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橘园到橘园美术馆

The Sight, The Sounds, The People
Head Out On The Road With Me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巴黎的博物馆不仅是法国的物质与精神遗产,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有时美术馆里的美术品和博物馆里的物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真正能打动人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可以超越文化的差异。博物馆就像城市的眼睛,是我们透过艺术家的视角观看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站在每一座博物馆里,就像站在一条时光线上,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塞纳河两岸众多的博物馆中,有一座美术馆在杜乐丽花园中不经意间承载了巴黎的宁静和美好,那便是橘园美术馆。其貌不扬的橘园比玛摩丹名气要大,同样是因为莫奈的睡莲。从冬天的橘树到夏天的睡莲,橘园美术馆是一个人类的艺术表达从大地向人的灵魂升华的过程。

穿过杜乐丽花园在整齐划一的林荫背后一个狭长的建筑就是橘园美术馆,与协和广场周边的建筑相比,橘园在外观上略显一般。本来这个建筑也只是为了冬天存放橘树,正门那永恒的廊柱形式让人想起古希腊,后来修建的大玻璃窗成了现代风格。和玛摩丹一样,橘园规模也不大,馆藏数量二百多件,其特别之处在于拥有多幅莫奈的超大尺寸《睡莲》。二十多年里,莫奈一直在吉维尼的花园里不厌其烦地画着睡莲,从清晨到日暮,从色彩到笔触,从整体到细节,从普通画幅到超大画幅,不停地追逐一种对自己艺术想像的完美表达。

橘园美术馆最初附属于卢浮宫,后来脱离成为独立的法国国家博物馆。如今的橘园藏品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莫奈的大画幅《睡莲》系列,另外一部分是著名私人收藏家保罗·纪尧姆的百余件藏品,从印象派到现代艺术,收藏囊括了塞尚、德兰、高更、马蒂斯、毕加索、雷诺阿等。

经过三次改建的橘园美术馆内部除了最主要的睡莲展厅和地下展厅,还有一个“悬浮”于空的天桥,透明大天窗使整个建筑呈现出典雅的现代风格,也契合了美术馆现代艺术的氛围。进入第一个椭圆展厅,四幅大睡莲镶嵌在弧形的墙面,纯白极简的展厅里,自然的光线从半透明的天井柔和地洒下。站在开满睡莲的展厅中央,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和风吹拂的花园池塘岸边,莲叶莲花垂柳都灵动起来,水光花影斑驳摇曳,栩栩如生。睡莲已经化身成为《晨》、《云》、《倒影》、《落日》。

穿过门洞进入第二个椭圆厅,《树影》、《柳风》、《对柳》、《垂柳》占了一面又一面墙,环绕四周,那些荡漾在轻柔柳枝中的睡莲,同样是静谧动人的美好,同样让人流连其中。这八幅大睡莲是莫奈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捐赠给法国政府的。

据说为了营造出展厅柔和又富于变化的光线,设计师和建筑师可谓用尽心思。椭圆厅的顶部安装了可以智能调节的反射罩,将天窗射入的阳光进行收集、处理和反射,经过处理的光线透过滤光层进入展厅自然柔和地洒在画面上,均匀宜人没有任何反光。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将睡莲的无限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至,同时也保护油画本身免遭自然光线直射造成损坏。

整个空间和墙面被画作覆盖,360度全景展示,将你围在其中,柳枝、树影、云影、光影交映的睡莲池塘,正如莫奈自己说的那样:“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没有地平线,也没有堤岸,犹如没有尽头的幻影”。莫奈带领我们走在风和日丽的天空下,沉浸在睡莲的世界里,时光仿佛在自然地流淌,又仿佛永恒地静止,如梦似幻。真的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会这些睡莲最美妙的姿态。一天中自然光线的变化,赋予画作不同的观感,看到的可能不止这八幅睡莲,每一次微妙的变化都在色彩笔触中铺陈开来。

有时观察一幅画的笔触可以体验一个画家的创作过程

莫奈去世5个月后,大睡莲才在橘园正式揭幕。如今人们徘徊在展厅里,或独坐,或相伴,享受无尽的波光和睡莲低语,和艺术融为一体。

欣赏莫奈的男同,精致得紧。

巴黎艺术画廊——经过莫奈睡莲的洗礼之后,下楼来到地下展厅。右边这个狭长的展厅可以说是法国知名收藏家保罗·纪尧姆的个人画廊,有100多幅作品。出身普通的保罗年轻时对艺术尤其是非洲艺术感兴趣,在成为画商之后开了一间画廊,展示他的原始艺术和当时一些画家包括毕加索的作品。后来因成为医生和富商的艺术收藏顾问而发家致富,从此也开始了自己的私人收藏。他去世后由他的妻子多梅尼继承了这些非凡的财富,而且继续进行艺术品收藏。保罗一直的愿望是建立一个现代艺术美术馆向公众开发,多梅尼没有忘记保罗的愿望,当她决定全部捐出这些收藏时,法国提出了放在橘园展示的建议,通过陈列在公共博物馆来分享他们的精彩收藏,让所有人欣赏。为此橘园新建了这个地下展厅专门陈列这些作品。这一百多件宏伟的藏品填补了法国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现代艺术的缺乏,使橘园真正成为巴黎的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保罗的遗愿最终实现。

保罗有着非凡的艺术品味,收藏富有远见,从印象派转向马蒂斯和毕加索的作品。一组马蒂斯作品,非常喜欢马蒂斯简洁的造型和大胆的色彩,特别是红色的运用鲜明轻松,令人过目不忘。

马蒂斯《穿红裤的宫女》

没想到橘园收藏了如此多的马蒂斯作品。马蒂斯的画在二战中被烧毁最多,希特勒认为那根本不叫艺术,完全是邪恶的东西,幸而有这些私人收藏家的保护。

原定于今年三月初马蒂斯的280幅作品启程前往中国,在北京和上海展出,由于俄乌战争爆发,中国暗地里的支持,法国北方政府考虑地缘政治危机,取消了整个展览计划。可见艺术与所有都是相关的,包括政治。

一面墙的毕加索作品。毕老爷9岁开始画画,产量超大,当然被纳粹毁掉的也很多。

雷诺阿作品,他的画辩识度比较高,属于印象派中的古典主义,题材画法中规中矩,创新不多,人物都是圆润甜美,符合上流社会的传统审美,喜欢收藏的人很多,即使是二战时期德国占领巴黎以后,他的画也极少被毁坏。

雷诺阿《弹钢琴的小女孩》

塞尚展厅,塞尚是后期印象派三杰之一,也是立体主义的先驱,风格介于印象派和立体主义,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塞尚《船和泳者》,塞尚讲究色彩,物体人物块面清楚,但又用色很薄,笔触随意。

法国女画家Marie Laurencin作品一组,她是法国前卫派的主要代表。

同一个老者,一个人参观,在一幅幅画作前驻足凝视。

地下展厅的左边是保罗·纪尧姆收藏的Joan Mitchell的作品。Joan Mitchell是美国女艺术家,生于芝加哥,从芝加哥艺术学院毕业后前往欧洲学习并定居法国。美国进入20世纪后受欧洲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立体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加上美国本土文化意识,兴起了一股现代艺术潮流,并发展形成了第一个现代艺术流派抽象主义,从此美国逐渐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Joan Mitchell于50年返回美国,致力于抽象艺术,成为纽约前卫艺术家,并往来于纽约和巴黎的展览活动。到60年代后期她再次移居法国,住在莫奈故居吉维尼附近的Vetheuil小镇。她是第一个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美国女艺术家。

《The Goodbye Door》,是Joan Mitchell于1980年在Vetheuil创作的,画面中花园的概念被抽象并延伸,明亮充满活力的蓝绿色抽象大笔触与莫奈睡莲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共鸣,我们仿佛站在一座半开着的门前,看着一个新的花园。不知所云的抽象艺术和后现代,理解不了编个说法表示也有说法。

莫奈晚年的日本桥

博物馆像人生,人生要看的东西很多,却也不可能都看到。

睡莲展厅入口:艺术家的眼睛超乎常人?橘园属于小型博物馆,改建后增加了咖啡厅和小商店,在那买了一个睡莲托盘,很美,每天看着就很开心!

加国蓝枫 发表评论于
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莫奈的睡莲,正如中国古代大师的名句,如“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也如“周邦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种“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静谧之美,跃然纸上,脱颖而出。而“橘园美术馆”在笔者的描述下,犹如“巴黎之丹橘,今年尤绿林,可以荐嘉客 无惧阻重深”,期待人间暖,驱除狂人心。愿世界和平????
hangzzh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居北飞雁' 的评论 : 跟你一样陶醉其中不想离开。楼下主要是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水平不低,值得看。觉得这个博物馆设计得好,布展也好,逛起来很舒服。
世界在我心中 发表评论于
分享了
居北飞雁 发表评论于
楼下还有东西看啊?几年前去过,都不知道诶,下次还得去看,谢谢这么详细的介绍。上一次在椭圆的展厅里陶醉了两个小时多,就是不想离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