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天大往事: ((第四十章) 用物理学和数学分析求不得苦

90年代学习生活在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日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90后天大往事第四十章 用物理学和数学分析求不得苦

其实,我们在校期间,听说过几次自杀事件,有的是为情所困,有的是因为精神苦闷、人生没有方向。我听说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事后,也曾在震惊之余思考过生与死的问题。

其实“活”,有时候只是因为麻木,“死”,有时候只是因为逃避。

逃避什么呢?逃避人生的痛苦,包括麻木地活的痛苦。

佛教说人生有三大苦:爱别离,怨僧会,求不得。就是说,喜爱的,偏偏要别离;怨恨的,偏偏相聚;寤寐思之的,偏偏求之不得。细想去,佛说人生主要的这三大痛苦,都是精神层面的原因。没说生活差、没工作、没房子、忍饥挨饿苦。这也符合我听说的那些学生自杀的情况。

带着三大苦、没有梦想、没有自我、没有爱和同情地活着,的确令人痛苦,但死绝不是对这种痛苦的改进。人死如灯灭,没有了就是没有了。认识不认识的人,顶多摇头叹息,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可一个人从婴儿长到20多岁,父母付出了多少辛苦?寄托了多少希望?为自己追求得不到的东西死了,给自己的亲人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悲哀,实在是罪莫大焉。

要知道,所有勉强求来东西,不论是感情还是名利,为了保留住它,人们都将在持有之后付出更大的代价,以使彼此能够相配。这个过程是个能量的消耗过程。

以一个人追求自己单相思的对象(也许是人,也许是一个工作、一个机会)为例,用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下,你会看得更清楚。

你是一个系统,单相思的对象是你的主要环境。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的内能增量ΔU=Q-W

Q为在追求的过程中系统从环境所吸收的热量;W为在此过程中系统对环境所做的功。

因为你追求的是跟你没看对眼的单相思对象,你为了求得她的青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这就是你对环境所做的功W;而她对你百般挑剔或者冷若冰霜,不断从你这个吸收热量,打击你的自信与热忱,就是说Q成了负值。

久而久之,你这个系统的内能增量越来越负,也就是说内能不断减少,熵值不断减少。这个熵值的减少的过程用统计热力学解释就是,你能做出的选择越来越少。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你付出的努力,逐渐能与你的追求对象达到能量的平衡,那你就活下来了。如果不幸在到达平衡之前,你的能量耗尽了,那你就相当于被一个黑洞吞噬和毁灭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说的灾殃,就是这个灾殃。

所以在求之不得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目前与目标对象能量不匹配,是重要的环节。

人生能有几回搏,不要随便放手,也必须懂得什么时候要及时放手。当感觉自己精疲力尽、力不从心时,务必跳出来反省一下,是不是你们两个系统在当下就不应该有交集,愉快地放手,调整方向,为下一个目标积蓄力量,而不是自怜自叹,认为自己人生从此完结,没有意义了,并且对他人的“得到”产生羡慕嫉妒恨等一系列负面情绪。换个思路,你应该知道这种“得不到”,“塞翁失马”,其实拯救了未来的自己,避免你从此开启不断被消耗的可悲状态。

说完持有的状态对人的影响,再加上时间维度分析一下。人生仿佛是在海上航行,有风平浪静时,有暴风骤雨时,但记住,与航海的区别在于,人生是一场永远不会沉船的海上航行,航行的路线就是时间轴,你的任务就是经历这一切,允许时间流逝,然后抵达终点。在最痛苦的时刻,保持“这一刻终将过去”的信念就可以了。梦想、爱和同情,总会在时间轴上展开,属于自己的亲人、孩子、事业,正在未来时刻含笑等待。这时候痛苦不再是包袱,而成为人生的财富。

不管是我这个学霸的粗劣数理的推断还是哲人名言,结论就是,人不能把自己的感受看得太重,因为那样容易陷在自怨自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记住常常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从社会和整体的坐标看一下自己的处境和状态。多想想:“哦,一个刚脱离父母、还没找好自己人生定位的青年,一个头脑健全、面对未来无限可能的人,这点痛苦太微不足道了,一时失意算什么?不试几次,哪知道哪条路、哪个人是自己的”?才是智慧的做法。

滨海愚人 发表评论于
????西山先生当时天大很有名哦
olive-c 发表评论于
你太厉害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