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幺傻:详细解读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的兵力装备
昨天写了一篇长津湖的文章《李幺傻:美国历史书中的“长津湖”》,很多人对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的兵力部署不清楚。
有的说美军投入的兵力是1万,还有的说是12万,更有人说,美军投入兵力只有几千人。
今天,咱们就以科学的态度,来算算这场战役中,美军投入的具体兵力。
美国的资料这样记载:
在长津湖战役全面打响前的1950年11月26日,美军进入长津湖地区的军队是这些———
内洞峙:陆军第7师32团第1营、31团重迫击炮连
新兴里:陆军第7师31团第3营、第57野战炮兵营A连B连及第15防空炮营D连
后浦:陆军第7师31团团部和坦克连(22辆坦克)
泗水里:陆战1师第1工程营A连
柳潭里:陆战5团、陆战7团(欠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4营和第3营G连I连
德洞山口西北无名高地:陆战7团1营C连(欠1个排)
德洞山口:陆战7团第2营F连
下碣隅里:陆战1团第3营(欠G连)、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陆战1师第1工兵营D连、第10军第10工兵营D连以及一些排级零散支援单位
古土里:陆战1团团部及第2营、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E连、陆军第7师31团B连、陆军第185工兵营以及一些零散单位
真兴里:陆战1团第1营
美军的这些军队都属于美国第十军。
通过上面的美军编制可以看出来,当时在长津湖的美军,除了大名鼎鼎的陆战一师,还有陆军第七师的编制。
陆军第七师参战的部队有:31团团部、第3营,另外还有四个连;32团一个营、一个连。
所以,很多人认为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的包围圈中只有美军陆战一师,显然是不准确的。
那么,陆战一师有多少兵力?
陆战一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成立最早,兵员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师。直到今天,这个师的番号还保存着。
陆战一师的兵力多达19000人。
陆战一师下设五个陆战团、一个坦克营、一个侦察营、一个两栖突击营、两个轻装甲侦察营、两个战斗工兵营。
陆战一师,共装备了173辆各种型号的坦克,352门各种型号的炮,其中包括防空炮。
然而,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完全占领了制空权,防空炮就来对付地面部队,“杀伤力非常大”(美资料原文)。
美国的武器,装备到各作战单位。
长津湖的包围圈里,除了陆战一师,还有陆军第七师一部分,他们也装备了各种当时最先进的轻重武器。
除此而外,美军还有停泊在海上的军舰火炮支持,空中还有飞机的轰炸。
围攻陆战一师的志愿军九兵团装备如何?
没有一架飞机,没有一艘舰艇,没有一辆坦克。即使有炮兵部队,也无法与美军抗衡,美军炮火占有压倒性优势。
志愿军九兵团只能用轻武器与陆战一师作战。
而且,是志愿军在开阔地带攻,陆战一师在蜷缩一隅守。
在美军的资料中,能够看到这样的情景——
美军的交叉火力,将志愿军一排排打倒,志愿军从天黑攻击到天明,还没有接近美军的防御阵地。
因为武器相差太悬殊,志愿军只能选择夜晚进攻。
而到了白天,美军每天出动上百架次的飞机,对着志愿军所在的狭窄区域,进行地毯式轰炸。
飞机轰炸过后,停泊在海面上的美军舰艇,也开始轰炸,巨型炸弹落在地上,即使三层高的楼房,也瞬间摧毁。
志愿军付出的牺牲实在太惨重了。
不仅仅武器装备相差太远,御寒装备同样相差甚远。
美方资料显示,他们从牺牲的志愿军遗体上,看到很多人的脸上都有冻伤。
一名美军陆战一师士兵的回忆录中写道,他们一班人与几名志愿军突然遭遇,志愿军中有人连棉衣都没有穿。
中方资料中也显示,九兵团是从福建前线紧急调往朝鲜,从零上二十度突然来到零下四十度,有部分人的御寒装备还没有来得及更换。
而美军,不但有棉衣棉鞋,而且每个人都有一个羽绒睡袋。
即使这样,美军也有因为寒冷而失去战斗力的情况,更何况志愿军。
毕竟都是血肉之躯。
武器装备差,御寒装备差,后勤供应也差。
我曾采访过一个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老兵,他是汽车兵,给九兵团前线送弹药。
他说,道路都被美国飞机炸坏了,全是深坑,汽车开不过去。
白天不敢开车,因为天上是美军的飞机。
到了夜晚,他们就一个一个填埋弹坑,汽车像蜗牛一样爬行。
而且不敢开车灯,一开车灯,就招来美军的炮弹轰炸。
距离前线越近,道路破坏越严重。
后来,甚至道路都被炸断了,汽车没法开过去,他们只能背着子弹箱,送到前线。
再看看包围圈中的陆战一师。
由于美军占领了制空权,在刚开始的短短三天里,美军便出动了313架C119运输机和37架C47运输机,保证了陆战第一师的后勤供应。
美军飞机给包围圈中的陆战一师,不但送来了弹药棉被,甚至连温热的汉堡和可乐都送来了。
双方的装备和供应相差太大了。
纵然这样,九兵团仍然将包围圈里的陆战一师和陆军第七师一部击退了。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年的这场战役,志愿军打得有多艰苦,有多顽强,有多惨烈。
有人说,你这个说法不对,“当时,美韩联军和志愿军九兵团作战”。
且慢,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其余的人还没有出来。
九兵团把陆战一师和陆军第七师击退后,一直追出了长津湖地区。
这时候,美国陆军第三师、陆军第七师另一部、韩国第一军开始联合阻击志愿军九兵团。
逃出包围圈的陆战一师和陆军第七师一部,乘船逃往了朝鲜南部的釜山。
长津湖战役结束了。
长津湖战役,完全是志愿军九兵团以血肉之躯对付美军的钢铁洪流而取得的胜利。
这场胜利太来之不易了。
让我们对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
李幺傻:美国历史书中的“长津湖”
以前我写过一本书《十万男儿血:中条山保卫战》,获得了“百部经典抗战图书”。
这本书写完后,编辑让我再写本《长津湖战役》,然而,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后,感觉内容单薄,只写了一部分后,就放弃了。
现在到了美国,发现美国有很多记载长津湖战役的资料,当然,是从美军的角度来写的。
听说《长津湖》电影正在中国各大院线上映,我就趁这个机会,写一写美国历史书中的“长津湖”。
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凌晨四点爆发。
战争的头两个月,北边军队占尽优势。
到九月初,南朝鲜仅仅剩下釜山海边的一个角落。
南朝鲜危在旦夕。
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周的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由联合国成员国的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联合国军”,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
为什么是88%?没有解释,也不知道。
9月15日,就在南朝鲜仅剩的那个角落即将被攻克的时候,美军从朝鲜半岛的仁川港口登陆了。
仁川位于朝鲜中部,这样,登陆了的美军将北面军队拦腰截断。
南面和北面的分界线是38度线。
登陆了的美军继续向北进攻。
当时,解放军总参谋长聂荣臻和外交部长周恩来,多次向联合国发出警告:如果联合国军越过38度线,中国政府的中立立场可能会改变。
美军不听。
10月1日,南朝鲜军队越过38度线,进入北朝鲜境内。
10月3日凌晨1时,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请印度政府转告美国,如果美军越过38度线,中国可能会出兵。
然而,美军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
10月8日,中国组织部队,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参战,并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
到了现在,战争就开始扩大了。战争不再仅仅是朝鲜半岛上两个小国家的事,而是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事情。
在西方国家,他们把朝鲜战争称为“第2.5次世界大战”。
10月19日,韩国陆军第一步兵师攻入平壤,联合国军逼近中朝边境。
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面前,朝鲜根本就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兵败如山倒,死伤惨重。
此时,绝大多数联合国首脑、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都认为,朝鲜战争快要结束了。
然而,他们都没有想到,就是在平壤被攻克的这一天晚上,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
战争开始进入白热化。
10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第42军,与韩国陆战第三师发生战斗,将韩国军队击溃。
随后,志愿军42军124师,和美军陆战一师第7团,发生遭遇战。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将陆战一师第七团击退。
而美国资料写的是,“第七团撤退”。
陆战一师听闻第七团被击退,就组织其余军队,进入长津湖地区,准备在这里拦截志愿军。
和陆战一师一同来到长津湖地区的,还有陆战7师的部分兵力。
熟悉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陆战一师是美国一等一的部队,战斗力和装备都极为强悍。
在太平洋瓜岛战役中,陆战一师仅仅以死亡650人的代价,就击毙日军14000余人。战斗力非常恐怖。
陆战一师想着,凭自己的实力,在长津湖可以聚歼志愿军第42军124师。
如果单凭人员配置和装备,124师肯定和陆战一师不能等量齐观。
但是,陆战一师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候,他们正面的对手已经不是志愿军42军124师了。
124师已经撤走了,具体撤走的原因不知道,也许是换防,也许是去后方补充。
而代替124师来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
九兵团隶属于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的三野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是华东精锐。
此前,九兵团是留在福建,准备解放台湾的。
既然是作为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那战斗力绝对生猛强悍。
九兵团下设四个军,军下设三个师。
也就是说,陆战一师以为对面的志愿军是一个师,其实是12个师,共计15万人。
这下,陆战一师就啃不动了。
陆战一师本来想聚歼志愿军124师,现在成了志愿军九兵团聚歼陆战一师。
当时,联合国军拥有空中优势,美军飞机很快发现长津湖地区有大量中国军队在集结,比陆战一师的人数多得多。
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就赶紧让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撤退,不要被志愿军围歼了。
然而,史密斯是一个很桀骜不驯的人,他说:“Retreat, hell! We're not retreating, we're just advancing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翻译成中文就是:撤退个鬼!我们不是撤退,只不过是从不同的方向进攻。
斯密斯在美军中有“教授”的称号,他读书很多,性格倔强。
有人问:麦克阿瑟为什么不派增援部队?
陆战一师隶属于美国第十军,第十军当时其余的部队,距离长津湖都很远,鞭长莫及。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陆战一师被志愿军九兵团吃掉。
志愿军发起了多起进攻,将陆战一师分割包围在四个地方: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
当时,气温已达零下40度,又下大雪。
这样的天气,对攻守双方都极为不利。
美军占领了制空权,白天,飞机对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
除了飞机,还有停泊在港口的五艘航空母舰上的密集炮火。
志愿军白天不能进攻,只能等晚上。
11月30日,志愿军27军向新兴里发起猛攻,突破了美军用坦克和卡车组成的防线,与美军展开巷战。
志愿军攻入了一座营房,缴获了一面旗帜。
后来才知道,这是美军第七师31团的指挥所。
这面旗帜,至今还保存在军事博物馆。
美国资料记载,当时参战的美军第七师31团,分别有:陆军第7师31团第3营、第57野战炮兵营A连B连、第15防空炮营D连、陆军第7师31团团部和坦克连(22辆坦克)。
上面是新兴里,再看看下隅里。
当时,谁都知道长津湖的美军凶多吉少,他们被歼灭是早晚的事。
可是,大约300名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却在海军中校道格拉斯的指挥下,来到了长津湖,和陆战一师并肩作战。
在连续作战无法奏效的情况下,陆战一师开始突围。
一座小高岭挡住了去路,坚守的是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三连。连长叫杨根思。
当时,全连阵亡,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冲上来的美军同归于尽。
美军资料中,也记载了杨根思的事迹。
与杨根思齐名的英雄,还有黄继光。黄继光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不是长津湖战役。
11月29日,美军突破了小高岭后,志愿军准备在当晚集结拦截。但在行动之前,美军陆战队第542夜间战斗机中队,对着集结的志愿军疯狂轰炸,志愿军拦截失败。
美方资料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在突围中,有一支500人的美军,在一个名叫吕超然的华裔中尉带领下,这支美军死里逃生。
吕超然是陆战一师中唯一的一名华裔军官。
他也因为这次行动,被破格提升为少校。
查找美国资料,能找到吕超然的详细记录。
吕超然的父母都是广东人,他1926年出生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
1944年,吕超然加入海军陆战队,部队指派他学习日文,充当翻译,并获得少尉军衔。
1950年,吕超然加入陆战一师7团一营B连,担任排长,参与仁川登陆战,随后参加长津湖战役。
因为他的华裔长相,美军担心他会被误击,总是让他穿着红衣服,以跟对面的志愿军和朝鲜军队区别开来。
11月2日,吕超然所属的第一营,遭到志愿军伏击。
吕超然用汉语大喊:“别开火,我是中国人。”
对面停止了开火,而美军趁机开火,打退了志愿军的进攻。
不久,第二营的500人遭到志愿军包围,吕超然带领手下,前往救援,与第二营汇合,成功突围。
美国两份资料都记载了这件事情。
11月8日,吕超然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送往日本疗伤。伤愈后,再没有返回陆战一师,而是回到美国。
越南战争中,吕超然还参加了。
后来,他在陆战一师退役。
在突围的道路上,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
美国第314军事运输队出动了8架大型运输机,空投便携桥组件。
陆战一师迅速用这些木质组件搭建了一座桥,赶到志愿军来临前,迅速通过。
而在河流的那边,美军资料记载,志愿军第58师和第60师,经过连续几周的高强度作战,仅剩200人,然而,这200人仍然发动突袭和伏击,试图迟滞陆战一师的推进。
志愿军的战斗意志,连美军最强悍的陆战一师都为之震撼。
陆战一师撤出了包围圈,来到一个叫兴南的地方,韩国第一军、美军第三步兵师、美军第七步兵师,在兴南港口布置了防御阵地。
然而,志愿军冲在最前面的27军,根本无法靠近兴南防御阵地。
美国海军第90特遣舰队,对着27军不断轰炸。
同时,兴南港口集结了193艘船只,昼夜不息地载运联合国军士兵和当地百姓撤离。
据记载,仅仅一艘叫“梅雷迪思号胜利轮”的军舰,就撤走了14000名百姓。
12月24日,最后一名联合国军士兵离开了兴南港口,美军立即对港口进行了摧毁。
据美军资料记载,当时,98000名百姓,17500辆车辆,350000吨补给,都从兴南港口乘船运到了釜山,后来,又有一万多名百姓被运到了韩国巨济岛。
而当时坐船去往巨济岛的,就包括一对夫妻,他们后来在巨济岛生了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后来成为韩国总统,他的名字叫文在寅。
(2016年,文在寅参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长津湖战役纪念碑)
长津湖战役中,因为缺少防寒设备,志愿军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因为美国没有志愿军的伤亡记录,我只能参照中方资料。
据党史出版社《开国第一战》第295页记载: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其中救治无效死亡的约3000人),冻死约1000人,累计减员48156人。减员数量占总数的32.1%。
在战场上甚至有部分阻击阵地中的志愿兵士兵全员冻死的事例。第27军80师242团第五连,除一名掉队者和一个通信员之外,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而陆战一师在战后的报告中统计,整个朝鲜战争中,陆战一师因为寒冷天气而引起7338人次非战斗伤亡。至于在长津湖战役中,陆战一师因为寒冷而减员的,没有记载。
可见,朝鲜这个地方,实在不适合打仗。
九兵团司令宋时轮称,此次战役的艰苦程度超过了长征。
1996年,曾参加此次战役的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访问美国时,对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说:“如果有现在的武器装备,那你父亲就当了俘虏了。”
查尔斯的父亲维克多在长津湖战役中任陆战一师参谋长。
长津湖战役期间,因为战事匆忙,联合国军将阵亡者掩埋在公路沿线的临时墓地。
1954年7月,联合国军发起了代号“光荣行动”的行动,寻找阵亡者遗骸。
此年7月到11月,以交换的形式,换回了4167名陆战队员和陆军士兵的遗骸。
1990年到1994年,朝鲜通过挖掘并送还了208具遗骸。
1996年到2006年,又找到了220具遗骸。
我以前采访过好几个参加过长津湖血战的抗美援朝老兵。
他们说起长津湖,就泪流满面,浑身颤抖。
“太惨烈了,太惨烈了!”他们说。
我们反对战争,我们热爱和平。
愿战争永远远离人类。向中华民族英雄致敬。
===================================================
李幺傻:结合中美资料把长津河战役彻底说清楚
几年前准备写一部“长津湖战役”的书,可惜在我难以找到真实而全面的资料,只好放弃了。
来到美国后,我没有忘记这个愿望,依然到处查找长津湖战役的各种资料。
对71年前这场错综复杂的战役,估计没有多少人比我知道得更全面,更清楚。
今天继续写,一定要把这场波澜壮阔、千头万绪、惨烈无比的战役,彻底说清楚。
先看一张示意图,把长津湖的地理方位搞清楚。
交战双方是这样的:
宋时轮指挥的志愿军九兵团,共计12个师,每个师都齐装满员,共计15万人。
美军为史密斯少将指挥的陆战一师主力、巴大维少将指挥的陆军第七师一部分,还有中途加入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独立突击队300人。
交战时间是这样的: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九兵团20军、27军发起进攻,九兵团的另一个军26军担任警戒。
12月11日,被围困的美军撤出长津湖包围圈。
交战时间共计14天。
交战地点是这样的:
志愿军九兵团发起强大攻势,将包围圈里的美军分割在四个地点: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
战争主要在这四个地方进行。
编制、时间、地点这些基本问题都清楚了,下面详细讲解交战经过。
先说柳潭里战斗。
交战双方的编制情况是这样的——
志愿军89师、79师、59师
美军陆战一师第5团、第7团
1950年11月27日,陆战一师第5团发动攻击,被志愿军89师拦截。
陆战一师第5团攻击不利,就在柳潭里周围的山脊挖掘战壕,准备固守。
这是白天战况。
当时,因为美军占有武器优势,那时候的战斗情形,都是美军白天进攻,志愿军坚守。到了夜晚,就换成志愿军进攻,美军坚守。
11月27日夜晚,志愿军79师出现在战场上,增援志愿军89师.
他们对陆战一师第5团发动进攻。
然而,美军也来了增援部队,这就是陆战一师第7团。
志愿军两个师和美军两个团打了一夜,双方都相持不下。
就在这天夜晚,志愿军59师也出现在战场。
当时,陆战一师第7团有两个连封锁了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
这两个连的编号是C连和F连。
看过战争美剧的人都知道,美国军队的编制,军到营一级,都是按照数字编号;而到了连一级,就变成了字母编号。
这两个连——C连和F连,据守的这条公路极为重要,进可攻,退可守。
当天夜晚,就在志愿军89师和79师进攻美军陆战一师第5团和第7团的时候,志愿军59师同时进攻C连和F连。
C连看到情势不好,就撤到了柳潭里,和大部队汇合。
而F连却一直守卫在公路穿过的一道山口。
双方打得极为激烈。
C连回到柳潭里,告诉陆战一师第7团团部:F连没有撤出来。
从11月29日开始,陆战一师第7团组织了几十次进攻,想要把F连从志愿军包围圈中解救出来,但都遭到59师的顽强反击,始终没有如愿。
F连据守山口,和志愿军一直鏖战。
他们竟然坚守了5天。
柳潭里的战斗相持不下,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觉察到这里囤积着陆战一师的主力,就改变主攻方向——
放弃柳潭里,攻打新兴里和下碣隅里。
有人问:既然发现了陆战一师的主力,为什么不一举拿下?
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和国内战场不一样。
国内战场上,只要把敌人包围了,一喊“缴枪不杀”,敌人就失去了战斗力。
而在朝鲜战场,尽管把美军包围了,但美军飞机不断把弹药和食品空投到包围圈里。
包围了美军,其实作用不大。
志愿军的后勤供给远远比不上美军。
美军吃的是飞机空投来的牛肉罐头牛奶汉堡和可乐,志愿军吃什么?
小时候,我在国内听到老师说,志愿军可艰苦了,“一口炒面一口雪”。
长大后,我采访志愿军,他们说:哪里能吃得上炒面?你老师胡说哩,一个窝窝头分给全班吃,炊事班的饭菜供应不上来,路面都被美国飞机炸塌了。
所以,打持久战,对美军有利,对志愿军不利。
所以,志愿军的战术是:速战速决。
当时,整个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对美军不利。
整个美军都开始向后撤,陆战一师第5团和第7团,都接到向后撤退的命令。
两个团的美军,仅剩一台M4A3谢尔曼坦克还能开动,其余的都被志愿军打烂了。
美军这两个团的计划是,由这辆坦克开路,第5团第3营当先锋部队。
而第7团第3营首先要占领两处山丘,因为这两处山丘,居高临下,直接威胁到这两个团的美军。
12月1日上午,第7团第3营进攻那两处山丘。
据守山丘的,是志愿军59师175团。
双方激战了一天,两处山丘还没有拿下。
与此同时,志愿军79师再次进攻柳潭里,而89师则向南面的古土里急行军,准备在那里拦截这支美军。
12月1日,志愿军对这两个团的美军展开排山倒海的攻击。
但是,美军投入了最新研制的夜间战斗机。
志愿军伤亡惨重。
12月2日上午,陆战一师第5团和第7团大部撤出了柳潭里。
美军大部撤出了柳潭里,那么,小部呢?撤出了吗?
小部指的是第7团第3营。
前面说了,这个营和志愿军一个团殊死拼杀了一整天,两座山丘还在志愿军手中。
志愿军这个团的编制是59师175团。
12月1日夜晚,已经精疲力尽的陆战一师第7团第3营被换下,第7团第1营继续与志愿军作战。
当时这一个团的志愿军,仅剩下5个排。
如果按照三三编制来计算,一个团3个营,9个连,27个排。
而现在仅剩下5个排还能战斗,可见当时的战争有多惨烈。
12月2日黎明时分,陆战一师第7团第一营终于占领了山丘,然后出其不意,居高临下,“成功摧毁了数个公路沿线的中国阵地”(美资料原文),与包围圈中的F连汇合。
12月3日,这股美军到达了下碣隅里。
柳潭里的战斗,一共进行了5天,但却能看出整个长津湖战役的惨烈和悲壮。
内容很多,明天继续写。
最后说一句:向英勇的先烈们致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
李幺傻:长津湖,美军在包围圈里修建飞机场,运走3000伤兵
今天写长津湖战役中的下碣隅里战斗。
看地图,下碣隅里位于长津湖的南面,陆战一师的师部就设在这里。
陆战一师的全称,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美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还是先看双方编制情况。
中方:志愿军第20师第58师、第60师
美军:陆战一师第一团的一个营、陆战一师第七团的一个营,和后来增援的英国军队和美军其余部队(921人)
志愿军的部署是,在1950年11月27日夜晚,所有志愿军全部展开攻击。
但是,在这一天夜晚,柳潭里的志愿军攻击了,详见《李幺傻:结合中美资料把长津河战役彻底说清楚》;长津湖东面的志愿军也攻击了,详见《李幺傻:两个美军团长连续被击毙,就发生在长津湖》。
但是,下碣隅里的志愿军没有开始攻击。
为什么?
攻打下碣隅里的志愿军第20师第58团迷路了。
这么重大的军事活动,怎么会迷路?
因为他们手中拿的是一张过期了的日本地图。
地图上的标记和现实中对不上,志愿军拐来拐去,在山谷中兜圈子。
就这样,耽搁了一夜,贻误了战机。
11月27日,柳潭里和长津湖东面的枪炮声响成一片,陆战一师师部驻扎的下碣隅里岂能没有觉察?
而且,先期埋伏在下碣隅里的志愿军侦察部队,接到的是当晚攻击的命令。
军令如山!
尽管大部队没有按时到达,也要攻击。
于是,志愿军侦察部队发动了勇敢无畏的以寡击众的攻击。
下碣隅里的美军知道了驻地外有志愿军,他们加强了防备。
等到11月28日早晨,志愿军大部队经过一夜急行军,赶到下碣隅里,最佳攻击时机已经错过了。
志愿军白天不会进攻,只能等待晚上。
为什么?
因为没有制空权。如果白天进攻,只能忍受美军飞机的轰炸。
所以,白天志愿军藏起来,而美军在加紧修筑工事。
当天晚上10时许,志愿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按照惯例,中国军队的进攻方式是,三分之二的兵力投入进攻,三分之一兵力作为预备队。
攻打长津湖的时候,是这样。九兵团三个军中的20军和27军进攻,26军做总预备队。
攻打长津湖的下碣隅里还是这样,58师的172团、173团投入进攻,174团作为预备队。
凌晨三时左右,志愿军将美军的防御圈打开了一个缺口。
本来,接下来就应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可是,志愿军却停止了进攻。
因为他们缺吃少穿,实在饿到了极点,冷到了极点。
他们开始在美军营地里搜寻食物和棉衣。
逃出好远的美军看到后面没有追兵,又回身杀来。
志愿军仓促应战,又被赶出了防御圈。
美军趁机堵住了缺口。
双方再次处于相持状态。
下碣隅里是陆战一师师部的驻地,大部队派出去了,防守部队只有两个营。
而外围有志愿军一个师,一个师有九个营。
众寡悬殊,形势万分危急。
于是,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就命令包围圈外的陆战一师第一团团长普勒,从古土里派遣一支突击部队,向北进入包围圈,增援师部。
古土里在下碣隅里的南面(查看地图)。
想要进入包围圈,先要冲破外面志愿军的包围。
这支增援部队包括: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独立团300人、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团第三营G连、美国陆军31团B连等,共有921人。
他们分乘140辆卡车。
朝鲜战场上的美军武装到牙齿,出门靠汽车,志愿军出门靠双腿。
双方的装备差别太大了。
细心的读者发现了:31团不是在长津湖东面吗?不是两任团长都被志愿军打死了吗?怎么这里还有31团?
31团分兵各处,在长津湖东面和团部在一起的,那是31团的大部队。
这里是31团的小部队。
11月29日早晨9时30分,这支921人的突击队开始行动。
由于遭到志愿军的坚决阻击,一直到下午4时30分,他们才向下碣隅里推进了几里路程,来到了下碣隅里外围的一座山丘下。
守卫这座山丘的,是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三连。
三连已经尽了全力,弹药全部打光、全连战士阵亡,仅剩连长杨根思一个人,而且还身上带伤。
美军冲上山头,杨根思抱着仅剩的一个炸药包,和美军同归于尽。
接着,美军进入了后来被称为“地狱火峡谷”的危险地带。
每走一步,都要有一场激战。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这里,是志愿军60师在拦截。
志愿军将美军乘坐的一辆卡车击毁,而这辆卡车横在了狭窄的路面上,将这支美军一分为二。
11月29日夜晚,卡车前面的美军,九死一生,穿越了志愿军的层层封锁,终于来到了包围圈里的下碣隅里。
那辆被击毁的卡车前面的美军,有159人负伤,162人阵亡和失踪,“但还是给下碣隅里的防御带来了急需的300名步兵。”
即使这300名步兵中,还包括那些尚有作战能力的轻伤兵。
当时,一名叫来斯代尔的伤兵走入陆战一师师部,说道:“我们的任务完成了。”
师部还以为这300人,就是突击队剩下的所有人员。
他们不知道,那辆被击毁的卡车后面,还有400名美军,正在和志愿军殊死作战。
卡车后面的400名美军,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电台已经被志愿军击毁了,师部不知道他们被困,他们只能独立作战。
而志愿军只需要对着那辆翻到在路上的卡车扫射就行了。
后来,这股美军在保姆上尉的指挥下,仅有上百人翻过了那辆要命的卡车,来到了下碣隅里。
来到下碣隅里的时候,已经到了后半夜。
保姆上尉后来被授予勋章。
11月30日夜晚,58师集中了仅剩的1500名战士,准备做最后一搏。
九兵团12个师,15万人,每个师大约有一万两千人。
而现在,仅仅经过两天激战,全师仅剩下1500人能作战。
可见当年的战争有多残酷。
然而,包围圈里的美军人数增加,比先前更加难以攻打。
而且,陆军31团的一个坦克连也出现在志愿军的侧后。
这队志愿军别说坦克,连一门大炮都没有。
此前,为了赶时间,为了聚歼陆战一师,整个志愿军九兵团只携带轻武器全速前进,而重型武器此时还在赶来的路上。而且还只能夜间行走,白天漫天都是美军的飞机。
朝鲜巴掌那么大的一块地方,美军部署在朝鲜的飞机就有上千架,这还没有计算部署在半岛周边航母上的舰载飞机。
后来的资料统计,朝鲜战争中,中国空军一共出动了26491架次,而联合国军的空军,一共出动了720980架次,海军出动了16752架次,海军陆战队出动了107303架次。
制空权完全就掌握在美军手中。
美方资料记载:那1500名殊死一战的志愿军战士,在坦克的攻击下,全军覆没。
已经打了三天,后勤严重跟不上的志愿军,已经弹尽粮绝,只能饿着肚子端着刺刀冲向坦克。
全军覆没。
那种惨烈,语言已无法形容。战火如刀,泪下如雨。
58师最后还剩多少人?
美军的记载是,20军58师已经无力再组织进攻,“剩余的残兵等待26军的到来”(美资料原文)。
九兵团共有三个军:20军、27军、26军。
20军和27军都投入了战场,浴血奋战。
而26军一直没有出现。
据中方资料记载,26军当时作为九兵团的援军。
志愿军58师和60师,都在下碣隅里遭到美军重创,无力再战。
美军急速在下碣隅里修建机场。大型运输机能够在这里起落。
然后,柳潭里的美军,和长津湖东面的美军,经过激战后,带着伤兵陆陆续续来到了下碣隅里。
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终于能够在12月1日通航了。
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下令,飞机先把伤兵撤走。
这次行动,被美军认为是战场上的奇迹。
伤兵撤退行动,从12月1日开始,一直到12月6日。
长达6天的时间里,长津湖无战事。
志愿军20军和27军,都已弹尽粮绝,无法进行大型攻击。
3000多名美军伤兵从容登机撤向后方。
美军记载,12月6日下午,志愿军26军赶到下碣隅里,激战再次开始。
(以上资料来自美方,如果与中方资料有出入,请以中方资料为准)
以悲壮之心,祭奠英烈,伏维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