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纪游]一夜五顿之老李牛杂第十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声明:阁主立场坚定地支持中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本系列若有部分文字引起争议,全是笔误所致,与立场无关。另,本系列出现所有“中国”字样的,泛指一切包括但不仅限于大陆、香港、台湾、西蔵、上海、新疆、钓鱼岛、海参崴、库页岛、江东六十四屯在内等一切中国网民主张的土地】

那一天,一晚上吃了四顿,18年老铺鱿鱼焿和猪皮、大安鲁肉饭店吃了腰花汤和龙须菜、通化肉圆店吃了彰化肉圆和白切大肠,然而逛了夜市,又吃了骰子牛肉,一圈逛下来,又想找个地方吃点喝点,不知觉中又走到通化肉圆所在的那条路——“巷”——安和路二段59巷,有家“老李牛杂”,黄底红楷字的灯箱,招人喜欢。
老李牛杂就在通化肉圆往西第二个街区,街区很小,所以相距不过一两百米的样子,老李牛杂有两开间大,与其它饭店有玻璃有门不一样,老李牛杂没有门,是完全的开放式,也就是拉起卷帘门营业,整个店敝开在眼前。
店门口,靠右有个不锈钢大台,一边有个洞,洞里有竃,洞中搁锅,一直在煮着什么。大台的一边放着三大罐液化气,同样是胖胖的,但是要比常见的家用的那种高上不少。大台的一边靠墙,朝店里的那边是供店员料理的,另两边则放着两排小圆凳,让那些不高兴走进店里的吃客可以随便路过坐下便吃。
店中有十来张四人小桌,也是小圆凳,还有一两张中型的圆台面。店中没有一本本的菜单,所有的菜都贴在了墙上,电脑打印刻字的价目,要么红底黑字、要么黄底红字,另外还有个别手写的价目,加在一起,也有三十来个品种,都是牛肉、牛筋、牛杂之类的东西。环顾四周,最贵的要数“十全乌骨鸡牛鞭汤”,应该是种暖锅,售价2000元新台币,不过要事先预定。

我看到第二贵的,就是“牛蛋双腰”了,有用蔴油炒的,也可以用番茄炒,每份都是420元,接下来,就没有超过200元的东西了,带牛肉的,芹菜、青茄、番茄随意搭配(牛)半筋半肉,200元,然后各种的热炒冷拌牛肉、牛心、牛肚,一律130元一份,若是烫个蔬菜,衹要100元,这价钱,真是有够平了。
要了可真不少,反正便宜嘛,坐下后,老板给了份蘸酱,一只小碗,一半是蒜蓉,一半是水辣糊。
喝了牛杂汤,淡褐色的清汤,不见一滴油花,里面有厚厚的黄色的牛板筋,煮得很透,既韧又软,相当有口感。还有其它各样的碎肉小肉,汤很清甜,有淡淡的香料味,果然蘸着辣酱吃,更有风味。
炒的毛肚,白的黑的都有,与洋葱一起炒的,有一点点咬不动,但这主要是我的问题,记得在北京吃爆肚,北京朋友们说恰到好处时,我都会觉得有点咬不动,主要是因为我从小吃的是祖父精雕细作的苏州菜,以软烂易食的风格为主,简单说,我的肌肉记忆衹会吃软东西。炒毛肚中有酸菜,极是好吃,稍微有一点点辣。
椒麻牛板肠,是与黄豆芽、芹菜和洋葱一起炒的,牛板肠用的是牛杂汤中一样的板筋,应该就是煮好了放在一边,有人点汤就切开了放在汤中,有人点热炒同一样拿一块切开后炒。我过去衹吃过烧烤摊的牛板筋,这么厚的牛板筋是烧烤摊的五六倍之厚。
牛板筋着了味,与牛杂汤中的比,各有风味,特别是挟起牛板筋,与黄豆芽或芹菜或洋葱一起同嚼,口感彼此交错,既好吃又有趣。


我衹吃了三样东西?这不科学,不符合我的路子啊,其实我点的椒麻牛板筋是加料的,另外加了一份半筋半肉炒在一起,墙上那么显眼的的“半筋半肉”我怎么会放过呢?于是软糯的半筋半肉加上豆芽、芹菜和洋葱,又幻化出不同的口感来,多么好的体验呀!
每一道都放了九层塔,他们是又多喜欢牛层塔呀?好在,我也喜欢。我一直说,衹有闽南人、苏州人,才能把内脏做成清淡口味的,这里所说的闽南人,也包括客家人,老李牛杂就是客家风味的。
想来也奇怪,客家人是中原来的,当时的中原,并没有辣椒之类的重口味调料,甚至盐都是很精贵的东西,所以料理衹能以干净清淡为主,客家人南迁,就把这个习惯保持了下来,反而是中原人,口味越来越重,怎么反而倒落后了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