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内敛的人,不喜欢张扬,不喜欢仪式。记得40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因为心疼姑父、姑母太劳累了,我提出年初二我们这个小家庭不到他们家吃中饭了。年初二我们大家庭都到姑母家吃饭是多少年的老习俗。原本想减轻姑父姑母的负担,未曾想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所有宾客、主人都到齐了,就等我们小家庭。因为那个年头春节期间是没有饭店开张的,我们只好窝在家里。又没有电话,最后还是表弟亲自到我们家逮了个正着,再次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我们也只好尊敬不如从命跟表弟一块去他家吃饭,白白耽误了别人好多时间,感情上还有点别别扭扭的。
每逢生日,我也有点类似想逃离的感觉。今年女儿议我的生日, 我立马强调:“简单点儿。”我知道一大家人住在一起,其他人都过生日,就你一个人提出不过生日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孩子们早就翘首以待每个人的生日了,他们喜欢热闹,更喜欢吃蛋糕。
生日一大早,我就在房间里听到正要到幼儿园去的外孙女跟她爸爸讲:“今天是姥姥的生日。”
傍晚,外孙放学回来,我照例问他今天在学校表现如何?外孙睁大圆圆的眼睛平静地看着我,向下竖大拇指。女儿跟在外孙后面,气哼哼地说:“表现不好!上课哼歌子不听老师读书!被老师打1个X!”这是老师开始用“行动表”记录每个学生在校表现的标记。如果某一项行动按照老师要求做了,表现好,就给这项活动画星,如果某一项行动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做,表现不好,老师就给这项活动打X。而外孙放学对我们叙述他在校表现的最直观方式就是竖大拇指。有一天全部是星,他洋洋自得地向上竖2个大拇指,并兴奋地补充说:“Good! Very great job! ”今天老师画了1个X,他就向我们平静地竖1个向下的大拇指。我跟女儿说:“昨天3个叉,今天1个叉,进步了,要肯定他的进步。”
昨天3个叉分别因为:1,在教室里离很远的地方往玩具堆扔玩具,而不是走到玩具跟前放到玩具堆上。2,上课不听老师读书,打旁边的同学。3,上课时自己不听课还哼歌曲,影响旁边同学听课。但每一条,他都有为自己辩解的理由:第1条,扔玩具因为玩具堆旁边围满了同学,他挤不进去。第2条,旁边的同学先打他的,所以他回击打一下这个同学。第3条,老师当天带我们唱的歌曲太好听了,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情不自禁就哼唱起来了。老师很冷静地说:第1条,玩具堆不可能挤不进去。第2条,同学打你应该跟老师说,而不是打同学。第3条,唱一遍就够了。他妈妈比较相信老师的分析。
我跟女儿说:“ 我看他今天向下竖大拇指时也很平静,可能因为今天的X比昨天少了2个。”女儿说:“是滴,对他来说,表现好不好也就是向上竖大拇指和向下竖大拇指的区别。”我说:“但是我看到他向下伸大拇指,心里立刻咯噔往下沉很多。今天这个气氛,也不适合过生日,改天吧。”女儿说:“那明天他要表现不好,明天也不能过了?那要等到哪天?”
2个孩子倒兴高采烈地给我送来他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
画的画,或自作的手工作品。共同特点是每一件作品上都画有“爱心”。尤其外孙女还复杂地向我解释作品的内涵,如爱姥姥,如太阳照着花朵,花儿向着姥姥,等等。看孩子们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欢乐,小嘴巴巴拉巴拉地述说着作品构思,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令我感动不已。
平日一向认真吃晚饭的外孙今天吃的特别少,很快就离开餐桌到旁边玩去了,还直言不讳地说要留着肚子吃蛋糕。外孙女更是开口不离蛋糕,并且开始设计自己生日的场景。不错,我们家下一个过生日的就是她了。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熄灭灯光,女婿捧来点着蜡烛的蛋糕,女儿拍摄视频,所有人都高唱生日快乐歌。外孙女还带头用中文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默默许了愿,吹灭蜡烛,大家欢呼雀跃。外孙提出由他切蛋糕。他妈妈告诉他:“今天是姥姥的生日,应该由姥姥切蛋糕。”我一向笨手笨脚的,就委托外孙切蛋糕。在他爸爸妈妈的协助下,外孙给每一个人切好蛋糕。虽然每个人都配备了叉子,但外孙、外孙女还是时不时用手抠点蛋糕往嘴里送,好像用手抠的蛋糕更香更甜一点似的。
吃完自己的蛋糕,外孙还要再多吃一点蛋糕,想用自己的叉子再叉点蛋糕。大人们主要担心孩子们吃的糖太多了,所以才不敢放量让他们吃蛋糕。他妈妈又给2个孩子稍微切一点点蛋糕,告诉他们剩下的蛋糕明天再吃,就把剩下的蛋糕放到冰箱。
庆生活动顺利圆满结束。但外孙意犹未尽,拉着我的手,让我跟他上楼到他的房间。他的小手才沾过蛋糕,黏糊糊、脏兮兮的,我让他洗洗手,他很听话地到卫生间洗洗手,又拉着我的手领我到他的房间。他拉开抽屉,一件一件地拿出他“珍藏”的小玩具,又一件一件地递到我手里,不停地说:“For you, For you,…”(为你拿的,给你的)意思这些小巧玲珑的玩具都是要送给我的。我连忙拍拍他的头,告诉他:“I love you ! Too much, too much. ”
我一边表达感谢之情,一边指导外孙收起心爱的玩具。但外孙倾其所有都想给别人的心意令我感动,我收下了这份爱心,收下了所有家人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