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破青天》最后一卷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冲破青天》最后一卷
       
《冲破青天》到了最后阶段,看到涩泽荣一也老了,当年和孙文谈判的一段剧情,联想起百年前的孙中山与日本人的接触是多么频繁。
  孙文曾说“日本是我的第二故乡”,“无日本即无中国,无中国亦无日本”。在孙文为中国革命奔走的三十年岁月里,约有9年在日本度过。
  在日本有唯一一所专门纪念孙中山的公共设施神户孙文纪念馆。日本人认为 “日本不仅是孙文流亡的避难所,也是他与华侨和留学生一起推动祖国变革的活动基地和重要的资金来源地。”
  1905年,促成辛亥革命成功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创立,1914年,旨在重建中华民国的中华革命党亦在东京结成。这些虽以留学生和华侨为主干进行,但对孙文的理想产生共鸣的日本人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支援活动。从一生追随、矢志不渝的宫崎滔天,到倾其财力、支援革命的梅屋庄吉,为辛亥革命牺牲的第一位外国人山田良政和为组建中华革命党四处奔走的萱野长知,再到为保护流亡者孙文而游说日本政府的是犬养毅、头山满。此外,日本商界中有欲与孙文推进合作事业的涩泽荣一等人,学界里有与孙文心灵相通的南方熊楠。
  日本明治、大正时代的中日关系曲折复杂,身处其中,日本与孙文的关系也并不单纯。随着时局的不同,日本政府对孙文的态度屡次反复、晦暗不明。虽然有很多日本人帮助孙文流亡日本,亦不乏仁人志士为之倾注巨额财富乃至生命,但背后动机之复杂有待考量。  但在民间,日本普通百姓对于孙文的记忆却更加朴素自然。因为祖辈与孙中山的交往,这些日本人在口耳相传中获知不少孙文的生活细节,在他们的印象中,那位“个子矮矮的男人”重感情、讲义气,所以他们至今珍存着这位“老友”的照片、信件和题辞。
孙文与涩泽荣一相见,并且也许诺支援孙中山的事业,但条件是发展经济而不是使用于战争。然而,在剧烈动荡的年代时事不断变化,孙中山在袁世凯的排挤下哪有心思和余力埋头发展经济?可惜孙中山和涩泽荣一没有接上轨,当然就无法拧在一起。
      涩泽荣一立足于《论语》,他认为《论语》以及儒学是他个人事业的动力与指导思想,他更加主张日本的资本主义以及商人的伦理必须建立在《论语》以及儒学之上,他类似韦伯(Max 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描述的商人,他对经商与事业是有强烈的使命感,他对孔子以及《论语》也有强烈的宗教情怀,这两者是同时并存而不悖。
    涩泽荣一毕生提倡道德与经济合一或义利合一,念兹在兹,在他去世前二年,在九十岁高龄时,他留下一首汉诗:义利何时能两全,每逢佳节思悠然,回头愧我少成事,流水开花九十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