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从传统文化里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寻找令人茅塞顿开的灵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1)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
  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军校一至四期的毕业生共4981名。以军校学生为主组成的革命军,参加了统一广东的战役与北伐战争。
  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据统计,在这一批学员中最低是初中学历,18人大学毕业,63人大学肄业,26人专科毕业,师范毕业生59人,可以说,是当时很有文化的一批人了。
  而这批学员也没有让人失望,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成为了后面二十年中国共争霸的重要将领,可以说是将星如云,谋士如潮。在国民党方面的有宋希濂、陈明仁、黄杰、郑作民、胡宗南、王敬久、孙元良、贺衷寒等等,共产党方面有蒋先云、金佛庄、左权、徐向前、陈赓、曹渊等人。
  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成立。
  第一任校长是蒋介石,第一期正常入学的学员有499人,后来又从多地送来了178人。据了解,在第一期学员中,最低的文化程度是初中。第一期学员考试完毕后,共有645人毕业。之后的20年,黄埔一期出身的将领有很多出名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无论是年龄、学历还是能力都非常复杂!在第一期生中,情况各不相同,首先年龄相差悬殊,最大的是荣耀先,当时已经50岁;最小的是谭煜麟、李隆光和刘璠三人,都只有16岁;
其次学历各不相同,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甚至留学生都有2位: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的顾濬和留学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的宣侠父,这两人都是中共党员。特别是宣侠父,认为蒋介石指定各党小组长每周直接书面报告党内活动及工作情况的做法是违反孙中山“以党治军”的原则,最后愤而离校,临行前留言“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相当的潇洒,后来宣侠父任八路军少将高参,1938年在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时的学员之中除了学生之外,还有不少人已经是军官,有名的如中山舰事变主角李之龙,曾任鲍罗廷的翻译兼秘书。还有范汉杰,入学前就曾任江平舰舰长、桂军中校参谋、作战科长、第六路军司令等要职,为了进入黄埔,宁愿放弃已经到手的军衔官职,再当学生。范汉杰毕业后再从少尉排长干起,最后官至陆军副总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那是一个存在于夹缝中的短暂时代,却是一个回不去的“黄金时代”。它作为一块文化高地,孕育了很多当下的文化基因,现在文化界的各种现象,很多都可以在那时找到苗头。无论是大学,还是专科,或者是中专,只要提起是77级的,那份牛气丝毫不亚于今天的985。随着最后一批77级的退休,77级即将成为历史,留给人们的只有辉煌而自豪的记忆。豪气了将近半个世纪的77级,牛气的底气来自哪里?为什么人们对其崇敬有加?
  77级,就是1977年入学的那一级。这一年,中断了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招生。77年之前的10年里入学的大中专学生都是从工农兵里面推荐录取的,俗称“工农兵大学生”。这些免试推荐入学的学生除了极少数是凭关系走后门进去的,绝大部分都是工农兵中的优秀知识青年,其中不乏杰出人物。为什么就是77级最牛逼呢?因为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生最多,录取最少,考取的难度最大。后来的几年,历届的考生逐步超龄,不好报考了,参考人数逐年下降,而录取人数则逐年增加,录取的难度越来越小。豪横了半个世纪77级,即将落幕尘封,但这一段历史应当被牢记。

  “国脚”,阴盛阳衰的注“脚”
  “阴盛阳衰”是一种中医上的理论。它指的是人体阴气和阳气失调而导致的一些疾病。中医认为人体阴气与阳气相互制约,阴气强则阳气弱,阴气弱则阳气强;一旦其中的某一个失去平衡另一个也随着失去平衡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阴盛阳衰在人体上表现为畏寒,小便清长,神情淡漠等等。治疗原则与用药 对于阴盛阳衰的治疗原则主要有采取中医方法补充身体损耗的阳气。
  不说在世界豪强前,单看在亚洲的国足,就知道是得了典型的
“阴盛阳衰”疾病:畏“寒”(韩),怕“热”(日),甚至惨败于挑“跃”(越)。这阴盛阳衰疾病如何补,中国体育界靠的是以“钱”补,以聘请世界级教练,付最顶级的薪酬来“补”却越补越差,反而成“亚三流”的技术水平。治标不治本,病毒越益深沉,饮鸩酒解饥渴是越补越差的根本。
  因为钱这个东西是“必要恶”;超出了运动员自己的必要性就成了“恶”,所以有钱人越有钱就越多欲望也欲多毛病。
  穷思变,富走淫,有钱人家的子弟哪能有舍身炸碉堡,拼命堵枪眼的精神。
一个“钱”字,就害了国足几代人……
  诗曰:
  金钱能使鬼推磨,
  财富难讴国足歌。
  惯养娇生阴盛辈,
  阳衰赤兔马成骡。
  唐代文学家张说著有流传千年的《钱本草》将钱财喻为一味草药,《钱本草》说: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
  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译文成白话文:
  钱,味道甘甜,性热有毒。它的药效很神奇,只要“吃”了它,便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治愈饥饿寒冷,解决困难。国家有了它,还能利民,能强国,让外邦敬服。它能玷污聪明、干练者的良心,却惧怕清廉之人。
  贪婪的人服用最好不要过量,如果过量,则会冷热不均,引发霍乱。这味药,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如果巧取豪夺、无理采摘它,神灵必会降罪责罚,使得到它的人心神不宁。
  如果只收不支,早晚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发生。反之,如果只支不收,饥寒交迫必定找上门来。收支有度称为“道”;不把钱当宝贝称为“德”;所得与付出相对应称为“义”;不贪非分之财称为“礼”;乐善好施,有扶危济困之心称为“仁”;一诺千金,信守承诺称为“信”;不被钱牵着鼻子走称为“智”。用这七种方法精炼此药,才可以长久地服用,使人长寿。反之,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一定要引起特别注意。
……
  国足缺的不是钱,缺的是一种众志成城的“敢死”精神(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