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法的角度看长津湖战役

忧国更忧民,不吐不快。虽无力补天,不妨针砭时弊,也是公民义务之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长津湖》-- 从兵法的角度看此战役

 下一个

中方:大本营、毛的战略意图用的还是毛氏兵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其实是孙子:‘十则围之’的意思。长津湖大致也是十比一的格局。注意:韩战时中国绝对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在东西两线同时发难,是‘两个拳头打人’。可正是毛自己批判过的1933年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失败的左倾路线的口号和策略。难道十几年后自己也想左倾一把?

总司令彭德怀用的是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开始时示弱,佯败,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美军果然上当。

兵团司令宋时轮用的是孙子兵法:‘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用了韩信兵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里抢修鸭绿江大桥,实则早就从中国出发,晚上急行军,布好口袋,先一步占了高地。

这些将军不是完人,确有违反兵法之处:孙子曰:‘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军无辎重则亡,’。加上不等冬装,单衣又无重武器就赶到零下40度的战场埋伏,这种不顾战士饥寒交迫与死活的做法,孙子不为也,败笔也!之所以伤亡数倍于联合国军。违反兵法,用几万条人命染红自己的红顶子,很残忍!

远在长津湖一役打响两个月前,中方应早已得到情报,并研究过9/9/1950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Report, NSC 81/1 文件。(此报告是当时美国国会、杜鲁门頒下的国策):毛应已完全了然美国的底线和既定决策是:美军如发现中、苏大举参战,则维持38线为界,不许北进。所以,当时只要中国军队大摇大摆,甚至虚张声势,大举跨过鸭绿江,陈兵几十万於江边,做出态势即可达到保北方的目的。美机发觉后,杜鲁门必然按上述计划下令撤回38线。如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何必赔上这么多生命?多半是毛本人想教训美国、存有‘打出我在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威风’的私心杂念,才下令搞点阴的,不单单百万生灵涂炭,还给了金胖子自吹为‘百战百胜的钢铁名将’的私人资本,北朝鲜沦为金家三代的奴隶,饥寒交迫,还起不来革他们的命。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又说:‘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毛本来可不出兵,或做出出兵的态势来达到效果。有如今天核大国虽不发一弹,而可用核威胁使对方让步。所谓‘唇亡齿寒’的诡辩说法,是不符合国际法准则的。所以真正知兵者如林彪、粟裕、陈赓,都明确表态不想打。苏联在联合国表决时都不敢出席,更不敢用否决权。正是理亏、心虚的明证。只有毛好大喜功,狂妄好杀,刚愎自用,硬要出兵趟浑水而已。

美方:战略意图:使用东西两股主力作钳形攻势,快速推进,互为犄角,会师鸭绿江。应知师老则兵疲,各国士兵早有厌战之心,一心打算回家过圣诞节。

Almond将军轻敌冒进,乃兵家大忌。Smith将军宁违军令,小心推进,步步为营,  加建临时机场,预留退路。及早发现上当后,进退有据,临危不乱。自己和重装备好不容易突围后,还掩护了九万多愿走的居民安全撤退,比三国时刘玄德撤退还仁义,真名将也!顺便提一下,当时北方百姓,居然有近十万都甘愿冒险随军南渡。  可见民心害怕朝鲜劳动党的统治,文在寅父母就在其内。对比仁川登陆后,金某惨败,北逃进我国东北时,没带走也不会顾念自己的百姓。这还不发人深省吗?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总结的好!
明海蓝天 发表评论于
见解不凡,好文。
MarsFather 发表评论于
长津湖战役,从战役本身讲,中国赢了,把联合国军打退了。这个战役是保住金政权的重要一环。保住金政权是中国整个韩战的目的。目的达到了,金政权至今已经延续三代。但从中国的长远战略利益看,自我牺牲太大了。一是已经离开的美军回来了,而且驻着不走了,给中国极大的战略压力,延续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二是当时本来可以打下台湾实现统一,由于韩战耽误了,至今中国还处于分裂状态;三是损失了太多的生命,虽然说中国喜欢不惜一切代价,但生命的代价是过于沉重了;违反联合国决议,和联合国军打仗,入侵韩国,背上了道义上的历史坏名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