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她课上得最好,但结局最惨
她课上得最好,但结局最惨
2022-03-30 08:59:24
加州花坊
爱神爱人,有喜乐,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过的是精彩人生。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汉嘉女1
2022-03-30 05:18
以下文章来源于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作者徐敏
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
人文历史
58岁时还在苦学俄语
© 徐敏|文
袁昌英
民国时期,武大有三位女性,外文系的袁昌英、中文系的凌叔华和苏雪林,皆是文坛中的秀逸人物,被并称为“珞珈三杰”。一般情形,皆言“文人相轻”,唯三人能彼此欣赏,相近相亲,常于春秋佳日,联袂出游,登高望远,尽兴始归。
三人中,论文笔各有千秋;论讲课,袁昌英课上得最好,但结局最惨。
但凡听过袁昌英课的人,还记得她讲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她穿着浅蓝色的西装套裙,胸前别着一对白兰花,颤抖着举起双手,朗诵男主人公的独白;忽然又倒退几步,扮演起女主人公的忧伤和恐惧,银边眼镜里闪烁着迷朦的泪光。”
在武汉大学的外国文学讲堂上,袁昌英这样讲了
30
年。
她是一个标准的老师,眉清目秀,着装整洁,总是保持着浅浅的微笑,显得嫣然动人。做事一丝不苟,头发一丝不乱,衣服无一丝皱褶。站上讲台,光彩照人;开口授课,悦耳动听。从莎士比亚、古希腊悲剧,到法文和英语翻译,袁昌英独讲
7
门课,成为武大外文系的一块招牌。
除了教书,她也写文章介绍莎士比亚、易卜生、哈代,编选法国文学,写作西洋音乐史,她创作的一些优美散文,曾入选当时的中学国文课本。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外文系撤销,
58
岁的袁昌英被分配到中文系。此时苏联文学成为重点,为适应教学,她转而苦学俄文,翻译苏联作品。教授评级时,她因此受到影响,被定为四级。
那段时间,教授们悲惨的境遇还没开始,武大的学生仍然可以在校园内的林荫道上,偶尔看见她和
67
岁的丈夫杨端六相携而行的身影。
夫妻二人,都是从湖南走出来的才女才子。
袁昌英是湖南醴陵人,父亲袁雪庵曾任山东、云南的财政厅长。她幼年在家读的私塾,然后进入上海教会中西女塾学校。早年两度出国求学。第一次出国是在
1916
年,自费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英国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是当年在英国取得硕士学位的首位中国女性。英国的《泰晤士报》和国内一些大报都刊登了这条新闻。袁昌英的研究方向是戏剧,硕士论文写的是《哈姆雷特》。
1921
年,她学成归国。在英国留学期间,她与杨端六相恋订婚。
杨端六也是湖南人,比袁昌英大将近
10
岁。
1885
年
6
月出生,以阴历记日,恰好在端午的第二天,母亲便为儿子取名“端六”。
15
岁时祖父、父亲相继去世,因家无恒产,所以选读了完全免费的师范学堂。毕业后做小学教员。又三年,受亲友资助赴日留学。辛亥革命后回国办报,因反对袁世凯遭到逮捕,被营救出狱后,于
1913
年在黄兴的帮助下去了英国,进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货币银行专业。这一读就是
7
年。
杨端六到英国时已经
28
岁,尚未订亲,也未谈婚论嫁,冥冥之中似乎在等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晚他三年来到英国求学的袁昌英。袁昌英的父亲袁雪庵,是湖南名士,杨端六还在国内时便受到他的赏识。袁昌英听父亲说起过这位湖南老乡,两人异国相逢,很自然地便走到了一起。虽然专业方向不同,但志趣相投。于是每逢假期,杨端六会约上漂亮而浪漫的袁昌英,四处游历,或是去法国,或是去瑞士。
1920
年,杨端六学成回国,受聘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并在中国公学兼任经济学、会计学教授。第二年,袁昌英也完成学业回到国内,两人这才正式完婚。此时,新郎杨端六
36
岁,新娘袁昌英
27
岁。
1926
年,杨端六由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推荐,出任研究院所属的经济研究所所长。也是这一年,袁昌英选择了再次出国。她和杨端六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她把孩子托付给父亲和继母,只身去了巴黎,在巴黎大学潜心研究法国文学和欧美戏剧。
两年后,袁昌英回国,任上海中国公学教授,教外国文学及西方戏剧。
1930
年,国立武汉大学完成筹建,参与筹建工作的杨端六举家迁往武汉,在武汉大学,杨端六先后担任过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法商学院院长和教务长。因为丈夫的工作在武大,袁昌英随后也在
1932
年来到武大,受聘为外文系教授,讲授英法文学史、戏剧史和名著选读。这一教就是
25
年。
她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教育,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外国文学人才。知名作家、翻译家叶君健就是她的学生;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的法文就是她教的。她的专著《法国文学史》,是国内各大学的教材,
15
年中重印
4
次。她的散文《游新都后的感想》,与朱自清、俞平伯的两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文坛誉为鼎足而三,其艺术技巧已达到与朱、俞并列的地步。她还是一位热忱的爱国学者,曾把多年积蓄的很大一笔钱,捐给国家支持抗日。
1948
年
3
月,袁昌英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一年后,新政权建立,她一如既往热情工作,
1956
年加入民盟,选为武汉市政协委员,三次参加武汉市文代会,当选为武汉市文联执行委员。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
1957
年,这个只醉心于教书做学问的知识女性,会被划为右派,免去了她的教授职务,下放到图书馆劳动。一年之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由法院宣判为历史反革命,开除公职,交由街道监督劳动改造。
1966
年文革降临,与袁昌英共同生活了
45
年的伴侣杨端六去世。造反派勒令她搬出原有的教授房,居住到一间狭窄的房子中。儿子杨弘远也被迫与母亲分开,同她划清界限,断绝关系。
1969
年
12
月,袁昌英在武大珞珈山居住了几十年的权利被强行剥夺,作为“五类分子”勒令限期离开。这一年,袁昌英已经
75
岁,白发苍苍,竟然被逼到无处安身。而远在北京的女儿杨静远正在“五七”干校劳动锻炼,自顾不暇。幸亏老家有一位贫下中农,是她从未见过面的远方侄子,经联系后表示愿意收留她,这才有了安身之处。
寒冬腊月,步履蹒跚的袁昌英,在凛冽的北风中,被遣送回离别了几十年的醴陵乡下。
在故园骆家坳,没人把她当做知识分子,更没人知道她曾经是讲台上意气风发的女教授。她只能独自一人躺在破旧的床上,望着麦草铺盖的房顶。唯一能给她安慰的,是身边堆放的书籍。她为自己居住的山村小屋,取了个“陋园”的名字。
在这儿,她不再是众望所归的教授,不再是莎翁的讲授者,也不再是享誉文坛的作家。她只是个被人疏远的“五类分子”,每月要靠女儿杨静远寄来的
20
元钱支撑度日。
而曾经的珞珈三杰,凌叔华远在英国伦敦,苏雪林住在海峡对岸。曾经那样亲密的女友,再也无法相聚谈心,携手出游,登高望远。曾经风华,都渐渐远去,在越来越淡的回忆中,远得那样苍茫,那样往事如烟。
1973
年
4
月,在遣返回醴陵乡下的第四个年头,袁昌英在骆家坳的陋园小屋中去世,身边没有亲人。
6
年后,武汉大学改正了袁昌英的右派结论,武汉市法院也撤销了
1958
年对她所作的错误判决。
在此之前,也是这样的两张纸,将她彻底摧毁,使她从讲台消失,从创作的舞台坠落,把她变成了一个被遗忘的人。
参考资料:
张伟《剑桥大学毕业的这位小姐》
名人简历《袁昌英》
张昌华《珞珈三杰》
香蕉鱼《袁昌英:一片被多数人遗忘而让少数人落泪的森林》
百度百科《杨端六》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东北名菜锅包肉 -- 年夜饭餐桌美食
美羊羊2015
中国谁来养老?
谢盛友
漫谈坚果:“腰果”
袋鼠国Bob
我的舌尖上的瑞典
XQQ
美国最穷的总统,教会了世界首富如何花钱
溪边愚人
为什么过去两年美国股市大涨?
林向田
亚裔庆祝川普总统就职的盛会
YukongZhao
放松自己解放自己
gaobeibei
回忆最接近用枪自卫的一次经历
流浪枪手
周末随笔
晓青
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
追忆21
吃在欧洲
天然红树林
造就时势的英雄路易吉?
梧桐之丘
川总蹲在马历园
BaysideCPA
一周热点
美国国防部鹰派放鸽子,鹰派将变鸽派?
北美_原乡人
痴呆,是怎样炼成的
魅力野花
回国生活:这些APP太坏了,但还有更坏的
我生活着
'难民'遇上小红书, 能爬梯多久?
BeijingGirl1
杂感·随笔总汇(88)独立人格的力量
野性de思维
人至中年只为悦自 他言仅为沿途景
康赛欧
在温哥华自建独立屋 (十)- 新房建成和经验教训
枫叶糖浆007
竟然有高手总结了中国社会的现状,绝了
sandstone2
兄妹 “ 乱伦 ” 的凄惨下场
mayflower98
华二代的挣扎,与父母的关系
菲儿天地
人老了能做什么?
淡淡的日子
特大丑闻
平等性
别样的回国经历。。。5
金米
晒晒二十年前温哥华、多伦多:特鲁多前的加拿大可真是人间天堂
SUDrea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