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如何看待目前中美金融角力及后续可能走向?
如何看待目前中美金融角力及后续可能走向?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中国在2018年底之前抵御了一波美元流动性紧缩的冲击,http://2ndpartife.wordpress.com/2021/06/05/cny-vs-usd-%e5%b9%b3%e9%9d%99%e4%b9%8b%e4%b8%8b%e7%9a%84%e6%b3%a2%e6%be%9c%e5%a3%ae%e9%98%94/, 然后在疫情爆发以来美元反手做多,而这次中国政府选择了拒绝接受输入性通胀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是要承受相当大的升值压力的。为了减少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抵御美元洪流的冲击,中国事实上是采取了抑制美元的流入,其中包括抑制部分企业的海外上市以及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及出口关税的调整。从美国的CPI指数可以看出美元有出境受阻反噬本国推高通胀的倾向,CPI在7月份已经高达5.4%,而人民币并没有被推高,而是一直徘徊在6.5左右。在我的观察中我想在这一波的冲击中有几个关键点可以来判别:是人民币突破6.4被继续推高,还是中国央行选择放水来平衡汇率,还是美联储被迫加息在先?在我来看第三个可能性最大,就是美联储被迫加息,美元重新进入紧缩区间。
最近中国政府一连串的组合拳似乎让人眼花缭乱,从蚂蚁到滴滴,从美团到腾讯,从演艺到教育到游戏,从李光满到胡主编,有民族主义高涨的,有大呼看不懂的,中国下一步的经济会走向何方?
我想谈下个人一些浅显的看法,我们只谈观点不谈对错。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又绕回“姓资还是姓社”的这个老话题上来。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资本,通过资本控制产业继而影响政治,这是必然的,而这一点又是中国执政当局无法接受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就最近的节奏来看,对一些外资控制的产业痛下重手,即使推倒重来也不能再让其扩张下去,这背后的逻辑可能是为了防范下一步美元紧缩周期的风险:理论上说中国国内的人民币资产都是外汇储备的对手盘,特别是外资持有的,而外汇储备是金融角力的命门。在目前的局势下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处于两难境地,可以选择的策略或许是差和更差,所以无论如何选择都是饱受诟病的,这一点都不奇怪。
目前中国的做法面临最大的短期风险或许就是就业的风险,而这个就业风险和金融风险相比还不是最差的,因为就业风险是内生风险,而金融风险是外在的风险。中国的经济在这三十年里的高速发展中实际上也是地雷遍布,而现在就进入到一个拆弹的周期了,这个拆弹周期一定是痛苦和煎熬的,然而这一步是注定要踏出去的。一个较长期的风险就是人口增速的风险,这个问题目前已经被关注,具体能不能解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是一回事,但至少是被关注了。还有一个中期的风险就是房地产,由房地产衍生出的债务风险,特别是在二三十年后高层的写字楼,住宅面临使用寿命集中到期,抵押价值骤降,加之年轻人口大幅减少,希望届时能够有类似机器人,材料,工艺这些显著的技术革新,否则修缮和养护的工作将是巨量的。
结合上述的这些问题,我想能够猜测出中国高层的一些考量:
首先就是坚决防范金融风险(外汇挤兑风险),既要防范外资的流入,还要防范资本的流出。防范外资流入方面就是阻断境外上市,取消出口退税甚至增加出口关税,我在之前文章中有提到增加出口关税相当于是对美元进口增税;防范资本的流出就是通过打击外资控制的企业降低其境内的资本及信用,第一是防止资本流出成为外汇储备的对手盘,第二是降低其资产总值使将来潜在的收购中付出较小的代价。加之限制一些非必要商品的进口,限制出境的人口,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付出短期的就业风险也在所不惜。
其二就是通过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对教育培训产业的调整来解决长期的人口增速风险,还是说我对此并不乐观,人口断崖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事实上解决的方式并不多并且效果也并不好。在我看来未来人口问题终将把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逼出历史舞台。
第三就是对房地产的管控,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价格维系在高位但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不涨也不跌,锁定社会资本。不跌可以避免抵押物降值降低银行风险,不涨可以避免继续推高债务从而加大银行风险,同时避免高位套现出现资本外流,债务内置的局面。最终以时间换空间,静待良性的通货膨胀逐步让房地产价格的比价趋于合理而实现软着陆。
通过国内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比如最近提出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对原本外资控股的产业进行收购;让社保这些基金进入证券市场,随着本土企业的壮大而实现保值增值,或许是一个实现“共同富裕”的合理途径。通过人民币的数字化来监管资金流向,加大透明度,这或许也是一种尝试。
说白了国家之间就如同人之间是一样的,好的时候是“生命里有你我活的更精彩”,不好的时候是“离了我你什么都不是”,其实分分合合也是常态,好的时候在一起求同存异,烦着时候大家各自做各自的事,等到需要对方的时候再来谈,这也不失为好的策略。
北美汤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hniu' 的评论 : 这个不错的,如果用“钱”来定义,资本主义本就是提供资本的。然而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体系,都有其命门。
北美汤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西岸-影' 的评论 : 美国一手靠进口出口美元,一手靠美债回收美元,现在中国不想这样玩下去了,矛盾就出现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破坏性构建,这个过程是痛苦和漫长的,希望通过碰撞如果最终能够出现更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北美汤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inman' 的评论 : 刺破房地产恐怕不敢,我觉得可能会选择间接阻断汇兑。
北美汤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n_abcd' 的评论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cn_abcd 发表评论于
中国现在已经不满足只做玩家了,想要当庄家,起码在股票市场
pinman 发表评论于
当年日本也是担心被割韭菜,主动刺破房地产。中国正走同样的路,现在。看着眼花缭乱,实质一样。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这件事上还有一个中美竞争博弈的问题,我想熟悉中美两国文化特点的人不难理解一个概念,就是中国不在乎自己仅仅是世界第二,甚至永远是第二,但美国绝对不能接受中国成为第二,因为在美国看来,世界上只能是美国和其他,不存在第二第三的概念。这是America exceptional这个概念的由来,是美国文化导致的思维方式。
那么就难免出现中美博弈,不是中国想博弈,而是被逼着不得不博弈。
当然收割中国韭菜就是博弈的内容之一,而中国也就不得不防止美国割韭菜。这就让美债成为关键。
美国拜登政府big reset,或者新基建计划,是没钱做的,看看美国政府收入于支出的不平衡就知道了。美国政府支出有些部分是无法不花的,社会保险,医疗,还有军费,这些内容不可能不花(早就砍了教育),而这些内容占了政府预算至少80%。而美国政府为美债还本付息的钱占预算整体的44%左右,几乎一半的钱还债,如何再变出那不得不花的80%?这里的差别就不得不靠发行美债填补,美国这一年的美债是三万五千亿,让总债务从22万亿增加到26万亿左右。
问题是你发债只有被卖了才是债,没人买就不是钱。世界上谁有钱买美债或者什么债,当然是有钱的人或者国家,其中国家只有中国。
那么如今的问题就抽象为,当美债本身成为割韭菜的工具时,中国买不买?
舍曼去天津会谈,谈的是美债购买问题。马上耶伦要去中国见刘鹤谈贸易战关税,贸易战怎么会让财长去谈,而不是美国商业部长或者贸易谈判代表戴琪?
财长只能谈钱的问题,就是希望中国买美债,换取美国取消贸易战关税。
就是说我先制造一个麻烦,你要这个麻烦消失就需要付钱,我替你消灾。
却不谈这个灾是你在第一时间造成的,这其实是勒索的概念,但美国一向在世界上就是这样霸气。
拜登希望在十月份G20会议上能与习近平会谈,当然还是这件事,取消贸易战关税,换取中国购买美债(中国刚刚抛了170亿美债)。
而中国透过香港南华早报说习近平不打算去意大利参加G20会场,只会视频。这本身就是给美国一个威胁,老子不在乎关税,看谁挺得住?
关税不取消,对中国的对美贸易肯定是不利的。但对拜登政府来讲,等于无法消除通胀,新发行的美债不值钱,新基建计划也就没戏,是更致命的。
而这是博弈。
美国政府消除或者降低债务的方式可以是增加税收,但看看税收比例,几乎全部是靠工资税,也就是中产阶层税,公司纳税只占3%左右,也就是美国公司基本不纳税(感谢川普把公司税降低一半多)。
也就是美国已经没有太多增税空间,除非大幅度对公司增税(总不能把对中产阶层的税增加一倍)。
谁敢?美国是资本的,还是政府的?
看出中美博弈的细节了?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简而言之,资本在有竞争的环境中最有活力,一旦形成垄断,就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因为垄断必然导致经济环境被操纵为只有利于垄断资本的竞争环境。
理解这个概念(老中在上学时都学过),就不难理解目前中国政府的行为,不允许这种环境出现。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这事情在于理解西方资本,尤其是美国资本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收割世界韭菜的,就不难理解中国政府目前被称为所谓第二次文革的事情其实就是打破这种模式,不让美国收割中国韭菜。
美元的贸易统治地位迫使世界各国不得不使用美元作为三种模式的资本,交易,储备(囤积美元),和投资(也就是买美债),也就是美国政府多发的美元会在世界上被稀释,对美国通胀影响不大。
这就刺激美国不断发行美债借钱来印票子,尤其是金融危机时。而且因为危机时联储局降息,也就使得美元大量流出投资新兴国家市场,因为这是收益高的地方。这就会产生相应地区产业的经济泡沫,因为热钱多嘛。
等到泡沫达到某种程度,联储局升息,这就导致美元回流美国,因为这是泡沫经济下资本避险的需求。而这就会导致这些泡沫行业或者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或者行业陷入危机,资不抵债,不得不寻求降价求购,这时美国资本可以使用回流的资金低价买进相应企业或者行业的股权,客观上救了这些企业,但实际上拥有了这些企业。
也就是美国政府与资本合作,用印票子的方式收获世界上最有盈利基础的企业,空手套白狼。
亚洲最火的企业有台积电和三星,尤其是三星在韩国已经是可以影响政界的程度,台积电被称作台湾的护国神山。
但这两个企业的主要股东都是美国银行界,包括台积电的政府投资股权都不到美国银行界的一半,这两个影响各自政府的企业实际上是美国拥有的企业。
中国的阿里巴巴,滴滴打车,或者任何红火的行业,比如娱乐界,背后都有巨大外国资本的运作,这是早期中国金融界僵化求保险的模式导致的,这种资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有一条红线不能越过,就是垄断。
一旦这些行业形成垄断,也就意味外国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垄断,可以使用类似的提高资本利率或者降低的方式收割中国经济韭菜,中国人四十年的开放成果有可能一下子被掠夺。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现在出现打击大型新兴企业,阿里,滴滴等,整顿娱乐界,成立北京证交所,等等措施,唯一目的就是打击垄断现象,也就是防止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
举个滴滴的例子好了,因为最容易理解。滴滴发展初期是模仿Uber,Uber中国同时也在中国市场存在。但滴滴采取大量补贴司机的模式压低价格,在中国使用过滴滴的人知道打车有多便宜。滴滴进行了几十轮融资,日本软银(就是控股阿里巴巴的那个)是主要投资商,都是看中了中国人口形成的这个共享车市场,只要滴滴能垄断。
最后Uber中国不得不卖给了滴滴,退出来中国市场,滴滴形成在中国的垄断。但因为是靠补贴而低价竞争取胜,滴滴基本没有盈利过(去年第一次盈利,很小的利润)。你投资最终需要的是能挣到钱,可以靠盈利,也可以是上市套现,等于把风险转嫁给他人,这就是滴滴在华尔街上市的背景。
因为在此之前滴滴在国内和香港上市申请都被拒绝,没有连续三年盈利就不符合中国上市规则。但华尔街不在乎你是否盈利,只要包装成有潜力就行,而滴滴在中国形成垄断,潜力显然有。
那么弄清楚假如滴滴在华尔街上市会出现什么可能?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干涉。
上市成功,日本软银等投资商套现,滴滴会被华尔街资本接盘。如果想控制滴滴,可以至少两种方式迫使滴滴成为美国控股公司,包括做空,毕竟滴滴不盈利。
再说滴滴申请华尔街上市就不得不透露用户信息,这属于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情报,本身就可以用来操作滴滴价值。
这里有不少文章说习近平在搞第二次文革,却根本不意识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而且目前是唯一新兴市场的地位,也是国际资本冒险的对象。
而这些资本获利最大的机会是在中国形成垄断,阿里巴巴在中国有竞争者吗?嘟嘟,腾讯,娱乐界流量控制,有竞争吗?
都是已经或者接近垄断的地位。台积电不得不把最新芯片技术转到美国设厂,三星也是同样,放弃与英特尔的竞争,客观上都是自断一臂的行为,为什么?
因为最大股东都是美国的银行,美国政府可以干涉,因此不论台湾还是韩国只能花钱买活路。
ahniu 发表评论于
离开资本主义,都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