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翎
如果你经常看“True Real”频道,你就会跟随摄像机镜头走进一些“囤积狂”(hoarders)的家,从而,意外地“饱一饱”特殊的眼福。
进去后,你会看到,无论房子大小,档次高低,里面的景象都差不多:
各式物品,杂乱无章,乱七八糟,从地板到天花板,堆满了整个空间,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蟑螂乱爬,老鼠乱窜,苍蝇乱飞,垃圾成山,惨不忍睹,犹如世界末日。
有人说,屋主实在太懒了,是不是得了“懒癌”,整年不收拾房间,才弄成这副鬼样子的? 否。他们不是懒,而是患上了一种奇特而又古怪的心理疾病,通俗点叫“囤积癖”,文雅点叫“囤积强迫症”。
据统计,在美国,这种病的发病率大约为3%~5%,也就是说全美有大约900万~1500万这样的患者。这个数目太吓人了。
实际上,不同的囤积狂有不同的囤积爱好。比如,纽约有个30多岁的屋主是动物囤积狂,他的家只有2000英尺,却收集了400多只动物,其中包括 250 多只鸟类和 150 多只海龟,以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如龙猫、兔子、土拨鼠、臭鼬等。
无独有偶,新泽西也有个动物收集狂,不过,他只喜欢狗,所以搜集了将近三百条各种类型的狗。
还有的人囤积蛇,几年囤积了上百条蛇,蛇爬得满屋子都是。屋里潮湿,阴暗,味道呛人,如同鬼魅世界。
除此之外,还有人囤积大量的兔子,鸡鸭,老鼠等。
也有对动物之外的物品感兴趣的,比如有人囤积了好几万个易拉罐,还有人囤积了上万个布娃娃,甚至有人囤积了成千上万个汽车零部件等。
其实,美国医学界早就发现了这种病,但医学研究者争论不休,一直到2013年,才正式确认这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心理精神疾病。既然是一种病,那有药可治吗?很遗憾,无药可治。只能由政府派救援人员或志愿者们进入囤积狂的家,强行清理移除囤积物。在电视上,你会看到,每次,救援人员都会从屋子里扔出上百袋甚至几百袋垃圾。
人们可能要问了:人家囤积什么物品,囤积多少东西,是人家的爱好,人家的自由,政府凭什么干涉呢?
为什么干涉?因为此病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有的还威胁到动物的生命,涉嫌虐待动物,政府必须介入干预。
有的人在楼上囤积了大量的物品,楼板不堪重负,结果塌了下来。楼板都被压塌了,人也被压死了,这还了得?
即使没有塌楼板,也有的囤积狂,因为这种病症丧失了生命:
前几年,有个60多岁的囤积狂,与外界失联了两个星期,人们怎么也找不到他。后来,救援人员无奈,只好在他的屋顶凿出一个大洞,通过这个天洞进去后,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清理完这堆积如山的物品,最终,在物品下面发现了长眠多日的囤积者。这太令人心酸了。这种事例,不胜枚举。还有一对夫妇,也是这样丧失生命的。你说,囤积症已经成了夺命症,政府能不管吗?
问题这么严重,那囤积症是怎么形成的呢?换句话说,这种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我观察思考了一段时间,认为是这么几个原因:
1、孤独寂寞,填补空虚的心灵:
患这种病的大都是独居的中老年人,他们往往会感到寂寞、郁闷、焦虑、空虚、无助、冷漠甚至绝望,常伴有铭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寂寞。于是,这些人就通过不断地囤积物品,来填充空虚寂寞的心灵,以此获取一些满足感。
有个美国老太太自从丈夫去世后,就独自呆在一套冷清的房子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她竟然囤积了上万个布娃娃,实在太恐怖了。后来她说,自从她老伴离世后就一直无法自拔,她觉得非常孤独。她住在这个充满回忆的房子里感觉十分冷清,只有桌上的两个布娃娃陪着她度日,于是为了冲淡寂寞感她就不断买娃娃,直到买了上万个布娃娃,这上万个娃娃堆满了整座房子。
在国内,真没见过几个像这样的囤物狂。国人一大家子住一起,亲朋好友爱串门,你来我往,热热闹闹的,“囤人”还囤不过来呢,谁还囤乌龟兔子鸟儿呢。
2、亲人离去,赌物思人:
还有一个美国老太太专门收集囤积各式各样的汽车零配件。这些零部件需要很大的空间,没办法,她为此专门从市区搬到了郊区,郊区的院子大,屋子里放不下了,可以堆积在屋外。就这样,从屋里到屋外,到处是汽车零配件,什么轮胎、方向盘、铁皮车门、引擎盖儿、车座位等,应有尽有,像是一个Junk yard。
记者问老太,这是怎么回事儿?老太说,12年前她儿子病死了,她无法释怀。他儿子很喜欢汽车,去世前在一所大学的工程系读书。她感觉囤积了汽车配件就像儿子一直在她的身边一样。唉,真是不胜唏嘘呀。
3、无所事事,收集成瘾:
有的囤积狂年岁不大,有的还有工作,但还是觉得业余时间没什么事儿干,于是,就迷上了囤积物品。
比如,一个中年男子,在几年的时间里,囤积了几万个易拉罐,好在他把它们都陈列在架子上,摆得整整齐齐的,进到他的家里,好似进了一个易拉罐世界。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这种特殊病症一筹莫展,给出的结论令人失望:
此病属于不治之症,也就是无法治愈,没有药物能治疗这种病。认知行为治疗是唯一一种能帮助“囤积狂”作出决定,并平稳其情绪的方法。
据说,有的城市开设了帮助“囤积狂”的练习房:在这样的房间里,大剂量地练习将依依不舍的东西“狠心地”扔出去。
但愿,那些囤积狂在这里“毕业”后,能重新回到正常人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