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孕妇在西安某医院门口等待2小时后流产。对一位母亲来说,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悲恸。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2300万例流产,以及260万例死胎。而如今的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特殊区域”出现,那里承载着妊娠失败的巨大悲痛——“星童墓园”,人们会将“胎死腹中”的悲哀,安放于此。
2017年,乔纳森在38周时胎死宫内,父母将他埋葬在家附近的小墓园里(如图),这里位于德国西南部小镇隆古伊希(Longuich)。
在德国的公墓中,常会看到一排排与众不同的小型坟墓,装饰着毛绒玩偶、娃娃、微风中旋转着的风车。有些墓碑上刻着名字,有些仅标明日期。而这些庄重的小墓碑是为了纪念那些胎死宫内或产后不久死去的婴孩——德国人称其为“Sternenkinder”,字面意思是“星童”。
妊娠失败带来的悲痛,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地人们关注,而“星童墓地”则为丧失婴孩的父母们提供纾解哀戚的空间。
母亲轻抚着儿子的墓碑,2017年,乔纳森在38周时死亡。
《柳叶刀》于去年4月26日发布相关论文
《柳叶刀》曾公布一项数据,全世界每年约发生2300万例流产(平均每分钟44例),以及260万例死胎。“sternenkinder”(星童)墓园发挥着一种关键作用,未出世婴孩的墓地为家庭提供了稳定的哀悼场所,亦使几十年来禁锢在私人空间的议题光明正大地获得了公开承认。
图为纪念塞巴斯蒂安·克鲁尔和科琳娜·汉森-克鲁尔儿子乔纳森的家庭纪念品,乔纳森在38周时死亡。
除了德国,其他国家也在修建专用公墓、纪念碑和园区,收容那些妊娠失败的生命。
在日本及其他一些亚洲文化中,人们将地藏菩萨像(Jizō)视为未出世婴孩的守护神,这种信仰如今也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流行起来。丧葬文化专家及许多经历苦难的父母表示,这些都是哀悼的必经过程,变化早就应该开始了。
在日本的森林中散步时,常会见到此种石制小佛像,宛如顽皮的森林精灵,其实际形象为地藏菩萨。在日本传统中,其为孩子和旅行者的守护神,也保护着已故儿童的灵魂。
日本青森恐山中的地藏菩萨像
北美也正在涌现更多的相似公共空间,例如约十年前于加拿大竣工的“小魂灵墓园”(Little Spirits Garden),该墓园由一座座由混凝土制成的“魂灵之家”组成,同时以子宫形状纪念妊娠的失败与新生儿的死亡,更自称是加拿大唯一一座此类空间。
加拿大的“小魂灵墓园”
死胎及新生儿死亡慈善组织(Stillborn and Neonatal Death Charity,简称Sands),以及其他相关组织正着手改变现状,这家非营利机构已资助英国各地111个墓园,捐献牌匾、纪念碑和纪念长椅,悼念那些早逝的婴儿。2000年,第一座纪念碑在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的国家纪念植物园(National Memorial Arboretum)建成——组织者有意选址在公园而非墓地。
2021年9月,德国柏林的Friedhof Eythstraße公墓为妊娠失败受害者开辟专区,这样的专用空间正在世界各地涌现。图中的公墓呈现为四叶草形,由不同颜色的花岗岩组成,其中一块岩面刻有随风而散的蒲公英,象征着放手。
“我们希望将其放置于公共场所,任何人都可以前来。”带头开展这项活动的Sands志愿者特雷莎·斯蒂尔(Teresa Steele)说道。2010年,她在怀孕29周时因子痫前期而失去了女儿莫妮卡。
据驻荷兰文化研究者及丧葬专家劳里·法罗(Laurie Faro)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已建立起约160个专为死胎婴童打造的纪念碑。
位于荷兰Den Dungen镇教堂内的一座死亡胎儿纪念碑
法罗表示:直到20世纪80年代,部分国家的父母甚至不能在分娩后与死去的胎儿说声再见,更不要说举办葬礼和其他纪念仪式。医院工作人员会迅速将死胎送至太平间,随后集体下葬或火化。
2020年春天,新冠肆虐,我举家搬至柏林,第一次注意到星童墓园。乍见小小坟墓时,我立刻回想起2013年自己遭遇妊娠失败时的痛苦经历,那是一场痛彻心扉的灭顶之灾,社会却无法给予任何支援。如今我站在这座星童墓园之中,却感到8年前的悲剧得到宽慰。在此之前,我所经历的丧痛从未得到这种形式的公开承认。
德国柏林的Old St. Matthew墓园,婴儿的坟前装饰着玩具等纪念品
近年来,有些被剥夺了悲痛权利的父母踏上复杂的探寻之路,希望找到孩子最后的安息之地。
2018年,澳大利亚一篇新闻报道称,托尼·卡纳万(Tony Canavan)从家乡爱尔兰远渡澳大利亚墨尔本,为他胎死宫中的女儿桑德拉举办50周岁生日纪念仪式。桑德拉与其他约350名婴儿同埋于一座大型公墓,墨尔本另有一个公墓中埋葬着约11000名婴童。近30名同样遭遇的父母与卡纳万一同参加悼念活动。
德国柏林St. Matthew墓园,装饰着玩具及其他纪念品的儿童坟墓(星童墓地)与古老的家庭坟墓并排而立。
在德国,芭芭拉(Barbara)和马里奥·马丁(Mario Martin)于2012年与德国议会交涉,试图合法埋葬他们的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人死于宫中,另一人在出生一小时后死去)。两个孩子中,只有一名体重超过了500克,这也是当时该国登记为公民及正式家庭成员的门槛限制。
马丁夫妇曾向当时的德国政府请愿并获得胜利,甚至得到了时任总理的默克尔支持。第二年,国家修订法律,允许所有胎死宫内的婴儿进行登记并根据父母要求进行埋葬,不论其体重如何。
凯斯丁和雷纳·克纳克正在接6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放学回家。他们的另一个女儿罗亚在2011年怀孕33周时死亡。
夫妇俩翻阅家庭相册,里面留存着他们对已逝女儿罗亚的思念与回忆。
凯斯丁在德国欧文根(Owingen)的家中吻了吻6岁的女儿,并互道晚安。
对德国夫妇凯斯丁和雷纳·克纳克而言,参观女儿罗亚的坟墓不仅能让他们纪念女儿的存在,也能帮助他们两个年幼的孩子正常面对死亡。今年,罗亚的弟弟妹妹各自带来一束勿忘我。夫妻俩还在用餐区展示着雷纳和凯斯丁环抱着罗亚的照片,与其他家庭照在一起。
“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雷纳说,
“他们知道天上有一位大姐姐在为他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