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孟子见梁惠王上.7.1:齐宣王问曰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孟子.孟子见梁惠王上.7.1:齐宣王问曰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齕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痛也)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译文:

齐宣王问:“可以听听有关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吗?”
孟子答道:“孔子的弟子不谈论齐桓公和晋文公,所以他们的事没有传下来。我没有听说过。一定要说,那我就说说王道?”
“什么样的德性,才可以为王?”
“能保护人民就能为王,谁也挡不住。“
“像我这样的,可以保护人民吗?”
“可以”
“如何知道我是可以的?”
“我听胡齕说:‘王在堂上坐着,有人牵牛从堂下走过,王看见了说:‘牵牛到哪里?’对方答道:‘血祭大钟’王说:‘放了它!我受不了它恐惧的样子,像是要杀害一个没有犯罪的人一样。’对方答道:‘那就不祭大钟了?’王答道:‘干嘛不祭?用羊代替吧!’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有的”
“这样的慈悲心就足以做王了。百姓都以为是王舍不得牛,我当然知道这是王的不忍之心了。”
“是啊,百姓也真是那样想。齐国虽然狭小,我又怎能舍不得一头牛?确实是不忍看它恐惧的样子,像是处死一个没有罪过的人。所以用羊把它换下来。”
“王不要怪罪百姓以为王小气舍不得。用小的换下大的,他们又如何能知道其中的原因。王如果因为杀害无罪而心痛,那么牛与羊又如何取舍呢?”
齐宣王笑着回答:”确实,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我不是因为舍不得花费,而用羊替代牛。但是百姓说我爱财也可以理解。”
孟子说:“没关系啦。这就是仁道啊。当时你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君子对于禽兽,看见它活着,不愿意看见被杀死。听见它的声音,就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远离开厨房。”

短评:

君子有仁心,不忍心看见杀死禽兽,所以远远躲避厨房的血腥;君子慈悲,听见动物凄厉的叫声,不忍心吃肉。这一切看上去是妇人之仁,其实是做人的根本,是君王能爱护天下百姓的基础。没有这个根本,就缺少最基本的人性。没有人性的君王,像桀纣,都是禽兽不如的恶魔!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王顾左右而言他"!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