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谈天下(248) RCEP三分天下,会为中国带来什么机遇?

如果说2022年开年的大事,一件就是RCEP的正式启动。很多砖家学者都从各个角度来解读RCEP对于中国的意义,但是多数情绪化较重,数据不足,今天转发一个数据比较充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Singapore becomes first RCEP participating country to ratify agreement -  Fibre2Fashion

RCEP签署意味着全球贸易三足鼎立格局大幕开启,东盟十国携手中、日、韩、澳、新五国推动区域内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削减,为建立统一市场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1)在结构上,协议基于东盟十国与中日韩澳新的五个“10+1协议”,合并成为一个“10+5”协议,内容不仅涉及货物贸易,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准入、标准和技术、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

2)RCEP不同于其他贸易协定,在原则上以渐进灵活为主,兼顾东盟地区不同国家发展情况,因此协议可行性较强,但国家间推进难以一蹴而就。总体上,长期战略意义大于短期影响。

我们认为RCEP签署的宏观意义主要有三点:

1)提高区域内贸易、投资增长率,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能带来边际改善。

2)重构亚洲区域价值链,逐步减少中国对美、欧市场的依赖。利于中国通过RCEP区域价值链培育新技术、新市场,向制造业上游移动。

3)基于区域制定共同的原产地规则,以亚洲区域融合的方式加入世界贸易体系重构,帮助中国合理规避其他负面贸易规则。

基于区域经贸结构特征,我们从关税角度观察到RCEP签署对中国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中国与日本外的成员国多数已经接近零关税安排,关税的减让增量集中在东盟、韩国的少数产品。关税调整将促进韩国与东盟对中国农产品、汽车和化工品等进口。

2)关税影响主要集中在中日贸易领域。日本的关税减让将利好中国电机、机械设备与零部件、化工品、纺织品的出口,中国对日进口关税减让安排以10年左右过渡期为主,因此进口冲击有限。

3)由于关税等制度成本的降低,未来制造业将更加受成本优势的驱动,产业外迁趋势可能重回加速状态。

长期角度,“十四五”期间,RCEP对国内出口的核心拉动集中在纺服、轻工、农产品、机械设备、汽车及零部件。

1.RCEP大幕开启,全球贸易三分天下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RCEP由东盟10国发起,同时纳入了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国,协议共含20个章节,分为四大板块,包括货物贸易协定、投资协定、21世纪新议题和争端解决机制。

在RCEP签署之前,全球从洲际合作角度,最大的三个自贸区为北美自贸区(USMCA),欧盟(EU)和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RCEP的诞生意味着全球最大自贸区形成,全球贸易格局正式演化为北美、欧盟、亚洲三足鼎立。那么RCEP的结构框架与原则特点如何?

1.1. 结构框架:以东盟为中心的嵌套模式

RECP的签署使五个“10+1”自由贸易协定,进化为一个“10+5”协定。RCEP签署之前,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五国签订的“东盟10+1”自由贸易协定(FTA)构成了基础合作的层级,但这种模式带来了各国协议规则互不相同,并存在一定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现实情况。RCEP的签署,则宣布以东盟为中心,整合多重FTA,进一步统一区域内规则,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

1.2. 原则上渐进推进,兼顾多样性

由于区域内经济体发展差异较大,RCEP并没有采用TPP等高标准协定要求,强行推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的做法,而是充分兼顾亚洲地区国家发展阶段和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开放、市场准入等方面均基于发展中国家特质,以及东盟最低收入国家的利益而定。协议的灵活性也带来了协议标准的放松,RCEP规定区域零关税覆盖达到90%以上,并保持一定的农产品配额,与全面零关税、零壁垒、市场完全准入等相联系的CPTPP、TPP协议标准相比,RCEP标准虽有所下降,但由于包含服务贸易、专业技术、跨境电商等全面内容,协议高质量不减。同时协议也保持了开放性,在后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内容。因此,RCEP的原则使得协议推进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但在推行过程中也难以一蹴而就,将是一个动态过程。

RCEP的高质量和全面性将对成员国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作为贸易格局三足鼎立的一方,RCEP成员国整体实力不容小觑。

2. RCEP成员国经济与贸易结构现状如何?

RCEP 15个成员国(未含印度)涵盖全球约23亿人口,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二者分别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体量。在直接投资方面,RCEP吸引FDI流入额占全球总额的38.3%。整体来看,协议所包括的区域不仅是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近40%的资本流入也意味着RECP区域作为全球增长极的地位不可撼动。而中国作为区域龙头,无论是经济体量、贸易体量还是对外投资都占据着主要地位(图1)。

贸易结构角度,从贸易份额来看,RCEP的在全球贸易市场中的成长性最高且以最终品的贸易为主。从贸易的价值结构来看,RCEP成员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多源于内部,美欧与其他地区贡献仅占三成左右。整体来看RCEP,生产与市场网络均以内源化为主,对内依赖性不断提升。以日本为例,RCEP 区域是其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主要流向目的地,RCEP国家吸收日本中间产品的份额在2017 年达到日本相关总出口的58.3%,RCEP吸收日本最终产品份额达到65.1%。

综合各项指标,RCEP对外部依赖较弱,内源拉动性较强,且具有很强的贸易、经济成长性,区域协议在此基础之上,将进一步释放区域内的成长空间。区域动力的释放离不开贸易,以及关税壁垒的取消,我们核心考察关税角度的影响。

3. RCEP签署对国内行业进出口的影响如何?

我们首先评估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概况。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东盟(14.4%),其次是日本(5.7%),韩国(4.4%)、澳大利亚(1.9%)、新西兰(0.2%)。进口分布近似,主要集中在东盟(13.6%),其次是韩国(8.4%)、日本(8.3%),澳大利亚(5.8%)、新西兰(0.6%)。东盟内部国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集中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对RCEP成员出口在电气设备、化工品、通用设备占比较高。进口则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中国对东盟地区的化工品、资源品进口较多,在电气设备领域,中国对东盟、韩国主要以零部件为主,对日本则主要以资本品、产成品为主。

在上述贸易关系和产品结构基础上,RCEP对于区域内90%商品零关税的设定,贸易影响几何?我们认为核心边际增量集中在日本,以及东盟、韩国的少数商品。

由于此前中国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已经签署过双边自贸协定,因此RCEP的边际影响有限;而日本是该区域内此前唯一没有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因此中日两国的关税减让安排是RCEP最大的亮点。

3.1. 除日本外的伙伴国:减让增量在东盟、韩国,催化国内产业外迁,提升中国原材料出口竞争力,同时为中国企业生产降低成本。

中国和韩国、澳大利亚分别于2015年6月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当年12月即生效;而中国同东盟、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历史更为悠久,且过渡期均已结束,“中国-东盟”“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已基本建成。

1)第一,新西兰、澳大利亚对中国进口货物均已实现或承诺在过渡期后实现100%零关税,进一步减让空间不大。中新自贸协定到今年为止12年过渡期已结束,按照协议安排已经实现对自中国进口货物100%零关税。根据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议安排,澳大利亚将在15年过渡期后实现对中国进口货物100%零关税。因此,预计RCEP落地后澳新两国对中国进口关税已无减让空间。

2)第二,协议将促进韩国与东盟对中国加大进口农产品、汽车和化工品等。韩国与东盟在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时,出于对本国产业保护的需要,对自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汽车、钢铁、建材等产品仍保留一定程度的关税。因此,预计RCEP落地后,这些出口产业的机遇将进一步增大。

3)第三,长期将促进国内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短期冲击非常有限。中国对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货物的关税保留主要集中在农业、食品饮料化工、木材和纸制品、化工以及纺织、家电、汽车等制造业。RCEP落地后,这些行业将进一步受到来自澳新等农业发达国家、以及东盟等劳动力成本低廉国家进口货物的冲击,但时间窗口有所差异。

东盟方面,RCEP下中国对东盟进口产品关税减让的过渡期较短,例如服装纺织产品均为立即执行零关税,因此更可能加速低附加值产业向东南亚外迁的进程,但我们认为这也将增加我国纺织品等原材料的竞争力,也为企业生产降低成本带来利好;韩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方面,中国对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减让普遍设置了10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将部分农产品排除在关税减让范围之外,因此农业部门短期冲击非常有限。

3.2. 与日本关税减让:短期利好集中在机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

此次RCEP落地最大的边际贡献是中国与日本达成的关税减让安排。日本是所有RCEP伙伴国中,此前唯一没有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RCEP的签署表明中日贸易成功抵御了中美贸易战的政治不确定性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的双重冲击,可谓意义重大。

首先,日本对自中国进口产品关税税率仍高于其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RCEP签署后关税减让空间相对较大。2006年至今,日本自中国进口产品加权平均关税税率高于进口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但近年来这一差距在不断缩小。截止2018年,日本对中国进口产品关税水平为2.47%,因此预计RCEP落地后,日本对中国将存在很大关税减让空间。

中国对日本出口行业关税减让以零关税安排为主,短期内重点相关行业将迎利好。例如,中国对日出口的电机电器、核反应堆、锅炉、车辆及其零附件、医疗设备等行业中70%-80%的商品将在RCEP签署后立即实现零关税,而服装纺织、家具、塑料制品等行业几乎全部产品将在过渡期后实现零关税。预计短期内能够立即实现零关税的行业将迎来利好。

中国自日进口行业关税安排以过渡期后零关税为主,短期冲击不明显。中国对从日本进口的核反应堆、锅炉、车辆及其零附件、光学照相和医疗设备以及部分化工产品普遍安排了10到15年关税线性递减的过渡期,预计RCEP落地后这些行业能有较为充足的时间进行产业升级迭代,短期冲击非常有限。

通过关税角度的观察,我们认为RCEP的签署落地将对中日贸易格局带来显著影响,对于中国出口电机、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塑料等化工品等带来一定利好。同时,对东盟、韩国出口的汽车、农产品、化工品将进一步受益,而由于关税递减安排,进口角度的冲击相对有限,但产业外迁的趋势未来会进一步加速。拉长期限来看,考虑关税递减安排,整个“十四五”期间对于国内出口拉动上,RCEP的核心利好集中在纺服、轻工、农产品、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相关。

最后总结下,关税角度,RCEP的落地对中日贸易影响最大,利于中国出口日本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化工品、纺织品等。同时,中国出口东盟、韩国的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化工品也将受益。进口替代对国内的冲击相对有限,但产业外迁的趋势未来会进一步加速。

除了上面的分析,有几个很重要的要点没有被提及。

第一,对于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会有较大的冲击,但是同时也是国内低端制造业再投资的机遇,简单一句话就是资本会外流,产业会转移,但是利润会被少数资本把持,最大的受害者是低端制造业的打工人,这个很有可能会真正成为产业转移的一个新的起点。

第二,中国被迫较大幅度开放市场,尤其是农业和资源产业,这个也是为什么五眼联盟中的两眼见到RCEP都两眼放光,因为澳新都是农业大国

第三,有个比较小的细节,日本包括新加坡都很重视,就是信息自由化,在通过电子方式跨境传输信息方面,一方面要求缔约方认识到各缔约方对于通过电子方式传输信息可能有各自的监管要求,要求不得阻止出于商业原因通过电子方式跨境传输信息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出于公共利益考量的例外情形。这个对于中国有一定的约束,但是以中国在WTO之后履约的经验,中国一定会创造性的发明新的信息自由化约束机制。

第四,中国整体很有可能会牺牲掉一部分的低端制造业和农业,资源产业等,但是有个潜在的巨大理想,就是通过中国国内市场的吸引力,来逐步实现人民币对于美元和欧元的部分替代。

RCEP不会像中国国内自嗨的那样对于中国是赢两次,但也不会是一个对于中国有很大不利的组织,相对比较中性,有利有弊,总体还是对于中国利大于弊,但是肯定远远达不到当年加入WTO的影响,尤其是不太可能对于中国的经济出现极大的提升,对于中国的投资资本会有较多的利益,但是对于基层打工人,基本上可以说益处有限,而且有些产业会有较大负面影响。

iced91030 发表评论于
看大号蚂蚁的评论,觉得这个人很意识形态。
没数据和现实情况。
这人没活在文革真是亏呀。
半岛人 发表评论于
RCEP 人口占世界近一半,过去30年基本和平安定,总体经济发展起点较低,成长空间很大。从产业链上看,日韩占据高端部分,中国在高中低都很有竞争力,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在低端。整体来看,各国之间互补性很强。
相比欧洲和北美洲的成长空间几乎到顶,没有什么互补性。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从根本上讲,其实就是促进贸易。欧洲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说法,大意是任何国王的主要工作都是prompt trade。因为欧洲国家大部分很小,自己的经济内容是很有限的,因此需要贸易。另外,贸易是通过加速物流交换的模式,把合适的东西送到需要的地方,自己并不需要生产,赚钱最快。
但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方面就是贸易可以更合理分配经济资源,所有相关的方面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成本对市场整体来讲最低,效率最高。
当然成本最高的就是脱钩的概念,因为意味自己什么都有做,包括不擅长的。
而这就是贸易协议的意义所在,也许其中在某国,某个具体方面有赢家有输家,但最终会有一个平衡,达到效率最优。
中国经济按照可比价格在2014年就超过美国,如今是世界最大消费市场,RCEP这个涉及几乎三十亿人的大市场一旦形成,类似亚洲币一类的货币体系早晚会出现,当然是以其中最大的经济体为核心和基础,也就是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美元至今还是具有统治地位,尽管早就没有了经济基础,只能靠沙特石油。
原因是缺乏替代品,而一旦有了替代品。。。。而RCEP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和欧洲总和。
君子蘭666 发表评论于
支持就事论事,客观的阅读
君子蘭666 发表评论于
支持就事论事,客观的阅读
mdTrader 发表评论于
不管中间环节如何整合,终端市场是美国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其它国家政府为本国普通民众谋福利的成分要比中国大得多得多。一个对自己公民奴役的,在世界上也是让人提防万分的。
实际上中国在物质形式上是非常非常全盘西化的,根本就不讲什么民族文化云云。所谓的中国特色,国学自豪,说穿了就是一个统治权绝不放松。反西方反的就是这个。反的就是一个亡国奴比中国奴待遇还好很多的市场竞争。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马克的文章都是个人观点,尽量客观公正,不带入自己的个人喜好,希望大家评论时也是就事论事,不要发表太多情绪化的留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