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津湖》,简单说几个点
国庆长假里,电影《长津湖》很火爆。有读者看完电影后问我看了没,催我写点评论。可惜我没有看,也不打算看这电影。因为有一年看了《战狼II》之后,我就决定以后不看吴京演的电影,不管它的票房有多高。
关于长津湖战役,我两年前看过美国人拍的纪录片,当时写了影评《记录片里的《长津湖战役》比上甘岭更惨烈》。关于朝鲜,我去过两次,曾经写过一篇访朝日记《旧文:我的访问朝鲜印象》。
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感恩当年的领导。我当时对领导说,负责东亚安全事务的人怎么可以没去过朝鲜。为了满足我一个小参谋去朝鲜实地看看的请求,领导把一个访朝代表团的朝语翻译换了下来(让驻朝鲜武官处派员担当翻译),省出一个名额让我去朝鲜。
在朝鲜的各种纪念馆里,歌颂金太祖的内容很多,甚至还有朝鲜如何支援中国革命的展馆。但是关于抗美援朝的内容并不多,连志愿军纪念塔也修建得很普通,与朝鲜自己的烈士陵园没法比。
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有抗美援朝纪念馆,我曾经陪着外军代表团参观过。我还去过韩国的战争纪念馆,里面也有一个韩战馆。(参见我写的《韩国战争片《高地战》让我想起第一次访问韩国的经历》。
去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话,建议去朝鲜战争纪念公园看一看,那个设计特别出彩,与它对面的越南战争纪念碑形成鲜明对比。每次去华盛顿我都会去看一看这两个纪念碑。
华盛顿朝鲜战争纪念公园黑色大理石
还有一个关键参战方就是当时的苏联,它的空军直接参战了,只是它的飞机和飞行员身上没有苏联的标志。但我在俄罗斯没有看到过朝鲜战争的纪念馆(可能根本就没有吧)。莫斯科的苏联卫国战争纪念馆建造得非常震撼,很值得一看。
中、美、朝、韩,四个朝鲜战争的主要交战方对于这场战争的解读都不相同。关于朝鲜战争的苏联秘密文件早已经解密,当年的决策过程也得以还原。这方面我推荐沈志华教授的文章或演讲。
长津湖只是一个战役,是局部中的局部。我觉得如果电影《长津湖》能引起你对历史的关注,你可以从更大的格局去思考这场战争,而不仅仅是看看现代电影的特效展现出的战争的残酷,或者是电影想要弘扬的某种精神。
以下几点是我认为是关于朝鲜战争应该学习和思考的点,不方便展开细讲,我就简单提示一下:
一是战争起因。朝鲜战争爆发的大背景是美苏冷战,是苏联领导的红色阵营与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斗争,这个斗争在朝鲜半岛变成了一场热战。它是由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的朝鲜领导人梦想统一半岛发起的。但能得到两个大国的支持,离不开美苏对抗这个大背景,还有中朝两党的特殊关系。
二是决策过程。沈志华教授对决策过程讲得比较清楚,讲到了金太祖几次在苏联和中国领导人之间的外交。但总体来看,作为红色阵营的最高领袖,斯大林才是幕后的决策者。
三是战争结果。朝鲜战争从38线打起,又在38线结束,看上去谁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朝鲜的战争目标是赶走美国,实现统一。麦克阿瑟被仁川登陆胜利冲昏头脑后的目标也是统一朝鲜。战争的结果貌似回到起点,但是中美关系彻底走向了敌对,等斯大林死后中苏翻脸,中国的安全环境就变得极其糟糕。
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的话,看看今天的朝鲜半岛,这场战争的结果还是很令人感叹的。
四是战役目标。长津湖战役是我们精心策划的一场战役,目标是以三个军的兵力消灭美军一个师。但这个目标并没有达成,在付出了惨重的人员伤亡之后,美军成建制地逃出了包围圈,而且提前用飞机运走了几千名伤员。
后来我方才意识到美军的强大,把集中优势兵力消灭美军的目标逐渐降低了,从一个师降到一个团,再降到了一个营,甚至一个连。
美军的强大并不是因为它的军人素质,二战结束后美国大裁军,它的军人作战素质是大幅下降的。志愿军则是直接从解放战争战场投入到朝鲜战场,军人的作战素质相比美军要高。
但美军依靠它强大的武器装备、炮火和后勤保障,在长津湖地区抵挡住了志愿军潮水般的进攻。这是美军钢铁与志愿军血肉之躯的较量。严寒天气给后勤保障极差的志愿军造成了整个连、排被冻死的非战斗减员。看纪录片的时候,我感叹志愿军英勇无比的同时,也感叹战争中的生命之轻。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的思考题:当今天我们回顾战争、甚至颂扬战争的时候,我们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标?
但愿是追求和平。
什么样的战争片才称得上优秀?
长假过得很快,这个长假在朋友圈里看到最多的、在群里讨论得最多的话题是朝鲜战争。71年过去了,很多人原本对于这段历史并不了解。这场战争的确是一场立国之战,它决定了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虽然没有去看《长津湖》这部电影,但我还是应该感谢这部电影引发的历史知识大普及和讨论。
01
关于长津湖战役
在《长津湖》的一些拍摄花絮的照片在网上出现时,我相信很多国人连这样战役都没有听说过。这场残酷的战役很多年来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这场战役的亲历者因为这场战役的惨痛绝少提起。
关于长津湖战役的全貌,我不知道电影《长津湖》里面有没有谈到。看影评说只是讲了一个志愿军连队的故事,而且这个普通连队装备精良,士兵神奇得都会开美国坦克。昨天看到了一个三维地图介绍长津湖战役全貌的视频,我觉得挺棒:除了最后的数据有争议,这个视频把战役过程讲得很清楚的。还有一个小争议是关于全歼美军北极熊团。
按我军的说法,整个长津湖战役中最出彩的是志愿军在新兴里歼灭了美军北极熊团,打死了团长,还缴获了北极熊团的团旗。这是志愿军唯一一次消灭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
按美军的说法,被志愿军歼灭的那支部队是“第31团作战特遣队(RCT-31)”。这支特遣队是由北极熊团的第三营和其他部队临时混编而成,由团部指挥。其中美军2773人,韩军515人。最后约有1600人成功突围,还能作战的490多人又组成1个营,随陆战一师继续突围。
这就看怎么定义“全歼”了。自古以来,敌我双方关于战果统计都会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战争之中为了鼓舞士气,战果都会被夸大或缩小。战后的统计会准确一些,两边的战果统计都看一看会比较好。
兴南港大撤退的“奇迹之船”
这一艘货船撤走了14,000名朝鲜难民
这段视频的最后讲到了美军逃亡到兴南港撤走,但没有讲兴南港之战。兴南港之战应该是美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撤退行动。兴南港撤离的时候,美军陆战一师不仅撤走了部队和武器装备,还带走了98,000名朝鲜的平民,包括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的父母。
美军从仁川登陆到兴南港撤退,长津湖战役显然是一个转折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志愿军打赢了长津湖战役。虽然没有实现以绝对优势兵力消灭美军整师的战役目标,但长津湖战役不仅比上甘岭更惨烈,而且显然对战局的改变更有意义。
国产电影《长津湖》的热播也带火了美国纪念片《长津湖战役》,这几天朋友圈里转发这部纪录片的特别多。纪录片与故事片不同。纪录片是“史实+观点”,故事片是“故事+观点”。前者更加客观,可靠度显然要大得多。
再次自荐我两年前写的《记录片里的《长津湖战役》比上甘岭更惨烈》。兼听则明,只有一种声音显然是不够的。
02
关于朝鲜战争
这些天在一个大群里看到关于电影《长津湖》的讨论并不局限在电影本身,或局限于长津湖战役本身。讨论扩展到了朝鲜战争的整个过程和建国时的对外方向选择。这一点非常好,多了解历史对于开启民智是必须的。
对于整个朝鲜战争,要了解战争起因、战争过程与战争结果。我在前两天写的、已经404的文章中提出要把长津湖战役放在冷战、中苏美关系等大背景下来看。中国卷入朝鲜战争的决策过程是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其中最重要涉及到的是中苏关系。
这些天我看到消失已久的沈教授、高教授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或视频音频又出现在了朋友圈里,特别是沈教授的研究是基于苏联解密的历史文件,可信度高。
新中国成立之初,卷入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理论上说,朝鲜战争至今还没有结束,当年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不是和平协议。它至今仍然是东亚安全的三大隐患之一(另两个是台湾与南海)。东亚三大热点都事关中国安全的根本利益,现在又加上中印边境争端。要了解这些热点问题都离不开对于历史的学习。
我很庆幸,当年在英国选择了当代国际关系史作为主修课程,于是多了一些角度来看历史。只是有些话题不能展开来讲。
03
关于生命
长津湖战役中最感动人的画面应该是冰雕连。为什么宋时轮的9兵团没有装备棉衣。昨天我看到了解放军报发布的《棉衣,棉衣!长津湖之战志愿军为什么没有?》一文。因为是官方媒体发布的,我就放心引用其中三段吧:
实际上,为准备志愿军出国作战,解放军总后勤部早在1950年7月就安排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军区,赶制棉衣34万套,棉皮鞋36万双,棉帽、绒裤、棉背心、棉大衣各40万件(顶、条),棉手套、袜子各70万双。
1950年11月6日,在沈阳车站,奉中央军委命令前来检查部队入朝准备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见到第9兵团第20军官兵身着华东地区的棉衣,头戴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大为震惊,立即找到正在指挥部队运输的第20军副军长廖政国,要求紧急停车两小时,以便从东北军区部队中调集厚棉衣和棉帽。但是军情十万火急,第20军的58、59和89师基本都没有停车,直接开往朝鲜的江界,只有军直属部队和后卫的60师在短暂的停车间隙里得到为数寥寥的厚棉衣和棉帽。
志愿军第9兵团共歼敌13916人,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直接冻死近1000人,冻伤后救治无效身亡者又有3000余人,冻伤减员大大超过了战斗减员。
读完了真是感慨,歼敌的数据未必准确,但官方公布的自己的伤亡数据应该是只会多不会少。文章告诉我们,其实只要停车两个小时就可以给部队补给上厚棉衣和棉帽,就可以减少冻结伤减员,就可以大大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就有可能围歼美军陆战一师。
省去了停车两个小时,实际上衣着单薄的部队最后在长津湖的严寒之中等待了美军6天之久。
两小时和6天,这种数据对比太残酷了。
当然,这是马后炮。当时战场的瞬息变化、当时的侦察手段有限造成对敌情判断不准、南方部队对北方严寒的无知、指挥员的决心等等因素造成了没有必要的非战斗减员。
冰雕连很感人,它展示的是志愿军的勇气。它引发了我对于生命的思考和讨论。没有人想死,但这场战役的残酷不仅是用血肉之躯去对抗敌人绝对优势的炮火,还要面对大自然的残酷。
这两天除了讨论冰雕连的话题,还引出了志愿军战俘的话题。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的原因之一就是战俘问题。为了战俘的命运,双方又死伤了很多人。在中国战俘营了,国共双方为了争夺战俘还出现了剖腹挖心的惨剧。志愿军战俘们回国后并没有得到善待,他们被开除军籍,在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尽苦难,直到1980年代才得以平反。
战争与生命,永远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结语
什么才是优秀战争片
我看过国外很多优秀战争片,我也写过很多优秀战争片的影评。在《如果只能看一部战争片,我就推荐《我们的父辈》》一文中,我对一些国家的战争片有过小结。
优秀战争片的共性是展示战争的残酷。即使没有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画面,不依靠感官刺激,战争的残酷也能表现出来。过去的一些优秀战争片特别注重还原战争的史实,喜欢追求宏大的叙事。而现在因为电影技术的发达,一些战争片特别喜欢追求战争场面的感官刺激,以为这样就是战争大片。
优秀的电影一定是它的思想性,而且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表达思想。当代优秀的战争片更擅于展示战争对于人性的扭曲,或者表现战争状态下人类的大爱,或者表现士兵对于战争厌恶的黑色幽默,以此唤醒观众人性中的善,引发共鸣与思考。
当代优秀的战争影片表达的终极主题一定是反战与和平。
作者: 东雷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