,它不是一条直线的,人生是拋物线的。你有得意的时候,你也会有失意的时候,这是生命的常态。你今生得意,你来生可能福报享尽了,可能就不好了,所以人生是变化的。更可怕是下面那句话,“诸法无我”。这个变化的情况你没法掌控,就“无常故苦,苦即无我”。这个地方怎么办呢?那只能够追求不生不灭的涅槃,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所以,阿含经对治生死业障,三个重点:无常、无我、涅槃。当然它的核心思想在无我。

这个地方,对我们净土宗关系密切。诸位!你净土宗也要带业往生,是吧?没有一个人往生是不处理业障的。如果说,你把业障放着,你往生不了的。就是说,你必须在临终的时候让愿力强过业力,那你这个业力就可以带业往生了。所以,处理业力在阿含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就叫诸法无我。就是,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强做主宰,然后就自讨苦吃。其实,业力的可怕来自于我们自己给它火上加油,让它辗转相续。比如说,本来这个人做你的儿子,这个地方因缘就很复杂。人跟人之间的因缘没有永远善、没有永远恶的,所以有时候你很满意,有时候你不满意,因为因缘是无常变化,这个是人生的常态。问题在哪里呢?为什么你作为一个老师,你管别人的子女管得很好,你面对自己的子女却没办法了?因为你想要强做主宰,问题在这。业力,一旦你要主宰它的时候,那糟糕了,后果叫做辗转相续,你们两个来生还有戏可以看。所以,带业往生强调的就是说,临终的时候,怎么知道没有业力把我牵走?你把今生、来生的因缘完全放弃:我不主宰了,带业往生!

诸位!业力不是靠拜忏、持咒、念佛消掉的。业力你没办法消掉,你怎么消得掉呢?蕅益大师说的,你无量劫来修持的业力,就靠你今生几十年想要把业力消掉?你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不是今生才创造成的,那叫一个大仓库,“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处理业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不要主宰它。叫做断相续,不是完全消灭。你如果要完全消灭业力,你这个观念就错了,也没办法消灭。所以,佛陀对治业力,他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就是“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到此为止了,所有业到今生为止。你只要做一件事情,业力对你的伤害就降到最低了,叫做“放弃主宰”,四个字而已。

所以,一个人到晚年会不会往生,有两个指标:第一个,你跟阿弥陀佛的因缘深不深。不管你是观想,你是念佛,你是拜佛,不管你用什么方式,你要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建立强大的感应的力量。这是第一个指标。第二个,你对娑婆世界的业力是不是善加调伏。你好歹要把业带走吧?就是说,你现在对你的人事的因缘、你的子女,各方面,你还在主宰吗?你还在主宰,那你就不容易往生了。因为你的生命就两条线,你有往生的因缘,也有流转的因缘。那对不起,流转的因缘叫熟境界,是吧?而这个往生的因缘是生疏的境界。那当然就强者先牵了。如果到晚年你对人生还在主宰,那对一个净土宗行人是非常不吉祥的。

所以,阿含经的思想就是修我空观,不要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里面。你看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说,你看别人家小孩发生什么事,一点感觉都没有;只要你的儿子发生什么事,你就很痛苦。因为你把你这个自我意识放在你儿子的因缘,就你自己把“我”丢进去的。诸位!是我们自己多管闲事。那就什么事都不干?不是!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佛法的意思,我们只能重视因地,不能决定结果。所以整个阿含经,它就是消除生死业障,就做这件事情——修无我观,慢慢把生死业力给调伏了,趋向涅槃。

来源: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