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由於眾所周知的家族傳奇,從小就有機會敬仰傅山先生。家母在世時,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就是讓大家淨手焚香,拜祭先生。

當時對先生並不了解,只知道是個神仙一樣的人
物先生所處時代決定了先生的坎坷命運,究其一生背負的東西實在太多太過於沉重,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體會的。真正認識先生的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中間幾度放棄又開始,斷斷續續很多年,直到現在第一階段才告一段落。差不多二十年了,總算在今年農曆年前,可以出這篇小文章,安慰自己了。

這篇文章參考了很多資料,盡量做到有理有據。由於能力所限,文章對於先生這座巍峨險峻的  「學海真山」 來說,九牛一毛都談不上。僅僅只是個人的一點尚不成熟的心得體會。拋磚引玉,有興趣可以討論,眉批斧正,先生與大家是有淵源的。

特別喜歡先生的一幅朱衣道人像。這篇小文就從一副畫像說起。

先生命運多舛,壯年喪妻,老年喪子,臉上的溝溝壑壑佈滿了人生的無奈。從畫像的眼睛裡,依然能感受到先生倔強不羈的靈魂。一個不願意與這個世界的醜陋妥協,不肯屈從不合理現狀的有趣的靈魂。

以先生的才華,考取功名,不過是探囊取物,可惜先生俠骨丹心,眼裡全是滿目瘡痍,亟待修葺的山河,空洞無物的八股文和八股文能帶來的功名,年輕氣盛的先生,並沒有放在心上。先生在明朝時,並未考取任何功名。他的老師說他的考試文章,「山林氣」 太濃,不招考官待見。

事實證明,先生學的成就,的確不是區區小功名可以托的住的。先生除通曉經史之外,也遍注先秦諸子,更擅長於書畫醫學。後人評價他 「字不如詩,詩不如畫,畫不如醫,醫不如學,學不如人」。

一生清貧,自認前明遺老,固守自己的堅持。顧炎武曾自嘆弗如,評論說 「 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青主。」

一代大儒,書法名家,醫道聖手何以蕭然守貧若此?

其一:這是先生對 「朱衣道人案」 自己活著出獄這個人生「污點」 的自我懲罰,他認為自己應該是位殉道者,不該苟活於世。身陷囹圄,求生是人的本能。先生本來抱著必死的信念求生的,後來被朋友真的營救出獄後,便從此背起「茍活」的精神負擔。有他自己的詩為證: 「死之有遺恨,不死亦羞澀。」

特別是當他再返南方看到反清復明,大勢已去,再不可為時,哀大莫過心死。從南方歸家後,基本屬於隱居狀態,家中生計更是交予兒子傅眉打理,自己不管不問了。有潔癖的靈魂作繭自縛,畫地為牢,外面的世界的繁華與先生再無瓜葛;時光也不再向前,從此凝停在先生自己充滿矛盾糾結的書香世界裡。

其二,先生一生遍註諸子,學習了他的諸子註疏,發現先生在 《莊子》 一書上用力最深,可以看出《莊子》 的思想既是先生精神導師, 又是先生的靈魂寄託,先生本人亦反复稱自己是老莊之徒。特別是反清復明的理想破滅以後,先生對功名利祿就變得更加淡漠,不得誌也不願得誌,僅以窮盡人倫為天命。生活的方式變得與老莊十分相似,所思所想所為亦是相通。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極簡風,躺平低碳學習活著。套用蘇東坡先生的一句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不過改為:青竹隱西村,老莊伴晨昏。這個好像改的有點猛了。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裡的傅青主,寫的就是先生,他是書中無極派的一代宗師。也是「天山七劍」之一冒浣蓮的師傅。竊以為梁先生筆下的傅青主不及先生之萬一。雖然如此,依然感謝梁先生,讓更多人知道了太原傅青主的高義。

「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這世人皆知的 「四寧四毋」,看起來是先生窮盡一生對於書法藝術的理解,這更是先生對自己備受煎熬的精神支柱的吶喊和堅持!誠如先生所言「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

趙孟頫據傳爲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元滅宋後,趙孟頫不但沒抗元复宋,反做起了元朝的官,成為貳臣。先生憤怒,這就是典型的「綱常叛周孔」。

儘管很多人認為趙孟頫的書法造詣僅次於王羲之;儘管先生本人亦在趙孟頫身上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功底;年輕時的書法與「趙書」密不可分,這是事實;後來棄趙改顏,觀察先生晚年的书法中雖然用了各種辦法來擺脫「趙书」對他的的影響,比如試過畫符字,拆字等等辦法,但還是不能完全去掉「趙書」的影子。這些都不妨害先生以激烈的語言抨擊趙孟頫的字:「俗媚賤!」 

先生恨烏及屋,實在是性情中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