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连载之 17 第二卷:盛唐、晚唐、五代、北宋 ——禅宗的钻石时代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赞  播梵音于禅话,传大悲于有缘

第二卷:盛唐、晚唐、五代、北宋
  禅宗的钻石时代

  从慧能大师开法于曹溪,一直到南北宋交际间的圆悟克勤和虎丘绍隆、大慧宗杲师徒三人,这四百八十七年间,(以慧能大师于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在广州法性寺正式剃发并传法开始,至克勤师徒中最后去世的大慧宗杲于公元1163年去世为止。)是中国禅宗最为辉煌灿烂的年代。
  在此期间,中国禅宗的各种理论不仅多样而且完备。中国禅宗的五家七宗也各自成立,并以自己独有的风格,丰富着中国禅宗的理论和教学内容。中国禅宗史上那些最为顶尖最为出色的禅师们也纷纷登场表演,以各自的禅法在禅宗史上各领风骚。而中国禅宗的教学内容和各个禅师的教学手段,那也是五光十色千姿百态,以强烈的震撼力冲击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启迪着人们的深度思维。禅师们拈拂、举拳、竖指、抬脚、扭腰、作舞、摇头、行女人拜、把住、推到、脚踏、敲头、棒打、画圆相、大喝,乃至沉默不语默然良久,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更有对佛吐痰、斩猫、锄蛇、杀虫、烧佛、投水、抛子、焚疏、呵佛骂祖等等做略,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在此期间,禅师们的各种机锋、转语同样层见叠出,绝妙纷呈,让人脑洞大开,惊叹不已。至后期,禅师们更是用美妙的文字来演绎不可思议之禅宗,使简单的文字在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机盎然的禅意和禅机,从而让人流连忘返启迪深远。禅师们大量语录和灯录的问世,更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后人能从这些文字中,体会到文字般若的深厚内涵。这一时期,宗门武库百物充盈,万事齐备,各种宗门武器应有尽有,实在是无一不足,进而登峰造极无可复加,故可称之为中国禅宗之钻石时代。

  第一章 盛唐禅宗

  第一节 天下曹溪

  一、慧惠之争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近两千年里,中国佛教派系纷呈,各派高僧大德辈出,其中实在不乏出类拔萃之人才,他们各自用自己渊博的佛学知识和深厚的修行,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座高山仰止的丰碑。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在中国佛教史上,我们确实可以遴选出一位绝对可以代表中国佛教的人物出来,他就是和老子、孔子并列作为中国释儒道代表的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慧能大师,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出生于新州(今广东新兴)。
  慧能大师刚出生的时候,毫光腾空,香气芬馥,弄得慧能大师的父亲卢行瑫和妻子李氏二人都有点诧异不已。但是,更神奇的事还在后面,《指月录》、《南岳单传记》等书,都白纸黑字的写着:“祖(慧能)不饮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这个就说得有点太玄乎了。这就和道教徒说老子从其母胁下出生,佛教徒说释迦摩尼从其母右肋出生一般,都是在故弄玄虚虚张声势了。对于这些东西,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红尘洗梦是不信的。
  慧能大师原本是个正宗的官二代,他的父亲卢行瑫本来是个朝廷官员,可是后来不晓得是犯了什么错误还是得罪了那个更大的官,反正就被政府相关部门从范阳(今河北定兴县)贬到千里之外的新州来了。
  那个时候的广东,跟现在完全是两回事啊。现在一提到广东,大家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沿海省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交通畅通,科技创新领先,综合竞争力强等等印象。可是慧能大师那个时候的广东,就跟我们现在提到中国西部那些偏僻地区一样。所以,那个时候朝廷有被贬斥的官员,常常会被朝廷踢到两广地区去的。
  慧能大师在新州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了,已经从官宦人家,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家。但是尽管如此,家里面有个大男孩出生了,一家人那也是非常高兴的。
  慧能大师出生的第二天一大早,家里忽然来了两个僧人化缘,慧能的父亲接待了他们,给他们拿了一些吃的。这两个僧人看见了襁褓中的小慧能,就对卢行瑫说:“这个小宝宝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可以取名叫惠能。”
  卢行瑫不解的问道:“为什么要叫惠能呢?”
  僧人回答道:“惠者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说完,这两个僧人眨眼间就不见了。于是,襁褓中的这个小宝宝就有了一个名字——惠能。
  不过,就是这个惠能的名字,却引发了后来数不清的巨大争议,一直到今天,都还没个定论。
  因为,禅宗六祖到底应该叫慧能,还是应该叫惠能,这是个问题,而且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很多专家和学者便理直气壮的根据上面僧人给慧能大师取的名字叫惠能,从而确定慧能应该是惠能。不过,请问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取的名字,能作为几十年后出家削发为僧的正式法名吗?也许红尘洗梦孤陋寡闻吧,在红尘洗梦看过的众多的佛家著作中,好像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例把俗家的名字当做出家剃度后的正式法名的。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人出家剃度后,师父都要给你取个法号,而且一般都是按照相应的宗派字辈来给你取名。你见过那个师父直接用你俗家的名字来作为正式的法名的?
  反正不管是应该叫慧能,还是应该叫惠能,正反双方都会列出一大堆的证据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不过,支持叫慧能的,要多一些。鉴于正反双方的证据太多,红尘洗梦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此,红尘洗梦表明自己的观点,慧能,确实应该写作慧能,而不应该写作惠能。
  首先古代慧惠可以通用。
  其次,红尘洗梦不用去看正反双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虚实相间的各种证据,红尘洗梦只看事实。事实就是,在红尘洗梦看过的从唐、五代、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众多的禅师们撰写的数百种语录和灯录中,绝大多数禅师言及禅宗六祖时,都是写的慧能,只有极少数写作惠能。读者诸君可以想想看,不可能古往今来,那么多高明的禅师全是文盲,不晓得慧和惠的区别?不可能一千多年来,那么多学识渊博的禅师,不知道自己最重要的祖师爷是慧能还是惠能?须知,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六祖慧能大师众多的儿孙们,不可能连自己老祖宗的名字怎么写都不知道了吧?况且,古代那些人咬文嚼字的功夫和精神,对比现在,只有过之,而绝无不及。所以,既然千多年来,那么多的饱学之士高明之人都写作慧能,那大家还有必要在慧惠之间争论不休吗?
  况且,就算是现在还有人重新发现什么证据,证明应该是慧或者惠,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不论是任何组织还是个人,都无法改变千多年来,那些已经成为铁证摆在那里的数量庞大的禅宗典籍里写着慧能的事实。
  所以,红尘洗梦坚定的认为,禅宗六祖,应写作慧能。

二、东山求法
  慧能大师小时候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啊,刚生下来的时候,就从一个官二代变成了贫二代,不到三岁的时候,父亲卢行瑫又丢下他们孤儿寡母去世了。母亲李氏为了孩子着想,没有改嫁,又带着小慧能从新州迁移到了南海(今广东佛山),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抚养着小慧能。一个寡妇,带着一个不能挣钱只会天天花钱出去的小宝宝,那日子自然是异常艰辛的。所以,慧能大师在很小的时候,就上山打柴,然后背到集市上卖掉,换回一点点微薄的收入,拿回家去贴补家用。到后来,母亲岁数大了,不怎么干得动活了,家里的一切开支,就全靠慧能上山打柴贩卖来维持了。
  日子就这样在清贫和平淡中一天天的过去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慧能大师就会和他身边众多的贫下中农一样,在一个小地方默默无闻的度过平凡的一生。
  可是,十几年后,一个看似平常却又好像命中注定的情节出现了。这个情节,彻底改变了慧能大师的一生,更彻底改变了中国禅宗的整体命运。
  这天,慧能大师和往常一样,担着木柴来到集市贩卖。慧能大师正坐在地上等着买主上门,忽然有个人摇头晃脑的念着《金刚经》过来,当这个人念到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慧能大师在一旁听了,心里忽地一动,好像自己感觉到了什么。于是上前问道:“请问你刚才念的是什么经文呢?又是谁传授给你的呢?”
  那人回答道:“这是《金刚经》,黄梅东山佛学院的弘忍大师经常叫人念诵此经,说但持此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慧能大师一听,居然马上就有了出家求法的念头,可是转念一想,又愣住了,自己远走他乡了,老母亲怎么办?
  慧能大师卖完柴后,闷闷不乐的回家去了。到家以后,李氏看到儿子有点愁眉苦脸的样子,便上前问怎么了?慧能大师便把自己想出家求法的事说了出来。李氏一听,也不禁愣住了。是啊,自己这么大岁数了,早就干不了什么活挣不到什么钱了,平时的生活,都是靠儿子那点微薄的卖柴钱来维持。他要是远走他乡了,自己怎么办呢。
  想到老母亲,慧能大师更是头大啊。母亲既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医保。自己一走,老母亲一个人根本没法独立生存啊。
  很快,慧能大师想出家求法却又欲走不能的消息,就在那一带传开了。在任何黑暗的世界,总有善良之人的。这不,当地一个大款,听说慧能要出家求法却缺少资金,于是来到慧能的家里,非常慷慨地给了慧能大师十两银子,作为慧能大师母亲的养老资金。读者诸君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区区十两银子啊,盛唐斗米八钱,大家可以算算看,这十两银子究竟有多大的实际购买力了。
  慧能大师安顿好老母亲后,便背上行装,前往黄梅弘忍大师的东山佛学院报名入学。
  慧能大师一路跋涉,首先到达了韶州,在这里歇脚的时候,慧能大师遇见了一个名叫刘志略的居士,两人陌路相逢,却是相谈甚欢,大有一见如故之感。于是两人立马就在那儿结拜成了异性兄弟。
  既然都是兄弟伙了,刘志略当然要请慧能大师到他家去做客了。于是慧能大师就跟随着刘志略来到了他居住的韶州曹溪口村。
  刘志略因为和慧能大师聊天聊得很愉快,再加上又成了结拜兄弟,所以非常热情的把慧能大师留在了家里做客,而且并没有让慧能大师离开的打算。于是慧能大师便暂时留在了村里。
  刘志略有个姑姑,已经出家为尼了,叫做无尽藏,就住在村子里的山涧寺里,而且非常喜欢研究诵读涅槃经。慧能大师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白天可以和刘志略他们一起外出干活,而晚上就可以回来,听无尽藏尼诵读涅槃经。
  听了无尽藏诵读了几遍涅槃经后,慧能大师对于经文大意,居然就了然于胸了。无尽藏尼感到非常的惊讶,于是拿着手中的涅槃经,把自己从前不认识的字翻出来,请慧能大师认读给她听。
  这一下就把慧能大师难住了,因为慧能大师从小就是个失学儿童,根本没机会进过学堂学习。慧能大师只好对无尽藏尼道:“不好意思,我没上过学,经文上面的文字,我大都不认识。不过经文的真意,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便问我”
  无尽藏尼就更奇怪了:“你既然不认识经文上的文字,那你又怎么能够解释经文的含义呢?”
  慧能大师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慧能大师这话一说出来,无尽藏尼惊异得不得了。是啊,语言文字那是有局限性的,我们不也常常有词不达意词不尽意之感吗?所以,能真实的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意,那才是正解啊。看来,慧能大师虽然字不认识几个,可是悟性那是非常高的。
  于是,无尽藏尼便拿着涅槃经,翻出自己多年来都搞不懂的经文,请慧能大师讲解给她听。
  几天下来,无尽藏尼对于慧能大师的讲解,感到非常的满意。于是便找到乡里那些有德望的老人们,对他们道:“前几天来村里的那个叫做慧能的年轻人,是个有道之人啊,你们乡里应该把他供养起来才是啊。”
  大家一听无尽藏尼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没错。于是乡亲们竞相前来礼拜慧能大师。不过,人来得多了,慧能大师居住的地方,就显得非常拥挤了,搞得大家都不方便。
  正好村子里还有一座已经荒废多年了的宝林寺,于是大家商议,每家每户都出点钱出点力,把那个宝林寺稍微打理一下,然后请慧能大师住在那里。
  慧能大师住在宝林寺后,因为慧能大师天赋极高无人可及,而且悟性同样登峰造极,所以给大家讲解的东西,都是大家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自然来找慧能大师讲经说法的人日趋增多,这座原本荒芜了的宝林寺,没多久就在四周火了起来。
  宝林寺火了,可是慧能大师却非常冷静,想着自己当时离家出走,那是为了找当世最顶尖的禅学大师深造的,留在这个小山村里,自己怎么能得到提高呢?
  说走咱就走,慧然大师立马收拾行装,告别乡人,又往东山佛学院而去。
  这一天,慧能大师来到了乐昌县,听人说有个叫智远禅师的,禅法高深,现在就在西山修行。于是慧能大师便一人寻了过去,终于在西山一处石室里找到了正在坐禅的智远禅师。慧能大师于是上前向智远禅师请教坐禅。
  没过多久,惠纪禅师也来到了西山修行,慧能大师便又向他请教佛法。有一天,惠纪禅师坐在那里念诵《投陁经》,慧能大师一听,不由得叹息道:“经意如此,今我空坐何为?”惠纪禅师也早就发觉慧能大师天赋过人,对于佛法的领悟,更是非自己所及,于是他便对慧能大师说道:“你神姿爽拔,天赋超群,看来只有当世最顶尖的佛学教授弘忍大师可以教导你了,你何不去报考一下他的东山佛学院呢?”
  慧能大师本就是要去找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现在听到惠纪禅师也这么说,看来,冥冥中似乎自有天意啊。
  于是,慧能大师这次在路上没作任何的停留,一路跋涉,直奔黄梅而去。
  从广东新兴到湖北黄梅县,一千多公里的路程,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汽车,全靠两条腿一路跋涉,古人求学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佩的啊。
  经过三十多天的艰苦跋涉,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慧能大师终于风尘仆仆的来到了黄梅东山。
  进了寺庙,慧能大师便直接找到了弘忍大师,要求报考东山佛学院学习佛法。
  弘忍大师看着风尘仆仆一身乡下人打扮的慧能大师,问道:“你现在什么学历啊?”
  慧能不好意思的道:“没有学历,从小就是个失学儿童。”
  弘忍大师笑了笑:“你是哪里人啊,来这儿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慧能大师挺直了腰杆道:“弟子是岭南新州人氏,不远千里前来礼拜师父,只求作佛,不为别事。”
  “岭南新州,那里是个没开化的边远地区嘛,你又是个獦獠,怎么能作佛呢?”弘忍大师不动声色的道。
  慧能大师一听,这不是瞧不起人吗:“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岂有差别?”
  弘忍大师一听,不由得立马就对慧能大师刮目相看了,这番见解,胜过那些读了一辈子书的书呆子百倍啊。不过,玉不琢不成器,看来,还得多加打磨一下他才是啊。
  于是,弘忍大师道:“就你现在这个文化水平,要报考我的东山佛学院想必你也考不上,这样吧,你暂且先以行者身份留在这里,有空了,就去佛学院旁听下课。哦,对了,寺院的碓坊还差人手,你先去那儿待着吧。”
  于是,慧能大师便来到碓坊,干些劈柴踏碓的杂活。有空闲时,便跑到佛学院教室外面站着,听听弘忍大师给大家讲授禅法。
  就这样,一晃八个多月就过去了。这天,弘忍大师在学院的告示栏贴出公告,说马上进行毕业考试,要求大家把自己的毕业论文交上去,考核成绩第一名的,不仅把金襕袈裟传给他,还委任他为达摩佛学院第六任院长。这一下,整个东山佛学院立马就轰动了起来,因为这个第一名的奖品实在是太丰厚了啊。
  慧能大师听说后,根本就没把这张告示当回事。东山佛学院有七百多名学生,能写会道成绩优秀的同学多了去了,怎么说也轮不到自己啊。再说了,我是为了佛法来的,那个什么院长岗位和那件什么金襕袈裟,身外之物而已,跟佛法毫无关系,去争这些东西干嘛。所以,慧能大师继续在碓坊干活,也没闲心去构思什么毕业论文。
  这天,慧能大师正在碓坊踏碓,忽然外面有很多同学有说有笑的回来了,很多同学嘴里还念念有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大师拉住一个同学问道:“师兄,看你们有说有笑的,念叨什么呢?”
  那个同学没好气的道:“跟你这个乡下来的土包子有什么好说的,自己到学院告示栏那儿看去。”
  慧能大师听了,也没生气,这种人,实在不值得浪费时间和他们计较。再说自己还有一大堆活要干呢。
  另外一个同学看到气氛有点尴尬,赶紧上来打圆场:“那边有人贴出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就连师父都说写得好,让我们大家念诵呢。”
  傍晚,慧能大师终于把自己手中的活干完了,于是,他便来到了学院的告示栏一看究竟。到了那儿一看,原来告示栏有人把自己的毕业论文贴了出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是哪个同学写的哦,慧能大师再往下看,居然没有署名。
  这个同学写的这篇毕业论文,并不是很好嘛。慧能大师寻思着,有心可观照,有身可拭擦,这道理不对啊。佛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这个身子,只是一个虚幻之躯而已,何执之有?《金刚经》又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如此,哪有一个不变的心可供观照。至于那些尘埃,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我心不生,尘埃从何而起?尘埃既不起,何用去拂拭?
  看来,这个同学写的这篇毕业论文对于佛法的领悟,还没到家啊,居然弄得那么多的同学在用心的念诵,这不是在误导同学们吗?看来,我得把他的这篇论文改改才是。
  于是,慧能大师找来毛笔,就在这篇毕业论文的旁边,也把自己的论文写了上去: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写完后,慧能大师便回碓坊休息去了。
  对于这个偈子中最为有名的那句“本来无一物”,现在有很多的专家学者都认为是被后人篡改了的,原文应该是“佛性常清净”。
  现在存世的《六祖坛经》的版本,有二十余种,有的版本中对于这首偈子第三句的记载为“本来无一物”,有的记载为“佛性常清净”。但是最普遍的记载为“本来无一物”。不过,后来发现的现存时间最早的《六祖坛经》敦煌本里面记载为“佛性常清净”,所以,很多专家学者便以此为依据,说现在流行的《六祖坛经》通行本里的“本来无一物”这句话是后人篡改而来的,原文应该是“佛性常清净”。
  《六祖坛经》的原本,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独立、完整的《六祖坛经》版本敦煌本,其写作年代已经被绝大多数专家定格在五代时期。
  但是远远早于这个时期的相关文献中,我们却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记载。
  我们先来看看丰干禅师的一首诗歌: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
  丰干禅师的这首诗歌,一看就是对慧能大师偈子的评唱。丰干禅师虽然其生卒年在各种典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宋高僧传》中却记载丰干禅师于先天年间(公元712——713年)在长安行化,并且还给台州刺史闾丘胤治病。据此,丰干禅师的生活年代,远远在《六祖坛经》敦煌本诞生之前。
  如果说丰干禅师的诗歌还不能确指的话,我们还可以来看看唐朝后期裴休(公元791年——864年)编辑的《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在此书中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记载有黄檗希运禅师(公元776年——855年)引用慧能大师的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成书于公元952年的《祖堂集》,是中国禅宗史上的第一部汇编典籍,其和《六祖坛经》敦煌本之成书年代接近。《祖堂集》成书后不久,即在中国国内失传,九百多年后,才在海外发现并传入。正因为如此,《祖堂集》才是中国早期禅宗典籍中,原貌保存最好、最不可能被后人修改的禅宗典籍。而在此书中,慧能大师偈子的第三句,同样是“本来无一物”。
  如此看来,在没有发现《六祖坛经》原本的情况下,我们在文献中能看到的慧能大师这首偈子的最早记录,是在《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里面,而此书中记载的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再加上“本来无一物”这句话,早就经过《六祖坛经》通行本的广泛传播而世人皆知了。所以,慧能大师这首偈子的第三句,红尘洗梦认为应该是“本来无一物”才正确。

  慧能大师的偈子,对于神秀大师的偈子,从思想到内容,都是一次拔高。而且,表述的非常到位。但是,禅,是活泼泼的,不是死物,不是照本宣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然的话,禅师岂不同那些只会照本宣科望文生义的法师们一样呆板了。
  所以,慧能大师可以在神秀大师的基础上把意思更翻进一层,你也可以在慧能大师的基础上再翻进一层,把本来无一物也扬弃掉,再把这个扬弃也扬弃掉,这就是空、空空、空空亦空,从而达到绝对的本体,但是这个绝对的本体,你要是把它当做实有之物,你又错了,它同样是不能观照、留念、把持的,它其实也是本来无一物的,这就又转回来了。所以,本来无一物这句话,实在是绝妙之句啊。
  慧能大师能在神秀大师偈子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翻出新意,读者诸君有兴趣的话,同样可以试试在慧能大师的基础上再翻出新意,表达出自己的悟解出来。如果暂时还办不到的话,我们可以来看看别的禅师是怎么说的。
  北宋的黄龙死心禅师就写出一首偈颂,来表达自己对慧能大师偈子的悟解:
  六祖当年不丈夫,请人书壁自涂糊。
  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后来的大慧宗杲禅师又对黄龙死心禅师的偈颂评唱道:且道钵盂是物不是物,若道是物,死心老亦非丈夫,若道非物,争奈钵盂何。
  明末清初的天笠行珍禅师评唱此则公案道:
  掀倒菩提树,打翻明镜台。
  髑髅都粉碎,处处绝尘埃。
  由此可见,禅,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更不能掉在前人的窠臼里出不来。必须“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才能在禅海里游刃有余的。

  在红尘洗梦看过的众多的史料中,绝大多数都是说慧能大师是个文盲,自己不会写字,这首偈子,是找人代写的。对此,红尘洗梦实在不敢苟同。
  首先,慧能大师在南海时,听到路人念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有所感悟,这就说明慧能大师虽然没上过学,但并不是个彻底的文盲。不然的话,别人念到那儿,他怎么听得出来,然后再和自己的心灵起某种反应。
  随后,慧能大师碰到了修习《涅槃经》的无尽藏尼,并且和她相处过一段时间,也互相研讨过《涅槃经》,所以,慧能大师不论是文字还是佛理,都应该又继续学习了一些。因为慧能大师外出本来就是求佛法的,所以不管是碰上无尽藏尼,还是后来别的禅师,他没有不认真的去向他们学习的道理。须知,那个时候慧能大师还没有成佛作祖,不然的话,他也不会长途跋涉外出求法了。
  后来,慧能大师又在乐昌县拜访了智远禅师,慧能大师更是专门留下了跟他学习了一段时间禅法。随后又向同在一个山头修行的惠纪禅师讨教佛法,然后才去的黄梅。
  所以,符合历史事实的就是:慧能大师到黄梅时,是个粗通文墨,有相当佛学根基,但是天赋奇高的人。
  到了弘忍大师的寺庙后,大家可以想想,慧能大师既然是千里迢迢来求学的,除了干活外,不可能不读书识字啊,不可能不看经诵经啊。而且,就是你想不看经不念经庙里的师父还不允许呢。所以,这八个多月的时间,慧能大师绝对不会白白浪费掉的,绝对会如饥似渴的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提高的。
  这样的话,八个多月后,慧能大师要写个偈子,还用得着去求人帮忙吗?
  而且,再看看现在的《六祖坛经》,里面慧能大师在传法过程中对《金刚经》、《维摩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等众多经典的熟练引用和批判下语,这岂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所能办到的。别说文盲办不到,就是现在的那些什么教授博导佛学院讲师等等都办不到。

天刚蒙蒙亮,弘忍大师端坐在蒲团上,就听见远处传来很多人的嘈杂声。难道出什么事了?
  弘忍大师起身走了出去,来到了人群前:“你们不去上早课,都在这里瞎嚷嚷什么呢?”
  大家看见院长来了,都赶紧作礼散在一边。
  法如同学上前道:“师父,公告栏那里又有人把自己的毕业论文贴出来了,大家都觉得比前面的论文写得更出色,简直不可思议。”
  哦,原来是这样。弘忍大师走到了公告栏那里,果然又有一篇毕业论文并排写在了那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大师回过头来,望着围在四周的同学们道:“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法如同学凑了上来:“知道,有人看见是慧能同学昨晚上写在这儿的。”
  “想不到慧能这个从乡下来的人也能写出这样的毕业论文,看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啊。”
  “这篇论文水平简直太高了,非一般人所能及啊。”
  “慧能同学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论文,简直就是肉身菩萨啊。”
  人群中同学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的就说开了。
  弘忍大师把鞋脱了下来,用鞋底把慧能大师的毕业论文擦去:“这篇毕业论文,亦未见性。”
  同学们一看师父都这样说了,便都不吱声,纷纷散去了。
  第二天,弘忍大师瞅着四下无人,便来到了慧能大师干活的碓坊,看见慧能大师正在那儿舂米呢。弘忍大师表扬道:“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啊。”
  慧能大师笑了笑,继续舂着米。
  弘忍大师又道:“米熟没有啊?”
  这种一语双关的话,对于慧能大师这种天赋奇高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啊:“米早就熟了,只是还差最后筛一下了。”意思就是佛法大意,我早就领悟了,就等着师父来印可了。
  慧能的双关语,自然也迷惑不了弘忍大师,弘忍大师用自己手中的柱杖在碓臼上敲击了三下,然后就回去了。
  自然,弘忍大师的动作,也瞒不过慧能大师的法眼。
  于是,当晚三更的时候,慧能大师便一个人来到了弘忍大师的方丈室。
  弘忍大师看见慧能来了,便关上房门道:“我现在再详细的给你讲解一遍《金刚经》,别的佛经也可以以此类推给别人讲解,你认真听好。”
  慧能大师道:“《金刚经》大意,我早就懂了,师父就不用讲了吧。”
  弘忍大师道:“你懂了,那是你的事,可是你以后迟早要为人师,不可能不给大众讲经说法啊。你如果精通经文,再加上你过人的悟解,岂不相得益彰,更能令学人悟入三昧。所谓宗亦通教亦通,岂不美哉妙哉。”
  慧能大师听师父这样一说,便立马正襟危坐,恭敬的请弘忍大师讲解《金刚经》。
  听完后,慧能大师不禁大为佩服,想不到师父竟然能把枯燥的经文讲解得这样深入浅出而且生动活泼,并且还能阐发出新意,看来,师父果然是当世第一的佛学大师啊。
  弘忍大师看到慧能已经完全领悟了自己的意思,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对慧能道:“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摩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
  说完,弘忍大师用钥匙打开柜子,取出金襕袈裟来,对慧能大师道:“我把金襕袈裟交付与你,从现在起,你就是达摩佛学院的第六任院长了,希望你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能大师立马跪拜了下去,接受了金襕袈裟后,随即问道:“佛法我已领受,金襕袈裟以后要如何传付呢?”
  弘忍大师道:“昔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也。你应该马上离去,俟时行化,”
  慧能大师道:“那我应该到什么地方去好点呢?”
  弘忍大师道:“逢怀即止,遇会且藏。我现在就送你过江去。”
  于是慧能大师立马收拾包裹背在背上,和弘忍大师一起来到了九江驿。
  师徒二人找到了一条小船,随即上去,慧能大师抢先一步上前把住橹木摇了起来。
  弘忍大师道:“慧能啊,应该是我渡你过江去才是啊。”
  慧能大师边摇边回答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我蒙受师父传授佛法,现在已经开悟了,所以只应该自性自度。”
  弘忍大师听了慧能的这番话,非常高兴:“如是,如是,以后佛法在你的手上,一定会大放光彩,使众生都受益的。。”
  慧能大师过江后,拜别师父,马不停蹄的就往南方走,走了两个多月,来到了大庾岭,一路奔波,异常劳累,慧能大师于是就在路旁找了个平坦的地方歇了下来。可是,慧能大师没想到,很多人正跟着他的方向追赶过来,你倒是歇息了,可是追赶的人,却是马不停蹄犹恐追赶不及的呢。

  东山佛学院的教学大楼里,同学们一个个叽叽喳喳的闹麻了:“师父今天怎么又不来上课呢?”
  “是啊,这都有好几天没来上课了。”
  “师父是不是病了啊?”
  “别瞎说,师父身子棒着呢。”
  “那到底出什么事了啊?”
  “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对,我们都去问问,到底咋回事啊。”
  于是,一大帮学生相约着就来到了弘忍大师的方丈室。
  弘忍大师正端坐在蒲团上坐禅,对于外面来了那么多人,似乎毫无感觉。
  大家把法如同学推到了最前面,因为想着他和师父平时挺谈得来的。
  法如同学推脱不掉,只好硬着头皮走到弘忍大师身边问道:“师父,你老人家怎么好几天不来给我们讲佛法了啊。”
  弘忍大师头也没抬:“佛法已经往南去了,我还讲什么呢。”
  弘忍大师此话一出,大家都不由得大吃一惊,佛法竟然有人带往南方去了。
  法如又问道:“请问师父,佛法谁人得之?”
  弘忍大师道:“能者得之。”这又是个双关语啊,既是有能耐的人得之,也是名字是能的人得之。
  大家默不作声,退了出来。一到外边,大家就嚷开了。能者得之,那个从岭南来的土老帽不就叫慧能吗。难道会是这个乡巴佬得了师父的金襕袈裟?
  于是,大伙儿都往碓坊来找寻慧能,却哪儿有人啊。这一下,大家就更肯定是慧能拿着金襕袈裟往南方去了。
  这一来,同学们便闹开了。
  “慧能只来了八个月,我比他先来佛学院好几年,凭什么师父要把佛法传给他呢?”
  “神秀师兄早就担任助教了,凭学识,凭颜值,神秀师兄强过那个乡巴佬百倍,应该是神秀师兄得到金襕袈裟才对啊。”
  “慧能只是个旁听生而已,学没上几天,大字识不得几个,也配把金襕袈裟带走?”
  “既然我们大家都认为他不配得到金襕袈裟,那我们就去把他夺回来。”
  “好,好。”
  “对,我们马上出发去追,一定要把金襕袈裟夺回来。”
  于是,东山佛学院里至少有一半的学生立马收拾行装,有的还带着家伙,前来追赶慧能大师,希望能把金襕袈裟夺回来。
  三百多人的队伍,一跑到大道上,大家身体素质的优劣,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自然,跑到前面的,都是那些身强力壮之人。其中跑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慧明同学。
  因为慧明同学曾经当过兵,在部队上受过严格的训练,并且还担任过唐朝十六卫里面的一个四品将军,四品将军,在唐朝九品三十级的官位中,算得上是中等偏上的大官了。
  慧明同学受过严格的训练,自然一路跑到了前面,追到大庾岭的时候,远远看见慧能大师在岭上,不由得一阵激动,赶紧追了过去。
  慧能大师在岭上远远一看是慧明同学追上来了,不由得暗暗叫苦,要跑,自己肯定跑不过他,要打,那自己就更不是对手了。自己和他往日无缘近日无仇,他紧追不放,无外乎是想着那件金襕袈裟。于是,慧能大师赶紧把背上的包袱放下来,拿出装有金襕袈裟的小包袱,然后把它放在路边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心想,这件袈裟是传法的信物,岂可靠着强力来夺取吗。然后赶紧躲在一旁的草丛中,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
  慧明同学急匆匆的追了过来,却转眼间就不见了慧能大师的踪影,四下一打望,看见路边有个小包袱,心想,刚才只有慧能在这儿,这应该就是慧能身上的东西。于是,慧明同学便上前去想把包袱拿起来,谁知慧明同学使出吃奶的劲,竟然没把这个小包袱拿起来。慧明不禁大惊失色。于是对着岭道两边喊道:“慧能,你出来,我并不是来争夺袈裟的,我是为求佛法而来的。”
  慧能大师一听,立马就放下心来。然后从草丛里钻了出来,趺坐在一块石头上。
  慧明同学上前作礼道:“既然师父已经把佛法传授给了你,那就请你指点我一下吧。”
  慧能大师道:“你既然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然后我才给你说。”
  于是,慧明同学站在那里,立即收敛心神,沉默良久。
  慧能大师马上道:“不思善,不思恶,正当这个时候,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慧明同学一听,不由得恍然大悟。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原来起心即乖,动念便错。佛性根本就不用去思维,更不用起心去求,他就在你的内心,从来就不曾离开过。
  于是慧明同学又问道:“那么我今后应该去哪个地方比较好点呢?”
  慧能大师道:“逢袁则止,遇蒙则居。”后来,慧明同学果然在江西袁州蒙山定居,并且聚徒习禅,大弘慧能禅法。
  慧明同学领悟了佛法,非常高兴,立即作礼告辞而去。来到岭下,正好碰上后面追赶的同学们跟了过来,于是慧明对他们道:“那上面我刚上去看过了,没人,我们应该往另外那条道路追赶才是。”大家看到刚从岭上下来的慧明这么一说,都没人怀疑有假,于是大家都往另外的道路追赶去了。

  慧能大师好不容易摆脱这帮人的追赶,又一路跋涉,来到了曾经待过的曹溪宝林寺,不料九个多月后,竟然又有人追赶到寺庙里来了,慧能大师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躲进寺庙的前山里。那帮人搜寻不到慧能大师,便痛下狠手,决定放火烧山。你要是不想被烧死,你就乖乖的给我滚出来,你要是不出来,那就等着直接被烤熟吧。反正不论怎样,他们都认定慧能大师是死路一条了。
  熊熊的大火伴着滚滚的浓烟从山脚燃起,慧能大师一看,赶紧就往山顶上跑,可是一路紧赶快跑,好像没发现什么地方可以藏身啊,正在着急的时候,忽然看到前面有几块巨石伸展出来,里面正好形成一个凹陷处,好像可以容人,慧能大师赶紧跑了过去,藏入这个地方。这真是一个天然的容身之处啊,正好可以藏个人,而且伸展出去的石头还可以把火焰挡住。就这样,慧能大师终于又逃过一劫。
  熊熊的大火伴着滚滚的浓烟没多大功夫就席卷了整个山头,那帮人远远在一旁看着,心想慧能大师这回肯定没命了,便得意的离去了。
  这帮人真是心狠手辣啊,看来,宝林寺这个地方是不能再待下去了。慧能大师又来到了广东的怀集和四会之间隐藏。后来又跟随在四会乡下一队猎人中,常年在山中打猎,以此躲避别人的追寻。
  不过,现在的慧能大师至少算半个出家人,又担任了达摩佛学院第六任院长的职位,跟猎人队伍混在一起,杀生吃肉的事情,那是天天都要面对的啊。还好,猎人们知道慧能大师是个行者,不杀生,也没勉强,只是每天安排他看守捕鸟兽的罗网。慧能大师就常常利用看守罗网的机会,经常趁着四下无人,把不小心落入罗网的鸟兽放走。
  到了吃饭的时候,猎人们那肯定是就地取材啊,马上就把捕获的鸟兽开膛破肚,生火下锅。可是慧能大师不敢吃啊,怎么办?于是,慧能大师只好去山上找些野菜,放在煮肉的锅边一起煮。吃饭的时候,猎人们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而慧能大师只是默默的吃着他的野菜。有猎人问道:“你怎么不吃肉呢?”慧能大师幽默的道:“但吃肉边菜。”
  不过,闲来无事的时候,慧能大师也常常给猎人们讲些佛法的道理来开导他们。
  就这样,一晃五年的时间飞快的就过去了。慧能大师寻思道,都过去好几年了,那帮人不可能对自己还这么长久的念念不忘吧。自己也不可能一辈子就这样隐藏下去啊。看来,自己应该出山弘法去了。

  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八日,慧能大师来到了广州法性寺,正好遇上印宗法师在寺里讲涅槃经,前来听讲的僧众那是非常的多。印宗法师是个非常高明的讲师,跟那些只能照本宣科的法师完全是两回事。他常常鼓励学僧们互相讨论研究佛法大意,在双方的争辩中,明白优劣,共同提高。
  正月十三日夜,印宗法师在寺里高悬一面幡旗,然后让学僧们进行讨论,他在一旁坐听。
  晚风吹得幡旗哗哗作响,有学僧便开始发表高论了:“幡是无情之物,因为风吹,它才动的。”
  第二个学僧马上提出不同意见道:“风和幡都是无情之物,如何能动呢?”
  第三个学僧解释道:“风和幡,因缘和合,所以就一起动了。”
  第四个学僧道:“幡根本就没有动,那是风自己在动而已。”
  于是,下面的学僧们议论纷纷,大家各人支持一说,现场顿时吵作一团。
  但是一直在下面听讲的慧能大师一听,他们所议论的,都没有领悟佛法真意。于是上前道:“各位师父,可否让我这个俗家人说上一句?”
  既然印宗法师历来都是鼓励大家要互相讨论互相辩论的,所以,马上就有管事的僧人高声道:“大家都静静,我们来听听这位居士的高论。”
  大家一听,立马就把眼光全集中到慧能大师身上来了。
  慧能大师站了出来,平静的道:“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大家一听,都感到非常的吃惊,许多人更是立马就敬佩得不得了。
  就是一旁的印宗法师听了,也感到非常的惊异和叹服。
  是啊,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你的心如果能如如不动,风幡又如何能动呢?
  这个故事诞生后,自然也引来了后世众多禅师的评唱,红尘洗梦个人觉得,南北宋交际间的佛心本才禅师之偈颂,最为高明:
  指出风幡俱不是,直言心动亦还非。
  夜来一片寒溪月,照破侬家旧翠微。

  第二天一大早,印宗法师便把慧能大师请到了他的方丈室里。
  印宗法师道:“听行者昨晚上的高论,你肯定不是平庸之辈,请问你曾经请教过哪个师父呢?”
  慧能大师道:“我的师父是黄梅东山佛学院的弘忍大师。”
  原来是当世佛教界头号高手弘忍大师的弟子,印宗法师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弘忍大师说佛法已经传往南边去了,莫非就是你不成?”
  慧能大师道:“是的。”
  印宗法师不由得站了起来:“既然是你,那么就应该有达摩佛学院第六任院长的委任书和传法信物金襕袈裟,行者能不能拿出来给我开开眼界呢?”
  慧能大师没有说话,取下背上的包袱,从里面把委任书和金襕袈裟拿了出来,放在印宗法师面前的书案上。
  印宗法师一见,不由得肃然起敬,面前这个人,果然是货真价实的达摩佛学院第六任院长。不过,这些东西是真的,那么肚子里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呢?看来,自己还得再打探下。
  于是印宗法师问道:“弘忍大师平时是如何教授学生的呢?”
  慧能大师道:“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无为、无漏。”
  印宗法师一听,不由得非常不解:“怎么会不论禅定、解脱、无为、无漏呢?”
  慧能大师回答道:“为此多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印宗法师道:“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慧能大师道:“法师平时讲解〈涅槃经〉,经中明白无误的讲了不二之法。比如高贵德王菩萨问佛道: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道: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
  印宗法师本来就是讲解涅槃经的,听慧能大师这么一说,立马就明白了不二之法的道理,不由得大为佩服,起身合掌,立马就拜慧能大师为师。
  于是,印宗法师召集寺庙所有的学僧道:“我以前给你们讲解的涅槃经,犹如瓦砾一般毫不值钱,可是刚才我请慧能行者到方丈室议论的涅槃经简直就是金玉一般。原来慧能行者是东山佛学院弘忍大师的传法弟子,并且被弘忍大师委任为达摩佛学院第六任院长。我们能见到慧能院长,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于是,慧能大师上前,把委任书和金襕袈裟展示给全体学僧看。大家一看,果然如此,于是纷纷上前顶礼参拜。表示愿意追随慧能大师学习禅法。于是,印宗法师当即就为慧能大师剃发,并且由法性寺智光律师授满分戒。
  这样,慧能大师便正式在法性寺传授禅法了。不过,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八日,慧能大师忽然对大家道:“我不想待在这里了,我想回以前待的地方去。”
  印宗法师道:“师父以前在哪里住呢?”
  慧能大师道:“韶州曲县南五十里曹溪村宝林寺。”
  于是,印宗法师与信众一共千多人,一起护送慧能大师来到了宝林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