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 其人 其说

林语堂来美签证照再现,一窥大师家国情怀

来源:世界日报 - 2022-02-22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东湾社区组织华艺文化沙龙正在屋仑华埠举办展览,名为「文章报国的东方智者,林语堂文献展」。

屋仑华埠展览中,有林语堂全家珍贵合影。(记者刘先进 /摄影)

沙龙负责人李耀忠21日表示,林语堂作为世界大师,学贯中西,英文作品在美国成为畅销书,进入美国文学史。展出的文物中,有林语堂亲笔签名信。他和赛珍珠等人一起,为中国抗日募捐,可谓心怀故土,文章报国。还有林语堂一家移民美国的签证照,颇为珍贵。希望透过展览,吸引更多人去关注林语堂作品和他的经历,拥抱多元的价值观,学习他如何幽默豁达应对生活的挑战。

展出文献中,还有林语堂一家人1936年赴美的签证照和文件。(记者刘先进 /摄影)

有兴趣的市民可到屋仑华埠Webster街1018号欣赏展览。展览开放时间为,周二、四上午9时到下午6时,周六上午9时到下午5时。

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林语堂,在中美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李耀忠说,林语堂中英文写作流畅,穿梭于中西文化之间,毕生致力于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林语堂最不同之处在于,1936年至1966年移居美、欧30年,以英文创作、演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力邀下,他用英文撰写「吾国与吾民」,书籍介绍中国国民性,在美国出版后,大受欢迎。1936年8月到1938年2月,林语堂全家移民纽约,写了另一本更畅销的书籍「生活的艺术」。林语堂传作者、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钱锁桥说,林语堂按照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阐述一种跨文化人生哲学,出版后成为1938年美国非小说类畅销书榜第一名。一个华人作家取得如此成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也确立林语堂在美国文化界、知识界的中国发言人地位。

屋仑华埠林语堂文献中,有林语堂、赛珍珠、美国诗人艾略特1940年联合签名的呼吁援华募捐公开信,为抗日筹款。(记者刘先进 /摄影)

李耀忠表示,展出文献中,有林语堂的10张珍贵照片,多封亲笔信,还有他长女林如斯的亲笔信、画作,次女林太乙担任读者文摘编辑时,与德国出版社的30封通信和文摘剪集,以及林语堂重要著作签名本、林家藏书,收藏的清代德化窑东坡像等。

这其中,较为珍贵的是林语堂发明明快中文打字机的照片,他一家人1936年赴美的签证照和文件,也有8月27日途径旧金山(最后到纽约)的全家照片。海关入境处工作人员曾询问他如何谋生,林语堂的回答是,出书、讲课,可见自信豁达。根据钱氏著作,林语堂曾给纽约时报等美国报刊撰写时事报导,第一时间通报中国情况,阐述中国的民间声音。林语堂在美国的成功在于推介中国文化,被誉为中国哲学家。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运用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呈现中国人的抗战形象,着重阐释一个「现代中国」。

李耀忠表示,林语堂是彻底的爱国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很多文人难以相提并论。展出的物品中,有美国援华联合会成员林语堂、赛珍珠、美国诗人艾略特1940年联合签名的呼吁援华募捐公开信,为抗日筹款。在题为「日本永远无法征服中国」的公开信中,林语堂说,「美国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作为唯一一个同日本经济结盟的国家,这种联盟是日本对华战争的生命线。因为日本永远无法征服中国,它连目前占领的地方都无法巩固,继续这场战争,只能意味着中日两国人民痛苦的延续。」

李耀忠表示,林语堂在鲁迅和胡适之间,走出第三条路,作品有灵性、洒脱的态度,他身体力行,以从容和幽默面对生活和苦难。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价值观有特别意义。

 

吾国与吾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吾国与吾民,又译中国人(英语: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林语堂于1933年至1934年间用英文写成,并首先在美国出版发行的一部书。该书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向西方宣传了中国中国文化

目录

缘起

这部书的写作,与赛珍珠(Pearl S. Buck)有密切关系。赛珍珠是一位曾在中国生活多年并同情中国下层人民的美籍作家。1930年7月,她带着在南京写成的《大地》(The Good Earth)书稿赴美,1931年3月《大地》在纽约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并获得美国的普利策小说奖。赛珍珠在美国获得盛名后,于1933年10月初回到中国,并产生一个想法,即寻找一位中国作家用英文写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书。经反复考虑后,她决定请林语堂来担负此任。

这年10月间的一个晚上,赛珍珠来到林语堂家里吃饭,当时胡适也在场。不久,胡适因事先行告退。席间,他们谈论以中国题材写作的外国作家。突然,林语堂说:“我倒很想写一本书,说一说我对我国的实感。”赛珍珠听后,立即十分热忱地答道:“你大可以做得。”经过这次交谈后,林语堂便决定写作《吾国与吾民》一书。

写作及出版

林语堂从1933年冬着手写作《吾国与吾民》,至1934年7、8月在庐山避暑时全部完成,历时约10个月。当时,他正在办《人间世》等刊物,是“忙里偷闲”来写这书的。

《吾国与吾民》脱稿后,林语堂立即送给赛珍珠过目。当她读完书稿后,不由感到极大的惊喜,认为它是一部“伟大著作”,欣然为它写了序言。

在赛珍珠的支持下,《吾国与吾民》于1935年9月,由美国里查德·威尔什主持的约翰·黛尔公司出版。当时威尔什正在强烈追求赛珍珠,从美国追到中国,为讨好赛珍珠,满口答应整个出版事宜[2]。1936年,英国伦敦威廉·海涅曼 (William Heinemann)公司再版,以后曾被译成俄语日语瑞典语等多种文字出版。1939年,威廉·海涅曼公司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本,其中新增加了《中日战争之我见》(A Personal Story Of The Sino-Japanese War)一章。[3]

在中国大陆,1936年黄嘉德的《吾国与吾民》译本较为通行,但其翻译于增补第十章《中日战争之我见》的1939年之前,没有第十章。2000年,上海学林出版社推出《中国人》全译本,该版为大陆第一个全译本,而且译者深厚的功力也使此本与英文原版交相辉映[来源请求]

反响

书出版后,很快在美国受到好评。认为“只有一个中国人才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副刊第一版上发表的克尼迪(R.E.Kennedy)的评论文章。)“他的笔锋温和幽默。他这本书是以英文写作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之作,对中国有真实、灵敏的理解。凡是对中国有兴趣的人,我向他们推荐这本书。”(《星期六文学评论周刊》发表的著名书评家伯发(Nathaniel Peffer)的书评。)

可是,对于林语堂以《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博得很高的声誉,国内文坛却有不同的反响。有的人认为中国人能在国际文坛成名,这毕竟是第一次,是中国人的光荣。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将“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译成《卖Country and People》,意思是说林语堂出卖国家人民,致使有些未看过这书的人,误以为它真是一部卖国主义的书。而且几十年来,以讹传讹,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大都这样看待它。

对于这样一些非议,林语堂置若罔闻,保持我行我素的作风,直到30年后,他才在《论足赤之美》[4]一文中表明自己写作《吾国与吾民》的心态。他记叙了美国商务参赞诺德出于尊敬之心,想拍下一位卖烧鸡的白髯老人的照片,却被人误认为是要侮辱中国人。通过记叙这一经历,林语堂恳切地表示说:“知道这一点道理,才知道我《吾国与吾民》的写法及立场。中国自有顶天立地的文化在,不必样样效颦西洋。看到深处,才明白中国人生哲学之伟大,固不在西装革履间也。”

主要内容

  • 对传统的社会政治生活作了评说。
  • 对传统的哲学思想儒、道、释作了宏观的评价。
  • 对传统的文化艺术作了评价。
  • 对国民的特性作了独到的分析。

这本书中,因林语堂秉承着忧国忧民乃至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感,因此尽管《吾国与吾民》描写了中国人存在着种种落后、保守和愚昧的精神状态,详尽地剖析了消极的“国民性”,但并不使人感到他是有意在丑化中国人,而是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思。

林语堂在本书中对中国人的人性分析透切而且直接,他将国民的行为指导高度地概括在“情理”二字中,时至今日,仍然准确而且恰当。最近,中国大陆出版的《中国人的智慧》是《吾国与吾民》的节选版,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同样精彩。近代作品中与之相近的是,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

书中也闪烁着针砭时弊的锋芒。

逸事

赛珍珠与林语堂曾因版权的问题打起官司。赛珍珠曾打电话给林语堂的次女林太乙说:“你的父亲是不是疯了!”经汉克·荷兹夫妇调解,约翰·黛公司同意将其著作的版权归还给林语堂。1955年普兰蒂斯——蕾尔出版社出版了林语堂写的《远景》一书。赛珍珠与林语堂的关系完全破裂[5]

                               第一章 中国人民
                                作者:林语堂
    一、南方与北方

    妇女天生稳健之本能高于男子,而中国人之稳健性高于任何民族。中国人解释宇宙之神秘,大部依赖其直觉,此同样之直觉或“第六感觉”,使许多妇女深信某一事物之所以然,由某某故。最后,中国人之逻辑是高度的属“人”的,有似妇女之逻辑……

    一、南方与北方

    研究任何一时代的文学或任何一时代的历史,其最终和最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觅取对该时代之“人物”的精详的了解。因为文学创作和历史事迹之幕后,一定有“人物”,此等人物及其行事毕竟最使吾人感到兴趣。当吾人想起马蔻斯?奥理略(MarcusAurelius)或吕善(Lucian),便知适当罗马衰落时期。又或想起佛朗古?维龙(FranCoisVillon)便知适当中古世纪。想起一个时代的重要人物,马上感觉到那个时代很熟悉,也很明了。像“十八世纪”那样的名称,还不如称为“约翰逊时代”来得有意义。因为只稍提醒约翰逊的一生行事:他所常出入的伦敦四法学院怎样,他所常与交谈的友侪怎样,整个时代便觉得生动而充实起来了。设使有与约翰逊同时代而文名不足道之一人物,或一普通伦敦市民,其一生行事中也许有同样足资吾人矜式者,然一普通伦敦市民终不足引起吾人之兴趣,因为普通人总归是普通人。不论普通人喝烧酒也好,呷李普登茶也好,都只算是社会上无足轻重之偶发事件,毫无特色可言,因为他们是普通人。

    倘若为约翰逊,则他的抽烟和时常出入伦敦四法学院,倒也是于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伟人的精神用一种特具方法反应于当时社会环境而垂其影响于吾人。他们的优越之天才,能影响于他所接触之事物,亦能接受此等事物之影响。他们受所读书本之影响,亦受所与交际之妇人的影响。若令较为低能的人物与之易地而处,则不会有甚么特征可以发现。是以在伟人的生命中,生活着整个时代的生命。他们吸收一切所可吸收之事物,而反射以最优美最有力之敏感。

    可是论到研究一整个国家,那普通人民便千万不容忽略过去。古代希腊的人民,并非个个都是索福喀丽(Sophocle),而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吉利,也不能到处散播培根(Bacon)和莎士比亚(Shakespeare)的种子。谈论希腊而只想到索福喀丽、伯里克理斯(Pericles)、阿斯佩细亚(Aspasia)寥寥数人,势必把雅典民族之真相弄错。盖吾人尚须想及索福喀丽的儿子尝以家务纠纷控诉乃父,更须想及亚理斯多芬(Aristophane)同时代的人物,他们不完全是爱美的,也不完全是追求真理的,而却是终日狂饮饕餮,唯以醉饱为务。争辩纷纭,谲变狡猾,唯利是图,这真是一般普通雅典人民底典型。唯利是图,诈谲多变之雅典人性格,有助于吾人之了解雅典共和邦所以颠覆之理,适如伯里克理斯与阿斯佩细亚之使吾人了解雅典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倘个别的加以评价,则他们的价值几等于零,但倘以集体来观察,则他们之所影响于国运之力量至为宏大。是以过去的时代,已无法将他们加以改造,至现代国家中,所谓普通人民,固未尝一日与吾人须臾离也,安得以等闲视之?

    但是谁为普通人民?而普通人民又是怎样一个形象?所谓“中国人民”,在吾人心中,不过为一笼统的抽象观念。撇开文化的统一性不讲--文化是把中国人民结合为一个民族整体之基本要素。南方中国人民在其脾气上、体格上、习惯上,大抵异于北方人民,适如欧洲地中海沿岸居民之异于诺尔曼民族。幸而在中国文化之轨迹内,只有省域观念之存在,而未有种族观念之抬头,因而在专制帝政统治下,赓续数世纪之久,得以相安无事。历史上复遗传下来一种宝贵的普遍法式--文字,它用至为简单的方法,解决了中国语言统一上之困难。中国文化之融和性,因能经数世纪之渐进的安静播植,而同化比较温顺之土著民族。这替中国建立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友爱精神,虽欧洲今日犹求之而不得者。就是口说的语言所显现之困难,亦不如今日欧洲分歧错杂之甚。一个欧洲籍人倘旅经西南边境如云南者,虽略费麻烦,仍可使其意思表达而为人所懂,语言的技巧在中国使其拓植事业逐渐扩展,其大部盖获助于书写之文字,此乃中国统一之显见的标识。

    此种文化上之同化力,有时令吾人忘却中国内部尚有种族歧异、血统歧异之存在。仔细观察,则抽象的“中国人民”意识消逝,而浮现出一种族不同之印象。他们的态度、脾气,理解各个不同,显然有痕迹可寻。假使吾们用一个南方籍贯的指挥官来驾驭北方籍贯的军队,那时立即可使吾们感觉二者不同性之存在。因为一方面,吾们有北方人民,他们服习于简单之思想与艰苦之生活,个子结实高大,筋强力壮,性格诚恳而忭急,喜啖大葱,不辞其臭,爱滑稽,常有天真烂漫之态,他们在各方面是近于蒙古族的;而且比较聚居于上海附近之人民,脑筋来得保守,因之他们对于种族意识之衰颓,如不甚关心者。他们便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产者。此辈供给中国历代皇朝以不少材料,使中国许多旧小说之描写战争与侠义者均得应用其人物。

    循扬子江而至东南海岸,情景便迥然不同,其人民生活之典型大异。他们习于安逸,文质彬彬,巧作诈伪,智力发达而体格衰退,爱好幽雅韵事,静而少动。男子则润泽而矮小,妇女则苗条而纤弱。燕窝莲子,玉碗金杯,烹调极滋味之美,饮食享丰沃之乐。懋迁有无,则精明伶俐;执戟荷戈,则退缩不前;诗文优美,具天赋之长才;临敌不斗,呼妈妈而踣仆。当清廷末季,中国方屏息于鞑靼民族盘踞之下,挟其诗文美艺渡江而入仕者,固多江南望族之子孙。

    复南下而至广东,则人民又别具一种风格,那里种族意识之浓郁,显而易见,其人民饮食不愧为一男子,工作亦不愧为一男子;富事业精神,少挂虑,豪爽好斗,不顾情面,挥金如土,冒险而进取。又有一种奇俗,盖广东人犹承受着古代食蛇土民之遗传性,故嗜食蛇,由此可见广东人含有古代华南居民“百越”民族之强度混合血胤。至汉口南北,所谓华中部分,居住有狂噪咒骂而好诈之湖北居民,中国向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俗谚,盖湖北人精明强悍,颇有胡椒之辣,犹不够刺激,尚须爆之以油,然后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头鸟。至湖南人则勇武耐劳苦,湘军固已闻名全国,盖为古时楚国战士之后裔,具有较为可喜之特性。

    因往来贸易而迁徙,与科举时代应试及第之士子被遣出省服仕之结果,自然而然稍稍促进异种人民之混合,省与省之差异性乃大见缓和,然大体上仍继续存在着。盖有一颇堪注意之事实,即北方人长于战斗,而南方人长于贸易,历代创业帝王,几从无出自大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实际上除却一二例外,如唐周二代的创业帝王,出自甘肃东北部,故有土耳族之嫌疑,其余各大皇朝的帝王,盖莫不起自比较阻塞的山陵地带,靠近陇海铁路,此地带包括东部河南,南部河北,西部山东和北部安徽。这个开业帝王的产生地带,倘以陇海铁路为中心点,它的幅径距离不难测知。汉高祖起于沛县,即现在之徐州;晋室始祖起于河南;宋室始祖起于南部河北之涿县;明太祖朱洪武出生于安徽之凤阳。

    直到如今,除了蒋介石将军出身于浙江--他的家族谱系尚待考--大半将帅,多出自河北、山东、安徽、河南,也以陇海铁路为中心点。山东产生了吴佩孚、张宗昌、孙传芳、卢永祥;河北产生了齐燮元、李景林、张之江、鹿锺麟;河南产生了袁世凯;安徽产生了冯玉祥,段祺瑞。江苏不出大将,而产生了几位出色的旅馆侍者。五十年前,中国中部湖南省出了一位曾国藩,这个好像是例外,但是足以证明上述之定律:因为曾国藩是一位第一流学者,同时也是第一等大将,但他既系出生于长江之南,是以为食米者而不是啖馍馍者,从而他的命运注定应为贵显大臣,而不能为中华民族开创一新的皇朝。因为开创帝业这种工作,需要一种北方典型的粗厉豪放的态度,要具备一种淳朴而令人可爱的无赖汉之特性,要有爱好战争,不厌劳动而善于自利的天才--藐视学问与孔教伦理学,直至大局底南面称皇,那时孔教的尊皇思想始有用于他,然后大模大样大讲其尊孔之道。

    粗暴豪迈之北方,与柔荏驯良之南方--二者之异点,可以从他们的语言音乐与诗歌观察而得。你可以把陕西的歌曲跟苏州的歌曲做一对比,立可发觉其绝然不同之差异。一方面陕西歌曲声调铿锵,乐器用击筑拊嗒板而和歌,音节高而嘹亮,颇类瑞士山中牧歌,歌声动则回风起舞,似在山巅,似在旷野,似在沙丘。另一方面则有那耽安淫逸之苏州的低音歌曲,其声调呜咽哽嗌,似长叹息,似久困喘哮病者之呻吟,因其勉强哼嘘而成颤抖之音律。即从寻常对话中,亦可以察觉明朗清楚之北平官话,其声调轻重之转变分明,令人愉悦;而苏州妇女之甜蜜柔软之喋喋琐语,多圆唇元音,抑扬波动,着其重处不用高朗之发声,而徒拖长其柔悦婉转之缀音以殿于句末。二者之差异固甚显然。

    关于南方与北方语言腔调之不同,曾有一段有趣故事,据说一次有一位北籍军官,尝南下检阅一连苏籍之军队,当这位军官大声喝令“开步……走!”的时候,全体士兵屹立不动,屡次喝令,均属无效,正无法施行其命令之际,其连长系久居苏州习于苏俗者,乃禀请军官准其另自发令,军官准之,连长乃一反军官之清楚明朗的“开步……走!”的急促腔调,而出以婉转诱惑之苏州口音,“……开……步……走……嗳……”果然,全体军队应声而前进了。

    诗歌里面,像这样歧异的色彩,表现于第四第五第六世纪者,尤为浓厚。当时北部中国初次经鞑靼民族之蹂躏,汉人之受有教育者相率渡江而南下。值此时抒情诗方发皇于南朝,而南朝统治阶级,颇多为抒情诗能手。民间复通行一种体裁别致之恋情小曲,名为“子夜歌”。把这种热情的小诗,与北方新兴的富有朝气的质朴诗作一对比,二者情调之歧异是深刻而明朗的。吾们且看那时候南朝歌曲的作风怎样:

    读曲歌

    打杀长鸣鸡,

    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瞑不复曙,

    一年都一晓。

    子夜歌

    路涩无人行,

    冒寒往相觅。

    若不信侬时,

    但看雪上迹。

    南宋之际,又有一种韵律长短错综之活泼的抒情诗,称为“词”。其内容大抵描写妇女之深闺幽怨,绣闼伤春;或则吟咏黛眉粉颊,素抹浓妆;或则吟咏红烛朱栏,丝帏锦屏;道相思之苦,热恋之情。“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惜弯浅黛,长长眼”。其幽韵多似此类。人民而习驭于此种恋情诗歌之萎靡情绪,其被发表豪放质朴简短诗歌情绪之北方民族所征服,固为自然之结果。北方之诗歌盖直接取自荒凉北方之景色而不加润色者。下面一首为很好的例子:

吾国吾民 2019-10-15 18:46:35

《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英文原名“MyCountryandMyPeople”,是林语堂于1933年至1934年间用英语写成,并首先在美国出版发行的一部书。该书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中国和中国文化。在该著作中作者以冷静犀利的视角剖析了中国这个民族的精神和特质,向西方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民族形象。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林氏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吾国吾民》部分章节书摘:这部书的写作,与赛珍珠有密切关系。赛珍珠是一位曾在中国生活多年并同情中国下层人民的美籍作家。1930年7月,她带着在南京写成的《大地》书稿赴美,1931年3月《大地》在纽约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并获得美国的普利策小说奖。赛珍珠在美国获得盛名后,于1933年10月初回到中国,并产生一个想法,即寻找一位中国作家用英文写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书。经反复考虑后,她决定请林语堂来担负此任。这年10月间的一个晚上,赛珍珠来到林语堂家里吃饭。席间,他们谈论以中国题材写作的外国作家。突然,林语堂说
:“我倒很想写一本书,说一说我对我国的实感。”赛珍珠听后,立即十分热忱地答道:“你大可以做得。”经过这次交谈后,林语堂便决定写作《吾国与吾民》一书。 ......
《吾国吾民》全文结局:出就是祸,这话叫我今天怎样说?。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猜得透火山的缄默?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咱们的中国!”。沈益洪1994年2月18日于上海大学文学院康桥作坊。
《吾国与吾民》一书,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原书是作者用英文创作的,书名为"MyCountryandMyPeople"。后来经郝志东、沈益洪二人将全书翻译为中文,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这部全译本《吾国与吾民》补上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而颇有争议的篇章,有《蒋介石其人其谋》、《收场语》(初版)、《我们的出路》、《领袖人才的要求》等。在保持原著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译者的附记、索引等内容,使得整部书的思想及内容更为完备。.....本页提供吾国吾民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

吾国与吾民

作者:林语堂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1935年出版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林语堂在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林语堂甚至在自序中自述:我敢坦白,是因为我不以我的国家为耻;我敢揭露,是因为我未尝放弃希望。

  因林语堂秉承着忧国忧民乃至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感,因此尽管《吾国与吾民》描写了中国人存在着种种落后、保守和愚昧的精神状态,详尽地剖析了消极的《国民性》,但并不使人感到他是有意在丑化中国人,而是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思;而且本书对中国人的人性分析透切而且直接,他将国民的行为指导高度地概括在“情理”二字中,时至今日,仍然准确而且恰当。
封面
扉言
引言
自序
上卷 基础
开场白 (2) (3)
第一章 中国人民
一、南方与北方 (2) (3)
二、退化
三、新血统之混入
四、文化之巩固作用 (2)
五、民族的童年
第二章 中国人之德性
一、圆熟
二、忍耐
三、无可无不可
四、老滑头 (2)
五、和平
六、知足
七、幽默 (2)
八、保守性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
一、智慧
二、女性型
三、缺乏科学精神
四、逻辑
五、直觉
六、想象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中国的人文主义
二、宗教 (2)
三、中庸之道 (2)
四、道教 (2)
五、佛教 (2)
下卷 生活
开场白
第五章 妇女生活
一、女性之从属地位 (2)
二、家庭和婚姻 (2)
三、理想中的女性
四、我们的女子教育
五、恋爱和求婚
六、妓女与妾 (2)
七、缠足
八、解放运动
第六章 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一、缺乏公益心
二、家族制度
三、徇私舞弊和礼俗
四、特权与平等
五、社会阶级
六、阳性型的三位一体
七、阴性型的三位一体 (2)
八、乡属制度
九、“贤能政府” (2)
第七章 文学生活
一、文学之特性 (2)
二、语言与思想
三、学术
四、学府制度
五、散文
六、文学与政治
七、文学革命
八、诗 (2) (3) (4) (5)
九、戏剧 (2) (3)
十、小说 (2) (3)
十一、西洋文学之影响 (2)
第八章 艺术家生活
一、艺术家
二、中国书法 (2)
三、绘画 (2) (3)
四、建筑 (2) (3)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
一、日常的娱乐 (2)
二、居室与庭园 (2)
三、饮食 (2)

 

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