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央视春晚,
台湾来的刘谦一炮而红。
刘谦有一句口头禅, “接下来, 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魔术,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魔术师可以做到很多我们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因为常人做不到, 所以常人会觉得魔术师是有魔法和魔力的。
李一道长,
又是避谷, 又是在电视上表演水中憋气超过两小时,
于是一夜之间,
成为养生达人, 活神仙,
大江南北拥有无数粉丝。
李洪志李大师,
首先以传授气功的方式传授法轮功,
以治病养身, 延年益寿的名义延揽信众,
然后把法轮功神化, 自称宇宙最大的佛。佛还分大小,也是蛮搞笑的。
以上只是几个信手捏来的现代的例子。
如果从历史上看, 从“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的张角黄巾起义,到韩山童的白莲教, 到拜上帝教的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莫不如此。
张角自称太平道人, 散施符水, 为人治病。
韩山童自称弥勒降生。
洪秀全自称天父之次子, 耶稣之弟。
所有的这一些, 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展现神迹来使众生信服。
这就涉及到一个话题, 神通。
我学习基督教的时候, 接触过一个教派叫做“耶和华见证人”, 就是那些见证过上帝神迹的人组成的, 他们通过宣扬自己见证的上帝的奇迹来延揽信众。
每个教派都会宣扬不可思议的神迹,
由此来证明自己教派的信仰是正确的,
并以此来传道, 使人惧怕, 信服。
用通俗的说法, 胡萝卜加大棒。
你如果信服, 遵守教义, 你可以往生或者上天堂。
否则就下地狱。
你如果仔细研究各大宗教,
莫不如此!
佛教也讲神通。
佛有三十二相, 六大神通。
不需讳言, 其中也有摄众的成分在, 也就是方便。 我以前说过, 佛如果不说方便法, 一个弟子也收不到, 连最贴身的五比丘也离他而去。
可是, 我们有智慧的修行人, 要能够判断什么是方便, 什么是了义。
破了方便, 才能了义。
比方说, 佛有三十二相,
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六足跟圆满,七足趺高好,八痫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十一身纵广,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七处平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清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成肉髻。
其他的不说了, 一足安平就是扁平足。
所以三十二相属于算命先生的水平, 扯淡。乃后世弟子把佛陀神化的一个动作, 所以把世尊说得身具异相, 由此来证明世尊与众不同。
实相非相, 实相无相。
长得再怎么怪异, 也说明不了什么。
不可着我人众生寿者相。
但是六大神通, 确是事实。
这六大神通, 并不是世尊所独有。
而是所有的众生都具有, 因为众生都是佛。
最重要的是, 这六大神通是本自具足。
这六大神通,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这六根, 就是最根本的佛性。
你从来没有失去过, 也不可能失去。
无得无失。
正因为无得无失,
所以, 过去心不可有, 现在心不可有, 未来心不可有。
本自恒在, 说什么过去现在未来?
性在何处?
性在用。
过去,现在,未来,说的是时间,是一个动态。我们常说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或者说,我们是一个过客。呵呵,单行道上的过客。时间从来不停留,总是悄悄的划走。我们为什么知道时间在流逝,因为我们的身体在老化。
可是,空会老化么?
如果没有变化,如果不能前进后退,就不是一个动态。于是,便没有时间,便没有过去现在未来。
什么没有变化,不能前进后退呢?
你慢慢想。
今天想花点时间说说修与悟的问题。
这是大乘六宗和禅宗的根本区别。密宗虽然有完善的方便法门,但最终依然是无修,由渐修到无修,由入世到出世,所以本质上和禅宗殊途同归。
任何的有意义的讨论,不能硬拗,要讲逻辑。
我们就来说说逻辑。
修,是因为不完美,需要改进,希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如果本来就是完美,修,就变成了画蛇添足,焚琴煮鹤。不但大煞风景,而且破坏了完美。由完美变成了残缺。
我一再讲,修行人不要忘了佛陀的初心,那就是生死解脱。除此之外无他。
所以,只要能够生死解脱,修与悟其实只是手段,能解脱就好。
修的目的是为了生死解脱。
悟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生死解脱。
佛陀并没有发愿要给全世界人民谋幸福,要解放全人类。在佛陀的心里,什么是完美呢?没有生老病死就是完美,有生老病死就不完美。当他悟道以后,沿街乞讨几十年,一天只吃一顿饭,你觉得他的人生不完美么?他心里可美了。
于是,只剩下一个问题,到底是修还是悟可以生死解脱,哪个有效。
修,就要依据某些方法,于是便有了八万四千法门。通过这些法门去不断的改正自己,用平师兄的话,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那么这就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自己是不完美的。
我请问了平师兄,那些地方不完美需要改进。
平师兄没有回答。
既然师兄不愿意正面回答,我就大概说一下我们常常听到的,比如说贪嗔痴,爱恨情仇,烦恼,执着,等等等。我要是漏了什么大伙可以帮着往上加。
法师们常常说,我们要去除贪嗔痴,放下执着,于是便可消除烦恼。
我说,烦恼即菩提,执着即正觉。
你千方百计要去除的,正是你朝思暮想的佛性,而且恒在,不生不灭。无论你如何修,都不可能去除。佛性恒在。
这其实就回到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性是什么?
性是什么,其实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早已或明或暗地说了,看官们也许没留意,也许未能吃透。
性在用。
贪嗔痴,爱恨情仇,烦恼,执着,都是性在用。和慈悲怜悯,做好事,等等毫无分别,都是性在用。无论怎么用,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是佛性恒在,不生不灭。用,只能对相产生影响。对性本身,不能产生一丝一毫的改变。
因为本来就不生不灭,已经解决了生死问题。
所以,从生死解脱的角度,本自完美,无需改变。因为无需改变,所以解脱。
贪嗔痴,爱恨情仇,烦恼,执着,慈悲,怜悯,做好事。。。你可以把这个单子一直往下列。这些都是概念,基于人世间的道德上的处世的概念,根据人世间的道德标准而有好坏之分。通过修行去改变心理和行为,是入世法。
它与第一义,与生死解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从生死解脱的角度。当你真正明白为什么无生无死的时候,你当下就是佛。
释迦摩尼菩提树下悟道之后,无论日后他如何绞劲脑汁发展佛教,与各种外道斗法,在婆罗门占统治地位的古印度打出一片天地,在斗争的过程中如何使用各种阴谋阳谋。无论他是高兴还是烦恼,健康还是生病。他时时刻刻都是觉悟的佛。
释迦摩尼说法,总是把第一义与方便法混在一起。
我说过,我要做的是把它们分开。
修行,是入世法,不可能让你生死解脱。能让你解脱的,是觉悟。
我以前只讲了体性相。
今天我再加一个字,“体性相用”
把这四个字摸透了,你就是一位觉悟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