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只是人类历史中短暂的不得已的选择。都市迟早会被彻底淘汰。
人类群居生活的两大基本动力,一个是工作上的合作方便。一个是生活中的社交方便。但是网络的兴起,全球化的发展,原子家庭的进一步破碎。加上疫情的推动。宅,已经是大趋势。和邻居的共同性越来越低。伙伴朋友往往都不在一个城市,甚至不在一个国家。
前工业化社会的都市,基本上就是商业和政治的需求。工业化早期的都市,则是大量工业人口聚集的需求。这三种需求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大都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只剩下历史遗留问题和麻烦了。实际上对于生活在千万级人口都市中的人来说,其对都市大部分地区的了解,甚至不如对在地球反面某个更有生活关系的小地方的了解。可以说是终生都很少涉足的。去一趟都市的另一端,和去一趟地球的另一端的难度其实差不多。
每一个都市其实都是若干卫星城或者分城的组合。一般人的生活范围也就是五十万到五百万人口范围。再大的都市都完全没有关系。实际上五万人口的城镇就基本可以自循环。五十万人的就基本上完备。五百万人口的基本就是有意义的上限。
那么把几十万上百万人口堆在一起,就会产生和满足相应的“都市”需求。于是差别就在于,这些人口是平摊还是堆高。对于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而言,怎么都不影响所需要的“都市”功能。差别无非是开车停车,还是电梯地铁,时间上可怕也差不多。能源消耗,污染程度也差不多。
那么显而易见,人类是属刺猬的。不需要抱团也能取暖的话,没几个人还乐意挤在一起。即使有,也只是对实体店留恋一般的老情绪。终将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