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實 多疑的多馬 doubting Thomas 中外成語系列-6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電影片段:https://youtu.be/lS9zrUKOJ8A 0’18”-2’00”

華人非常注重實踐,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個成語出自漢.劉向《說苑.政理》。是說在戰國初年(紀元前400多年),魏王文侯派遣西門豹去治理鄴(今河北磁縣南),在臨行的時候,特別囑咐西門豹到鄴以後要多看少說,多調查研究,不要輕信傳聞,他說:“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是告誡他:你聽到的事情,沒有親眼看到的可靠;親眼看到的,又不如親自去做更貼切。一個人開始做官赴任的時候,就好像猛地走進一間昏暗的屋子,過了一些時間眼睛才能逐漸明亮起來,看得清東西,在看清楚之後才開始做事,才會得到成功。西門豹到鄴地後,先深入百姓中調查研究,他在掌握了證據之後,嚴厲打擊和剷除了一批為害多年的巫婆、鄉紳,比如我在《替罪羊 A Scapegoat》那篇,講過他對“河伯娶妻”的處理,止住了荒誕斂財、草菅人命的惡勢力。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親眼見到所有的事情,很多時候要憑信心和經驗做出選擇。比如每日進口的食品,我們不可能看到所有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只能靠品牌與口碑、憑個人的信心來做出選擇。

在英文中有一個成語“多疑的多馬 Doubting Thomas”。這個成語與“眼見為實”相比,是一個反向的應用,特別顯示出“信心”在基督教文化中的特殊意義。

英文中說一個人是“多疑的多馬 Doubting Thomas”,意思是說這個“多馬”不肯輕易相信別人說的話,一定要見到證據、或者親身驗證之後,才能相信。

“Thomas 多馬”,是出自新約聖經的一個人的名字,他是耶穌的一個門徒(約20:25)。

聖經中的很多人物,後來都是信徒當中很常見的名字,比如Moses摩西、David大衛、Peter彼得、John約翰、Maria馬利亞等。

“Thomas”也是很常見的一個名字,就像中國男孩叫“大勇”“小強”一樣普遍。只不過“Thomas”在文學作品或者其它文字資料中,都被翻譯為“托馬斯”或者“湯姆斯”。與中文聖經的翻譯“多馬Thomas”不一樣,所以大家聽起來不太熟悉。

叫Thomas的名人

歷史上叫“Thomas”的名人很多。比如美國第三任總統(1801 ─1809)湯姆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Apr 13,1743-July 4,1826)。他是美國開國元勛、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Thomas”可以當作人名,也可以做姓,還是很常見的姓氏。比如世界羽毛球男子團體錦標賽的獎杯,叫《湯姆斯杯Thomas Cup》,就是以英國的羽毛球名將喬治.湯姆斯命名的。

“Thomas”的簡稱是Tom湯姆,比如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他是著名電影人,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和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在2016年還獲頒美國最高的平民榮譽勛章—總統自由勳章。Tom就是Thomas的簡稱。

聖經中的多馬——雙生子

既然有這麼多人都喜歡這個名字,“多馬Thomas”到底是個什麼人呢?他是耶穌12位使徒中的一位(可3:18;路6:15)。不過,為什麼他會得到“多疑的多馬doubting Thomas”這個稱呼呢?

從福音書的記載看,“多馬”是希伯來文和亞蘭文的叫法,希臘文叫“低土馬”(約11:16, 20:24,21:2),意思是 “雙生的”,就是雙胞胎。不過聖經沒有說明他的雙生兄弟是誰,只記下多馬一直跟從耶穌,直到耶穌上十字架受死。他還曾表示過願意與耶穌同死(約11:7、8、16)。不過耶穌真的受死之後,多馬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挑戰。

他從來沒有預料到,耶穌會被人殺死,因為過度驚嚇和悲痛,就不再輕信任何人的話。《約翰福音》第20章第24-29節,記下了他從懷疑到確信的過程。

耶穌復活之後第一次來到門徒中間的時候,多馬不在現場。事後別人告訴他耶穌復活了,他根本不信,還說:“25 ,,,,,,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

過了八天之後,多馬和其他門徒在一起聚會,因為怕被當局發現,把門窗都關嚴了。這時候,耶穌再次出現在他們中間,說“願你們平安!”並且特別“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就用手去摸耶穌身上手上的釘痕,然後大喊“我的主!我的神!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可以查考電影片段:https://youtu.be/lS9zrUKOJ8A 0’18”-2’00”

身為華人,我們喜歡說“空口無憑、眼見為實”,因為社會上“言不符實”的人和事情太多了。多馬的懷疑心態,是我們很容易了解的。特別是在人生大悲大喜的關頭,理智顯得比平常還更為重要。

不過從信仰的角度看,多馬像我們,又超越了我們。因為他是真的認識主耶穌的人,一摸到主的釘痕手,立刻就跪倒在主面前說“我的主,我的神”。

歷史記載中的多馬

多馬是那種“一根筋”的人,在見耶穌之前,誰也說不動他。見耶穌之後,就專心去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

根據教會傳統記載,多馬原來是個木匠,教會差遣信徒出去宣教的時候,他抽籤到去遙遠的印度。起初他不想去,連主耶穌勸他也勸不動。後來有位印度商人來耶路撒冷,想找一個木匠,耶穌去對那個印度商人說,我有個僕人多馬,是個好木匠。印度商人就去問多馬,你是這人(耶穌)的僕人嗎,多馬說“是”,商人說,我已經從他手裡買下了你,你跟我去印度吧。多馬禱告之後,就順從了。他就是這麼一種個性,雖然順服得比較慢,一旦確定了就絕不反悔。

多馬去到波斯和印度的多個地方傳福音,最後到了印度南部的馬拉巴海岸(Malabar Coast),是在今天的印度西南的喀拉拉邦Kerala。印度商人買下多馬,是讓去他為國王建宮殿,多馬卻把資金都用去救濟窮人。國王起初很生氣,後來也受感動信了耶穌。

多馬後來在印度為主殉道,是被人用長矛刺死。古教會用一支矛與一柄木匠曲尺,象徵多馬的忠心與犧牲。

多馬被埋葬在印度馬德拉斯(Madras)。在敘利亞與印度南方的基督教會都相信,多馬是在主後53年的7月3日殉道,所以每年的這天都要舉行紀念儀式。

這就是西方國家的男孩子常常名叫Thomas(多馬、湯姆斯)的由來。

登录后才可评论.