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让北大荒农田变为北大仓
1947年,按照中共中央、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部队和地方抽调一批干部奔赴北大荒,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48年,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揭开了移民开发这片荒原的序幕。经过几十年北大荒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拥有113个大型农牧场,2000多个企业,3560万亩耕地,177.8万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三江平原,黑龙江谷地,牡丹江流域12个市74个县总面积5.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约定俗成,如今的北大荒,成了黑龙江垦区的代名词。
1958年1月24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北大荒,屯垦戍边。当年4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农垦部长、进军北大荒的总指挥王震上将,从北京来到黑龙江密山车站广场,召开了“万人大会”。一望无际的北大荒,由此播下千万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
北大荒,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横跨11个经度;从北纬44°10′到50°20′,纵贯10个纬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她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在中国地图最上端的鸡冠嫩江流域、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那广大的荒芜地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叫北大荒。1948年解放战争正炮声隆隆的时候, 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揭开了移民开发北大荒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前后就有成军成师身经百战的官兵在苦寒中点燃垦荒的篝火。之后还号召几十万英姿勃发的知青、更有多少学富五车的农业专家和方方面面的有关专家去献身于开发北大荒。若按“万能”的市场化运作该拿多少金钱能堆起! 这支百万垦荒大军该拿多少物质刺激能让这百万大军舍生忘死创造出世界垦荒史的奇迹。
在北大荒博物馆长达25米的铜墙上镌刻着12342名长眠黑土地的拓荒者名字!12342名啊!这几乎等于一个甲种主力师的官兵, 为了让中国人民能捧起自己的饭碗, 他们义无反顾地在垦荒的攻坚中壮烈地“战死”在北大荒。这一份壮烈! 不震烁古今! 这一份煌煌怎能相忘于中华民族的子孙!
经几十年艰苦奋斗, 经几代人传递接力, 毛泽东开创的“北大仓”农场建在5.76万平方公里上。百万开荒者听毛主席的话,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在打造中国人的金饭碗中这十六字北大荒精神将永远闪亮在中华民族创业劈山拓谷改天换地那浩荡中国人的前行。北大荒伟业功在千秋! 北大荒精神光照万代!
据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馆长丁军介绍,当时的新建点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为不误农时,战士们用大盖帽、上衣、裤子装种子,树杆削尖,在新翻的垄上捅眼点播大豆,学着老乡的样子说:“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一个新建点每人每天背70公斤种子,走几十里地,仅用几天就运了13万斤种子。
雁窝岛新建点,四周环水,战士们每天就吃玉米粒、小麦,用盐水煮黄豆,最后连盐都没了,就用清水煮野菜,拾野鸟蛋吃……可战士们都很乐观。854农场一分场的复转官兵用刀在草棚大门上刻下自己的誓言:“开发北大荒,为祖国建粮仓,永远留边疆……”
北大荒一到雨季成汪洋,为确保丰收,复转官兵农闲大搞治水会战,20余个水库先后开工,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云山会战”。由4000余名转业官兵和其他职工组成施工大军,在七虎林河上游兴建云山水库。6000余官兵抬筐填土,大坝基本是靠手扛肩挑,苦战194天修建完成的。
从1947年开始,先后有14万转业复员军人、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在这片荒原上耕作,创造了人类开垦史上的奇迹,铸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全面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十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北大荒初期的工作,就是开垦荒地。建场的时候,进点建场的人员都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步走的。茫茫荒原,荆棘丛生,塔头甸子和沼泽遍布。每刨一镐,把泥水溅起老高,人都变成了泥猴。没有伙房,露天打灶;没有水井,就用泡子水过滤做饭;没有蔬菜,就挖野菜吃。有时工作的地方处处是水,中午吃饭无蹲坐之地,只好边走边吃。出征归来,脸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咬得胖出一圈。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成立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又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从战场走向荒原,有1956年王震将军率领的铁道兵七个师和1958年从各军种兵种转业来的十万官兵;有1959年来自齐鲁大地的六万支边青年,有1966年来自沈阳军区的万名复转官兵;有1968年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三千现役军人和从全国各地来北大荒的80万城市知青;还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各地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来到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
在1968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上下下又有五十多万知识分子来到了这里,为垦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这批人都有不错的学识,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转而将青春奉献到这里。也正是这一批批声势浩大的动作,让北大仓逐渐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奠定了日后国民经济长足发展的根基,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合理的利用了起来。
开垦北大荒不仅仅是一场行动,背后更是一种精神,大家顾全大局,勇于开拓,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现如今,我们再次提到那批人的奉献精神,内心深处还是会流露出敬意,年轻人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成功征服了这片黑土地,让历史有了沧桑巨变。一位名叫王进明的老人回忆说:“当年自己看到了报纸上的志愿书,想都没想就直接报了名。”他在去之前,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要经历什么,直到进入了垦荒队接受了培训以后,才渐渐明白身上担子的艰巨性。
那些关于北大荒有多么艰苦的表述,也从来没有危言耸听。比如黑龙江东北部的萝北县,75万公顷的土地,仅仅只有一万多人,如此肥沃的土地竟然是一幅人烟稀少的模样,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有些浪费。当年意气奋发的小伙子们如今早已老去,可这片土地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故事。
什么是北大荒精神?这便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深思。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中华民族的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他们在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以及生命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现今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的荒地。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稻米、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