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172期

(作者:龙德施泰特)

 

834)     小舰鱼雷

对于躲在“武藏号”身后、忍受两轮炮火的“小舰鱼雷党人”潘炎上校来说,那一刻钟真难熬。

从黄昏5时起,他的4艘驱逐舰和8条鱼雷艇,就紧紧贴着身躯庞大的“武藏”像躲在母鸡身后的一群小鸡……雷达时代,只能使用这看似相对笨拙的隐蔽法。

第3轮敌火还是有些准头。除“武藏”自身中弹,1艘鱼雷艇也中弹沉没。本舰还被刮翻了三角桅杆。

但老毛子到底来了。且进入了鱼雷射程。确认之后,他沉着地发出攻击令。早已升火待发的快艇、快舰,随即像脱缰野马、离弦利箭,飞也似地冲向那群大鲨鱼。

只接受过短期夜战训练的中国海军,发射时机把握得并不精确。有的距离过远,有的鱼雷故障;还有的误打误撞~待到照明弹闪亮时,才发现已冲进敌群中央。

敌舰炮口正对准自己!来不及规避了。技术虽不过硬、勇气却不缺乏的中国水兵用猛打猛冲作风弥补着实战经验不足的缺憾。4舰7艇,第1轮毕竟打出了超过30枚鱼雷!随后有些经验丰富点、临场冷静点的驱逐舰长,还转身打出了第2轮。

潘炎上校趁着照明弹再次亮起的瞬间检点战果:红旗太平洋舰队19艘舰船中包括旗舰“十月革命号”在内,才有5艘命中。他很不满意!3000米这么近啊~教官要求他掌握的命中概率是25%,那么至少该有7-8雷命中呢。没达到!看来实战中“长矛”的命中率还真的有问题。他下令冒险再装填。

既然卷入了敌舰包围,就无法按原计划撤出战斗。缠住敌人~后续部队半小时就到!为了一场漂亮的海上歼灭战,就是牺牲也值得。付出代价事小,贻误战机事大!拖住它!这是此时注入军人们思维深处的观念……拖延和纠缠期间,或明或暗的海面上鱼雷在穿梭。硝烟缭绕的夜空中,曳光弹编织着弹道。

打光鱼雷的快艇也不肯撤退,梭巡在旁,担负起海上救护。乌苏里号(原矶风)坚持半小时打出百发炮弹,发射12枚鱼雷,舰艏终于沉入水中。姊妹舰“松花江号”也在敌火下倾斜……

潘炎按规程下达弃舰命令。最后一个登上救生艇~因为萧司令有明确指示:不许沉海。

小艇划到新知岛岸边时,他听到喊声:“大部队到了!”

远方一排整齐的弹道闪光滑过。像一串串夜空流星。

 

835)     远程飞行

夜上海。虹桥机场。这架由6引擎巨型B-36改装而成的超远程客机,顺利完成了从夏威夷到上海、8千公里的不间断直航。轻松的降落证明:人类远程飞行时代已来临!

走下飞机的是首批在美完成工商业技术培训、结业归国的60名年轻人。两年前他们去的时候坐船在海上走了40天;回来却只用48小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叹。

旅行者和迎接者都兴奋喧哗着,诉说思念和重逢的感受,交流关于时差、速度等时髦话题。不少人争相列队和这架划时代的大飞机合影留念,镁光灯此起彼伏。还有好几个企业派人守候在机场门口,向海外学成归来的各行业、各门类人材发送请柬、邀请他们参加接风宴会。

最后离开飞机的一小队美国人行踪有些诡秘。走下舷梯就被1辆封闭大客车接走。记者们忙于给海外学子和新式大飞机照像,没人去注意那些着装普通的外国旅行者。

……两位身着便装的少将~马克斯韦尔·泰勒、柯蒂斯·李梅坐进同一辆有蓬的吉普车。阔别中国2年多,他们又一次踏上这片曾为之战斗过的土地。这次他们领导一个名为“战场观察小组”的16人机构,成员多是各方面专家。最新出厂的大功率通讯、侦察和瞄准仪器,也正好利用远东战场来实际检验。

几位战时资料数据分析高手、密码破译专家,正为缺少用武之地感到失落,这次也欣然担任了小组志愿观察员。

与艾森豪威尔和阿诺德将军临别时,在措辞含糊的文字主题下,都有口头交代的明确任务~共同点是:

“去那里,呆到战争结束。”而在火努鲁鲁登机的史迪威将军前副官、“大侦探”平可顿·多恩准将,带来了马歇尔国务卿的口信:

“参与。但不要忘记和平使命。”

泰勒等人不必赶赴南京报到~魏德迈大使已在那里上任。他们就地与有关方面进行了一轮协调、磋商之后,便要分别奔赴各自的指定战场岗位~但只能乘坐小飞机了。

 

836)     夜海乱战

千岛群岛。第3轮鄂霍次克海战正在冰海中,炽热进行。

这是炮战阶段。间或也有雷击。

2艘拥有相对先进雷达的巡洋舰“燕山号”和“祁连号”(亚特兰大级)发挥作用不小。除了以所谓“5英寸机枪”的32门双管127mm主炮快速射击敌驱逐舰之外,更主要是用雷达和照明弹对苏军主力舰定位~引导己方驱逐舰冒着纷飞炮火发起新一轮鱼雷突击。

这无疑是一场近战。对这个指导方针,当初北洋舰队的美国顾问们完全不同意。认为这对海战来说不可想象!更担心在大口径敌火之下,自家难以保持队形。

但海军毛委员却别出心裁、鼓励舰队:“我看不要怕近战。更不必一味去讲究队形。陆地经验,很可以借鉴到海上嘛!打打乱仗~乱中取胜呢。乱是乱了敌人,锻炼了自己!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哟。”

北洋舰队虽一向尊重“洋顾问团”,但相对而言这些个个出身陆军的将士,还是相信“海军毛委员”的话,更相信十几年来自家的战场体会。而且因为拥有对“新舰艇补充来源”的某种盲目信心,不很担心损失~甚或有点有恃无恐。

于是一场以小打大、近战歼敌、“海上拼刺刀式的乱仗”就在新知岛西海域铿锵上演!虽缺少章法,但敌人被突袭后的混乱,和己方初战得手的高昂士气,使这支缺乏海战历练的水师,仍把握了战场主动权。因为他们觉得敌人比自己更乱、更笨重。而且居然~也同样缺少实战经验!一副没怎么打过仗的样子。

混战至午夜。敌舰又减4艘。在“太行号”舰桥上带队指挥的叶飞少将察觉到:敌残余舰只已转向北方,高速撤离!按井上顾问提议的所谓“5段迎击”设计,他当即把这情况及时通报了东北方50浬外待机的林遵舰队。

使叶飞极恼火、中止攻击的,并非敌舰慌乱反击,却是自己舰队发生了碰撞。1艘鲁莽的驱逐舰急转弯时竟撞上了旗舰船艏!造成好一阵子指挥瘫痪。

旗舰舰长李长如中校,心疼得捶胸顿足。这可是毛主席还要坐的船呐!他咆哮着要求把那肇事舰长枪毙。但随后又改口:送军事法庭!

叶飞也痛感:夜战训练是个要着力加强的科目。乱仗乱仗,乱到家了!现代化军种,不能长期无序啊……

 

837)     白鲨漏网

俄国红旗舰队的弱点,在于自身的主力大舰,过于老化。

几艘加装了雷达的舰只均已失灵:

重巡基洛夫号首轮中雷3枚,当即倾覆;重巡马克希姆·高尔基号负伤后被第2轮集中攻击,炸成两段。

旗舰,十月革命号先被1枚鱼雷命中机舱,部分断电。3座炮塔仍在盲目射击,炮弹却从北洋舰队头上飞过~谈不上命中率。护航的驱逐舰则伤沉过半,来不及展开海上救捞。

只有“战列破冰船”阿尔汉格尔斯克(原英国海军“君权号”)奇迹般地毫发未损。带领轻伤巡洋舰摩尔曼斯克号和6艘驱逐舰,午夜仓惶北窜。

新知岛东北方50海里。担任第4段拦截的林遵大舰队,今天也不顺利。这位皇家海军指挥系1934年科班出身、几番留洋的少将,本来憋足劲想给北洋舰队打一场“示范性教学战例”,以证明他的一贯主张:海战,理当有自身专门章法和学问!

可惜天不作美~后半夜刮起了大风。在晨光熹微、波涛汹涌之中射击瞄准都十分困难。那艘“战列破冰船”的强大火力又难以压制。己方3艘重巡的火力都打不动这个皮糙肉厚的老“君权”。不久对方1发14英寸炮弹,还命中了东洋舰队轻巡洋舰“思远号”(原“五十铃”)的锅炉舱,当即起火爆炸,归于沉没。

一名国府海军才俊、舰长胡敬端中校不幸殉职。

随后鱼雷攻击期间,苏联轻巡~摩尔曼斯克号也中雷下沉。

却又有苏式驱逐舰神奇地替那艘“阿尔汉格尔斯克”当了替死鬼~挡住了致命的雷击。

中国方面,2艘3烟囱老舰再度中弹负伤,撤出战斗。

最终8艘逃窜敌舰,被敲掉了5艘小的。最重要的“大家伙”却不在战果之列。风浪可是越来越大。

林遵后悔自己的保守了~舍不得让邓兆祥那两艘宝贵的重巡洋舰~“威远、纪远”赶来参战。而大风浪中这些多数相对轻型的舰艇,无疑都不是眼前这大块头的对手。

后半夜不得不发出返航命令时,林遵少将眼看着那艘“战列破冰船”像个神秘的祥瑞一样,在东倒西歪的2艘驱逐舰护卫下,顺风顺水,姗姗而去……踏浪饮恨而归的林遵对着战报感叹:共军“小舰鱼雷党人”的战绩也斐然~起码不输自己。

据说海军毛委员在基地,还专门摆下“佛跳墙”宴席,要给“福建人林遵和东洋舰队接风”呢。结果大白鲨漏网。只捞到几条“小尾巴尾巴鱼”~愧对江东父老啊。

 

838)     庞然大物

“兴波号”潜艇上,黄廷枢上校也很泄气。

作为第一拦击波,他的潜艇战队8艘全体出动,拉开25浬的通讯间隔,从松轮岛开始组成4道巡逻线,密切监视红旗太平洋舰队行踪,及时报告了北极熊每一次转向。

直到敌舰队进入设伏地带,任务都完成得无可挑剔。美式长波电台的可靠性是过关的。

但是战果距离预期,大打折扣。除了“鲤鱼号”报告在松轮岛附近击中1艘驱逐领舰“喀山号”,潜艇战队再无斩获且损失1艇。原因是老旧的日本潜艇追不上高速航进的赤俄舰队。只能远远瞄着白熊尾巴,无奈地给下个观察哨发去航向报告。

唉!自家耕耘,却送给人家收获。这事情太吊人胃口。接到林遵发来“阿尔汉格尔斯克”再次逃离的电报,他及时查证了彼此位置和航向后,不免仍是扼腕而叹:距离太远!追之无益。兴波号~兴波而未起浪,只能空手而归了!

正悻悻间,值班副长突然大吼一声:“发现目标!”潜望镜里,天色朦胧的南方水平线上,一只庞然大物,正在踽踽而行。

对照识别手册迫近观察:是负伤的“十月革命号”!这艘战列舰在趁乱出逃。

副长恳请:给他一次尝试机会。黄廷枢按捺着亲自击沉敌军旗舰的巨大诱惑,以提携后生的胸怀,欣然从旁辅助、帮着精心选择了最佳攻击距离和角度。

6枚“95式”成直线状,实施联射。2分钟内,4声巨响。

全艇欢呼。返航时黄廷枢郑重宣布:“毛委员的佛跳墙,每人双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