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邓朴方康华帝国
大家一定记忆犹新,“反官倒、反腐败”,在国人一片喊打声中,康华被撤销。
康华是高干子弟扎堆的地方,这些高干子弟进来之前,最大的也就是处级干部,大多数是一般干部,有的还在单位不得志。(80年代的高干子弟在官场商界还没露头角)。但是“基金会”“小康华”“大康华”都有行政级别。“小康华”是司厅级,“大康华”是省部级。进来时是高干子弟,出来时都是高干了。没有人能说清楚,康华进了多少高干子弟,康华又走出了多少高级干部。事实上,康华为中国官场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市长以上的高干。
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确实有些事情要向人民作出交代,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
“康华”:中国官倒与腐败的始作俑者
一度声震海内外的“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正式被中共中央清理后,已经销声匿迹,不过“康华”的骤起骤落,却一直是一个谜……
康华公司背景:“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曾经闻名于海内外,因为“康华”与“白猫黑猫”祖师爷的大公子邓朴方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小康华”“大康华”及其母体中国残疾人基金会,邓朴方手下的管理人员是清一色的高干子弟,中下层管理干部也百分之百是凭关系进来的。无论是小康华时期还是大康华时期,总公司、二级公司和外地分公司使用了不少犯错误下台的干部和退居二线的高干(国务院部委司局长以上的干部,地方副市长以上的干部),再加上原来的高干子弟。
因此这个公司能量惊人,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都有康华的一杯羹,国务院有什么部委,康华就有什么公司,有些部委撤消精简下来的公司,康华都捷足先登收入旗下。
很多从国家部委到康华任职的干部,都把生意做回了原系统。如石油部出来的,在康华继续干石油生意。跑陈幕华那里公关,建起了康华自己的金融机构和租赁公司。
最后连保险业和民航业都想干。(被国务院坚决制止了)。还想在山东和日本合资一家相当于宝钢规模的钢铁公司。(冶金工业部一状告到国务院,才罢休。)
说康华是“官倒”,康华人不服气,说它不是“官倒”,全国人民不服气!
到底是不是“官倒”,看看其人员组成和经营范围、运作方式(可以直接找赵紫阳),就知道了。
最后,1988年秋,李鹏、姚依林的治理整顿政策出台之后,成立刚半年的“大康华”,首当其冲。六部委联合调查组进驻康华,在群情汹涌,国人一片喊打声中,将其撤销。“大康华”寿命不足两年,其中一年还是在被审查中度过的。
“康华”高干子弟扎堆
“康华”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派生出来,名义上是办企业养残疾人事业。
邓朴方说“大康华”同“基金会”脱钩,但公司赚到的钱还是要为残疾人办事,实际在财务上还是同“基金会”有直接联系,根本的一条就是减轻国家对残疾人的负担。
康华是高干子弟扎堆的地方,这些高干子弟进来之前,最大的也就是处级干部,大多数是一般干部,有的还在单位不得志。(80年代的高干子弟在官场商界还没露头角)。但是“基金会”“小康华”“大康华”都有行政级别。“小康华”是司厅级,“大康华”是省部级。进来时是高干子弟,出来时都是高干了。
“小康华”,即“康华公司”(后来改注册为“中国康华实业有限公司”)是84年9月成立的,邓朴方是董事长,王鲁光(王树声之子)任副董事长,俞Z声(黄敬之子)任总经理。
没有人能说清楚,康华进了多少高干子弟,康华又走出了多少高级干部。事实上,康华为中国官场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市长以上的高干。
“大康华”即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是1988年3月拿到执照的。公司三巨头都是邓朴方亲自邀请出山的省部级退居二线干部。
轰轰烈烈“大康华”
曾为“康华”公司发起人之一的王晓光(其父王延春,曾任湖南省委书记)说:“邓朴方找赵紫阳谈过几次。头一次谈,赵紫阳听完邓朴方的想法后说:‘先不要成立大的了,你就把那个小的搞好就行了……把小的巩固住再说。’”
“后来‘小康华’确实搞得不错,邓朴方又找赵紫阳谈。这已是1987年初,赵紫阳同意了。由国务院办公厅下文,成立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
建“大康华”的方针是:以贸易为先导,实业为基础,金融为依托,科技为支柱。邓朴方同意这个方针。同时他考虑“大康华”是个部级公司的架子,要撑起这个公司,必须有几位部长级的老干部。邓朴方首先想到了原冶金部部长唐克。邓朴方找唐克谈话,唐克果然像大老板。一米八的大个子,嘴里咬一支和他的体型很般配的粗粗的雪茄烟,一声不响地听邓朴方讲。
“嗯”,唐克从嘴里拔下那支粗大的雪茄烟,像抓了一支大笔似地挥挥,“最近,我正研究21世纪的经济走向。你们的想法很好,对头。”他将雪茄烟在半空中一戳:“行,为残疾人服务,我愿当这个董事长,争取把公司搞好。”
“我再给你推荐两个人,高扬文和周传典。”唐克推荐的这两个人都是他的老搭档,曾任冶金部副部长。
于是,“大康华”的领导班子便这样定下来:董事长,唐克;副董事长,高扬文;总裁,韩伯平(时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副总裁,周传典(常务)等。但是,后台老板(垂帘听政者)依然是:“白猫黑猫”祖师爷的大公子——邓朴方。
“大康华”成立时,国家投入1亿人民币,“小康华”及“康辉旅行社”带入7千万资产。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最初只筹建了7个二级公司,都是正局级。
在康华公司成立大会上,唐克、高扬文先后讲话。唐克说:“我讲了,总公司是管理型,我再给你们现在的工作制定一个方针,叫作‘跑部’方针。不是跑步,是跑部……”
唐克那支雪茄在半空里书写,“部门的部,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都管着许多公司。但现在下文件了,要求脱勾。这些公司脱到哪里去?各部把公司交给谁?”唐克灿然一笑,将粗大的雪茄朝怀里画个弧圈,一只眼神秘地挤挤:“所以要‘跑部’。动作要快、要勤……”
唐克之后是高扬文讲话:“原来议定‘小康华’专攻外贸,我看有侧重是对的,但除此外,7个二级公司也可以做外贸。现在搞改革么,哪些行业适合康华做?说不准。所以要跨行业、跨地区,允许业务范围交叉……”
“唐高讲话”,大政方针已定,“大康华”全面运作起来。天上地下,飞机火车,四面八方……
1988年3月正式拿到营业执照不足半年的时间里,“康华”便取得了令人惊叹,也令人愤懑的成就。
一直经营很好的“小康华”自不必说,就是刚挂起牌子拉起队伍的公司也可以自豪地报几个数字。
康华国际信托公司赢利700多万,康华国际租赁公司业务量达1亿多元。周传典拉人搞起的“金属公司”赢得500多万元。高扬文组织人马搞起的“矿业运输公司”也赢利500多万元。康华综合能源开发公司靠自己的信誉和关系便融资几千万元。
邓朴方曾“欣慰的回顾”“康华”曾经著名于海内外。“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光大集团”、“中国工商开发总公司”和“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并称中国的五大公司。
“康华”一度如此之多:北到哈尔滨,南到广州、深圳,处处有“康华”;上海7家、武汉4家、广州7家、南京5家、一个江苏省就有35家“康华”。……
“大康华”招蜂引蝶
根据唐克提出的“跑部”方针,“大康华”的能人纷纷出动“跑部”。多数工业部委都把自己的企业和厂子拉出单子和计划,想在“康华”里搞一块自己的天地。高扬文更是雄心勃勃,与空军谈判,想把“联航”划入“康华”。
美国来了高级经济代表团,同“康华”谈判,想把C130飞机的全套生产设备迁来中国……
日本也来了高级代表团,找“康华”谈判,想在中国投资,再建一座规模相当于“宝钢”的大钢厂……
香港的甘维珍咨询公司也来找“康华”,介绍美国最大的IAB保险公司,想同“康华”合作,打开中国保险公司在大陆的一统天下的局面。
日本伊滕忠商社主动来找“康华”,主动表示愿提供10亿美元贷款,年利率4.5%,大大低于当时英国8%左右的莱波尔利率。
美国的最早与苏联做生意的哈默公司也来找“康华”谈生意。这次提出想见邓小平。在“康华”公关部副经理杨壮生陪同下,他如愿以偿地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康华”的魄力是如此吸引人。仅打开半扇门,二级公司便从7个一下子猛增到60多个。“康华”的副业是如此兴旺发达:这60多个“鸡娃子”,有“自生”,没“自灭”,反而都在令人惊愕的极短时间里“长大了”,又“下了鸡蛋”,“还能孵出鸡娃子”。以至于“康华”总公司自己也闹不清有多少孙子辈的“康华”?
以至于全国上惊呼:“你们这不成了康华共和国了么!”
“康华”就像施肥过多长疯了的庄稼。当它在成就的頂峰上明光闪烁时,一些有生活阅历的人便已不安地想到那句至理名言———物极必反。
“大康华”从峰顶上坠落
一次,有关领导向邓小平汇报工作,谈到国内在香港办公司太滥,港人对此颇有微词时,邓小平简短说一句:“先从我们家开刀。”(忍不住点评一句:不愧为——蒋公介石总裁衣钵的“忠实继承人,家国一体。)他指的是“康华”在香港的几家分公司。其实邓小平这句话主要证明了两个问题。之后,邓朴方退出了“康华”,却又与“康华”有斩不断的联系,矛盾便由此发生。
“康华”都发生了哪些问题呢?……
有关部门反映“‘家耗子’倒卖石油”。“家耗子”叫郑浩,曾任石油部总调度长、储运局局长。他是由唐克动员出来,出任“康华”所属综合能源开发公司总经理。他到“康华”,一分工资也没领过,他说“给残疾人办事怎么能要钱?”
郑浩作为储运局局长,对石油部情况很了解。石油部有批罐底油,是抽走油后残留罐底的油,质量差,如果能够加以利用,这批罐底油的生意做好了可以有几千万元的收益。
可是,他犯了一忌。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他曾在石油部任过总调度长,又把生意做回石油部,立刻引起反感和看法。受到一片指责:“家耗子,偷油吃。”
第二笔大生意更显出他精明能干,可影响更糟糕。石油运输一直是个紧张问题,他马上看出这里有生意可做。他靠借款和融资,搞了40节油罐车,与齐齐哈尔铁路局联营做运输。每节油罐上印了“中国康华”4个大字。伴着列车的隆隆声,老百姓的议论也“隆隆”不休。
比“家耗子”问题更严重更有根据的还有“劳务案”,“走私汽车案”、“套汇案”、“偷税”及“贪污”……
事后查明,以上问题都有事实根据。
实事求是讲,老百姓对“康华”的议论许多与事实相关。国务院对“康华”进行清理整顿和审计,是有根据有必要的正确之举。更严重的是,它已经开始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若没有此举,“康华”滋生腐败的大案要案也许会更多……后果更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